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盖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894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包括罩体、润滑油进口和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所述汽缸盖罩还包括:设于所述罩体顶盖面、用于装配电磁阀的电磁阀装配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座体;邻设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进油装置装配座,具有进油管路,其一开端用于装配进油装置,另一开端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相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缸盖罩,能将应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各部件装配其上,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缸盖罩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油耗、提高功率、增大扭矩,现在一般都在发动 机上增加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 ;VVT)系统。VVT系统可连续调节发动机 气门正时(即进气门与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机)。 在低速运行时,气门开启的时间较长,让汽缸比较容易吸进饱满的油气,因此气门 重叠的正时不必太大;而当高速运行之下,气门开启的时间非常的短,油气并不容易被吸进 汽缸,而势必要让气门开启正时提前,以大量利用排气的牵引效应,来增加进气的效率,其 气门重叠自然变大。发动机需要根据高速运行和低速运行的不同状况,设定出不同的气门 重叠。VVT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通过计算得到最佳的气门正时,并通过相位器调整凸轮轴,从而改变进 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采用了 VVT系统汽车,势必要在对应的部件上,例如汽缸盖和汽缸盖罩上,进行适 应性的结构改动。 以汽缸盖罩为例(如图1所示),所述汽缸盖罩1用于遮盖并密封汽缸盖,将润滑 油保持在内部,使得润滑油能与外界隔绝,同时将污垢和湿气等污染物隔绝于外。另外,在 所述汽缸盖罩1上还可以设置润滑油加注口 11和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 12等。在采用VVT 系统后,VVT系统中的VVT进油装置、电磁阀和凸轮轴相位传感器等部件也需要直接或间接 地设置在所述汽缸盖罩上。但由于现有汽缸盖罩1的本身尺寸就相对较少,且其用于装配 至汽缸盖的安装孔13是设置在汽缸盖罩1的顶盖面的中间区域,使得汽缸盖罩1的空间受 限,没有多余的装配区域用于装配上述部件。另外,虽然业界设计出了能装配VVT系统中的 各部件的汽缸盖罩,但是所述汽缸盖罩的改动较大,成本较大;且各部件装配方式不合理, 不能发挥其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缸盖罩,解决现有技术中汽缸盖罩在应用于可 变气门正时系统不能装配所属部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包括 罩体、润滑油进口和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 ,所述汽缸盖罩还包括设于所述罩体顶盖面、用 于装配电磁阀的电磁阀装配座,所述电磁阀装配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座体;邻设于所述电磁 阀装配座的进油装置装配座,具有进油管路,其一开端用于装配进油装置,另一开端与所述 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相通。 可选地,所述进油装置装配座的进油管路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成直角,提 供进油正面流入所述电磁阀。 可选地,在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座体的旁侧还设有带安装孔的安装座。 可选地,所述进油管路中用于装配进油装置的开端还刻有内螺纹。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罩体顶盖面的凸轮轴相位传感器装配座,用于装配凸轮轴相位传感器。 可选地,在所述罩体的周沿还设有用于固定于汽缸盖的锁固部。 可选地,所述锁固部为螺栓孔。 可选地,在所述罩体的周沿还设有用于与汽缸盖定位的定位孔。 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汽缸盖罩,通过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布局空间,使得在其 罩体顶盖面上能够装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各部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汽 缸盖罩,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控制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缸盖罩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的汽缸盖罩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现有的汽缸盖罩尺寸较少,没有多余的装配区域 用于装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相应部件。即使,有人设计出了能装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中的各部件的汽缸盖罩,但是所述汽缸盖罩的改动较大,成本较大。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设想到,在现有汽缸盖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合理布局汽缸盖罩的装配区域,使得其能够装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各部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其显示了本技术的汽缸盖罩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立体图。汽缸盖罩 是作为汽缸盖的遮罩,用于遮盖并密封汽缸盖,以将润滑油保持在汽缸盖的内部,使得润滑 油能与外界隔绝,同时将污垢和湿气等污染物隔绝于外。 如图2所示,汽缸盖罩2包括罩体20,所述罩体20包括顶盖面21及由所述顶盖面 21延伸形成的下沿面22。所述罩体20具有一定的容置空间。在顶盖面21设有润滑油进 口 23,多个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 24。 对于润滑油进口 23而言,由于在补给润滑油时有时会出现润滑油向周围泄漏或 飞溅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进口 23是设置在所述顶盖面21的边角处。通 过所述润滑油进口 23就能将润滑油输入到发动机内部的润滑系统。另外,还可包括用于遮 盖在所述润滑油进口 23上的加油盖(未在图中标示)。 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 24是指将高压导线接插头插入火花塞顶部接线柱,用于导 通点火电路,实现电子控制各缸顺序点火正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导线可以是一种高 压同轴电缆。 另外,为有效吸进或排出更多的气体,发动机便采用了多气门技术。现在人们对发 动机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尾气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每缸2气门(即1个进气门,1个 排气门)这种结构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采用每缸3气门结构(2个 进气门,1个排气门),或者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4 在本实施例中,为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降低油耗、提高功率、增大扭矩,在发 动机上增加了 VVT系统。所述VVT系统可连续调节发动机气门正时,即进气门与排气门开 启和关闭的时机。 因此,为应用VVT系统,所述汽缸盖罩2进行了适应性的结构改动。在本实施例中, 在所述汽缸盖罩2的顶盖面21上还包括凸轮轴相位传感器装配座25、电磁阀装配座26和 进油装置装配座27。如图2所示,所述凸轮轴相位传感器装配座25、电磁阀装配座26和进 油装置装配座27之间相互邻近、集中设在顶盖面21的一侧,例如为顶盖面21的右侧区域。 凸轮轴相位传感器装配座25用于装配凸轮轴相位传感器(未图示)。所述装配座 25包括有座孔250和在所述座孔250旁侧的安装孔252。在实际装配时,是将待装配的凸 轮轴相位传感器置入座孔250中,再利用与安装孔252对应的螺钉,将凸轮轴相位传感器锁 固在所述凸轮轴相位传感器装配座25上。 在VVT系统中,所述凸轮轴相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凸轮轴的相位(位置),以确定正 确的气门开启或关闭的时间,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相 位传感器为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其具体工作原理在于所述凸轮轴相位传感 器实时检测凸轮轴的相位,并把所述对应凸轮轴的相位的信号传送至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 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由所述ECU根据所述信号,进行分析和计算,发出控 制指令给凸轮轴正时燃油控制阀,所述凸轮轴正时燃油控制阀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滑阀 的位置,从而控制燃油液压,改变进气门开启或关闭的时间(例如提前气门正时、延后气 门正时或者保持预定的气门正时)。在这里,凸轮轴的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电磁阀装配座26包括用于装配电磁阀的座体260和设于所述座体260旁侧的安 装座2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包括罩体、润滑油进口和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盖罩还包括:    设于所述罩体顶盖面、用于装配电磁阀的电磁阀装配座,所述电磁阀装配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座体;    邻设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进油装置装配座,具有进油管路,其一开端用于装配进油装置,另一开端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应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包括罩体、润滑油进口和火花塞高压导线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盖罩还包括设于所述罩体顶盖面、用于装配电磁阀的电磁阀装配座,所述电磁阀装配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座体;邻设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进油装置装配座,具有进油管路,其一开端用于装配进油装置,另一开端与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相通。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装配座的进油管路与所 述电磁阀装配座的腔室成直角,提供进油正面流入所述电磁阀。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盖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装配座的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普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