一种自动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685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冲击器,用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的自动冲击器,替代传统手工打样冲眼作业,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产品打样冲眼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动冲击器,只要手握冲击器外柱体,冲头尖端对准所需冲点位置,用力按冲击器,即完成一次冲点过程,反复点按完成产品打样冲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力、省时、准确,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打样冲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机械工人划制样线条,冲凿样冲眼的自动冲击工具,属机械加工工器具领域。技术背景 机械工人在制作一定形状的产品时,都要在工料上用钢制样冲出该产品的的轮廓尺寸线(称作放样)。传统手工打样冲眼的方法是用榔头敲打样冲完成冲点过程,劳动强度大,冲点过程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的自动冲击器,替代传统手工打样冲眼作业,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縮短产品打样冲眼时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动冲击器,只要手握冲击器外柱体,冲头尖端对准所需冲点位置,用力按冲击器,即完成一次冲点过程,反复点按完成产品打样冲眼。 本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力、省时、准确,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打样冲眼。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可知, 一种自动冲击器包括冲头等14个部件组成,冲头1与撞击块5焊接,导向杆6与撞击块5螺纹联接,冲头1安装在滑座3内孔中。弹簧2安装在滑座3左端面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冲头1上。内柱体13同外柱体14均采用螺纹联接在滑座3右端面上,弹簧4位于内柱体13和外柱体14之间,其左端固定在滑座3上,右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套9上,为内、外柱体结合扭带。弹簧固定套9为圆环,由两个螺钉轴12与安装在内柱体13内的哈夫锤7相联,弹簧固定套9与哈夫锤7在螺钉轴12的引导下,可在内柱体13上左右移动。哈夫锤7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合成,由弹性圈8箍拢在一起。端面螺母10焊在内柱体13右端内孔上,调节螺杆11与端面螺母10为螺纹配合。 图1中一种自动冲击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冲头(1)尖端对准需要打样冲眼位置,手握自动冲击器外柱体(14)向下按,滑痤(3)与外柱体(14) 一起向下运动,弹簧(2)受压縮,在弹簧(4)的拉力下,哈夫锤(7)、弹性圈(8)、弹簧固定套(9)及螺钉轴(12)也同时向下运动,哈夫锤(7)顶住导向杆(6)的上端面,外柱体14继续向下运动,而导向杆(6)则反顶着哈夫锤(7)向上运动,直至哈夫锤(7)的圆锥孔顶入调节螺杆(11)圆锥端,并克服弹性圈(8)对哈夫锤(7)的抱紧作用,使哈夫锤(7)两半分开,当分开的孔大于导向杆(6)端面直径时,在弹簧(4)的拉力下,哈夫锤(7)脱离导向杆(6)的限位,撞击联接在冲头(1)端部的撞击块(5)上,冲头(1)尖端完成冲击,当提起冲击器时,哈夫锤(7)复位,即完成一个 冲击循环过程。该自动冲击器,还可调整调节螺杆(11)的位置,完成不同硬度材质工件的 打样冲眼。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冲头1与撞击块5焊连接,导向杆6与撞击块5螺纹联接,冲头1安装在滑座3内孔中。弹簧2安装在滑座3左端面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冲头1上。内柱体13同外柱体14均采用螺纹联接在滑座3右端面上,弹簧4位于内柱体13和外柱体14之间,其左端固定在滑座3上,右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套9上,为内、外柱体结合扭带。弹簧固定套9为圆环,由两个螺钉轴12与安装在内柱体13内的哈夫锤7相联,弹簧固定套9与哈夫锤7在螺钉轴12的引导下,可在内柱体13上左右移动。哈夫锤7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合成,由弹性圈8箍拢在一起。端面螺母10焊在内柱体13右端内孔上,调节螺杆11与端面螺母10为螺纹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冲击器,用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的自动冲击器,替代传统手工打样冲眼作业,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产品打样冲眼时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动冲击器,只要手握冲击器外柱体,冲头尖端对准所需冲点位置,用力按冲击器,即完成一次冲点过程,反复点按完成产品打样冲眼。本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力、省时、准确,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打样冲眼。文档编号B25D5/02GK201525000SQ200920188799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初皓 申请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冲头1与撞击块5焊连接,导向杆6与撞击块5螺纹联接,冲头1安装在滑座3内孔中。弹簧2安装在滑座3左端面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冲头1上。内柱体13同外柱体14均采用螺纹联接在滑座3右端面上,弹簧4位于内柱体13和外柱体14之间,其左端固定在滑座3上,右端固定在弹簧固定套9上,为内、外柱体结合扭带。弹簧固定套9为圆环,由两个螺钉轴12与安装在内柱体13内的哈夫锤7相联,弹簧固定套9与哈夫锤7在螺钉轴12的引导下,可在内柱体13上左右移动。哈夫锤7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柱体合成,由弹性圈8箍拢在一起。端面螺母10焊在内柱体13右端内孔上,调节螺杆11与端面螺母10为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初皓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