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邻位-脱酰基的单磷酰基脂质A的流感疫苗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79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激发对流感抗原的加强免疫反应的疫苗组合物,它包含有效量的所述流感抗原和3D-MPL。(*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预防人类流感传染的疫苗。
技术介绍
流感病毒的传染能够引起人,马和家禽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有时会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粘液病毒家族,并且它本身带有直径为80到120纳米的包裹病毒粒子,具有两个外部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和五个内部蛋白质,核蛋白质,基质蛋白和三种聚合酶。流感病毒的RNA也能编码两种在感染的细胞中产生的非结构蛋白质(NS1和NS2),但却不将其结合到感染的病毒粒子中。流感病毒的三种类型A型,B型和C型都能传染人类。在现代史上尽管也偶尔暴发B型传染病,但A型病毒是造成人类大多数流行病的原因。尽管也从猪分离出了C型病毒,但已知的猪,马和家禽的病毒大多数还是A型。在病毒中,表面蛋白HA和NA的遗传性突变已产生了三个重要的亚型,称之为H1N1,H2N2和H3N2。在A型中,亚型H1(“猪流感”),H2(“亚洲流感”)和H3(“香港流感”)是人类传染中最主要的。流感病毒能够在其表面糖蛋白中连续经过能够影响抗原性变异的基因变异。在A型病毒中这是最明显的,其中在HA或NA蛋白中已经发生大多数基因变异(“抗原转变”)。这些新病毒亚型的出现已引起了导致显著死亡率和致病率的传染病的大范围传播。例如,在1957年之前流行的H1N1病毒已被H2N2病毒亚型所取代,并且一直流行到1968年,它们又接着被H3N2亚型所取代。目前,H3N2菌株仍在流行,但自1977年H1N1病毒又重新出现。在特定亚型中的HAs也能每年或每隔两年发生较小的基因变异(点突变)(“抗原性漂离”)。这些大都局限于HA1中唾液酸结合位点周围的抗原决定簇,并且引起新病毒菌株的出现。尽管这些抗原性漂离不能引起比抗原漂离所引起的程度更严重的死亡率和致病率,它还是造成每年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流感疫苗可分为三种,全病毒粒子型,分离型和亚单位型。尽管以完整病毒颗粒为基础的全病毒粒子型疫菌一般免疫原性较强,但它更趋向于反应原性,因此,它们被分离型和亚单位型的疫苗所取代,这种分离型和亚单位型疫苗是由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理破裂病毒后所获得的纯化的病毒组份来制得。分离型和亚单位型疫苗之间的区别在于亚单位型疫苗几乎只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的表面抗原,而分离型疫苗还含有不同量的病毒内部组份,如核糖核蛋白和基质蛋白。通常可得到的商品流感疫苗是基于抗HA或NA的抗体能给予保护的原理。它们是由利用在鸡蛋胚胎中生长的病毒的无辅药的无活性的完整或分离的病毒产品组成的。所有的流感疫苗目前一般都含有H1N1,H3N2和B型病毒菌株的制剂。由于每年的抗原改变,按照WHO推荐的每年的基准对特定病毒的菌株要随时进行改变,其中WHO的推荐是基于流行病学监视下的当前流行的病毒菌株。现在没有“通用”的流感病毒疫苗,即,一种非菌株特殊性疫苗。目前,人们已经进行这种尝试,即从杂交不同菌株制成的再相配(reassortant)病毒制备这种通用或半通用的疫苗。近来,这种尝试已涉及主要集中于HA蛋白上的重组DNA技术。因为人们怀疑流感疫苗的功效,害怕其副作用,必需每年再接种和生产者缺少效益这些不同的原因,所以流感疫苗使用不足。已经证实本疫苗抗流感病毒传染的有效率约为60-80%范围,该流感病毒与这种疫苗中所用的病毒菌株在抗原上最相近。当流行菌株HA的HA抗原“漂离”疫苗菌株时,保护有效率趋于下降,如果亚型中发生“转变(shift)”,保护有效率将降为零。此外,在一些免疫妥协的人群中,如生活在疗养所的上了年纪的人中,这种保护也似乎减弱。所以,造成目前可得到的疫苗的主要缺点的原因是,频繁的抗原漂离表明组成的病毒菌株每年都在改变,并且个体必须进行再接种。在本领域中一直需求能够在动物体内激发对抗广泛的不同病原体的保护反应的疫苗制剂和组合物。专利技术概要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接种动物体内激发抗流感的一种增强性免疫和保护反应的疫苗组合物,它含有一种选择的流感抗原或抗原性多肽以及一种有效量的3-邻位-脱酰基的单磷酰基脂质A(3D-MPL)。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疫苗组合物,它包含一种选择的流感抗原或抗原性多肽,一种有效量的3D-MPL以及一种脂质体制剂。这种脂质体制剂在此进行了定义,并且除了作为一种载体之外,还作为一种辅剂,并且具有明显的生产和配制优点。还有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增强对选择的流感抗原的疫苗免疫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一种哺乳动物,特别是人,施用一种上述疫苗组合物。在下列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对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幅直条图,它说明了用实施例18中所述的铝加3D-MPL中的流感D蛋白(SK & F106160)免疫接种的小鼠对H1N1和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图2A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流感D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和对照组在激发前的脾增生反应。见实施例20。图2B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流感D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和对照组激发后的脾增生反应。见实施例20。图3A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20μg铝中流感D(空心直条)或铝和3D-MPL(阴影直条)中的流感D免疫接种的小鼠第4天所获得的淋巴结增生反应。见实施例21。图3B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5μg铝中流感D(空心直条)或铝和3D-MPL(阴影直条)中的流感D免疫接种的小鼠第4天所获得的淋巴结增生反应。见实施例21。图3C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铝中的流感D(空心直条)或铝和3D-MPL(阴影直条)中的流感D免疫接种的小鼠第4天所获得的淋巴结增生反应。见实施例21。图4A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中免疫淋巴结第2天的增生。见实施例21。图4B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中免疫淋巴结第3天的增生。见实施例21。图4C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中免疫淋巴结第4天的增生。见实施例21。图4D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中免疫淋巴结第2天IL-2的产量。见实施例21。图4E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中免疫淋巴结第3天IL-2的产量。见实施例21。图4F是一幅直条图,它用来说明用1μg D蛋白疫苗制剂免疫接种的小鼠免疫淋巴结第4天IL-2的产量。见实施例21。图5A是一幅用来说明从按下列实施例24中所述方法免疫接种的小鼠中获得的抗原激发的培养物中干扰素的含量的图。图5B是一幅用来说明从按下列实施例24中所述方法免疫接种的小鼠中获得的抗原激发的培养物中IL-2的含量的图。图6A是一幅曲线图,它显示了用一种含铝和3D-MPL的对照物(……□……)和含有无佐剂的A/PR/8菌株的流感单价分离型疫苗(……▲……)以及含3D-MPL佐剂的A/PR/8菌株的流感单阶分离型疫苗(实线和固点)激发(每组5只小鼠)后第1,3,5,7和9天用MDCK显微测定法在鼻中测定的病毒效阶。见实施例28。图6B是一幅曲线图,它显示了用一种含铝和3D-MPL的对照物(……□……),含有无佐剂的Singapore菌株的流感单阶分离型疫苗(……▲……)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迪龙H·西川P·D·蒙蒂R·J·基里克N·M·J·C·加康约翰逊
申请(专利权)人: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公司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