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烯烃物流中除去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2218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烯烃物流中除去含氧化合物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乙烯和丙烯损失且处理的烯烃料流要求其水含量不大于15000wppm等缺点。其方法是含有含氧化合物的烯烃物流依次通过三个压力不同的脱氧化物塔达到脱除烯烃物流中含氧化合物的目的,其中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0.01~0.5MPa,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2MPa,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0MPa。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在不添加吸收剂或吸附剂的情况下,脱除烯烃物流中的含氧化合物,使烯烃产物物流含氧化合物各组分重量含量均小于1ppm,且乙烯和丙烯组分损失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从含氧化合物转化为烯烃的反应产物物流中除去二甲醚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烯烃,特别是轻质烯烃如乙烯和丙烯,是作为制备衍生物产品如低聚物(例如高 级烯烃)和聚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原料所需要的。乙烯和丙烯通常由石油原料通过 催化裂解或蒸汽裂解来生产。然而,含氧化合物正在成为制备轻质烯烃的石油原料的替代 物,如甲醇、乙醇、二甲醚、甲基乙基醚、二乙醚、碳酸二甲酯和甲酸甲酯等。这些含氧化合物 许多可由多种原料来生产,所述原料包括由天然气得到的合成气、石油液体、含碳材料(包 括煤)、再生塑料、城市垃圾或任何合适的有机材料。由于有广泛的来源,因此,作为用于轻 质烯烃生产的经济的非石油源,醇、醇衍生物以及其它含氧化合物是理想的原料。US4,499, 327披露了通过利用许多硅铝磷酸盐(SAPO)分子筛催化剂的任何一种,由甲醇制备烯烃的 方法。该方法是在300°C和500°C之间的温度,在此期间0. 1大气压到100大气压之间的压 力,和在0. 1和^hf1之间的重时空速(WHSV)下进行。该方法对于制造乙烯和丙烯是高度 选择性的。US6,121,504也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子筛催化剂由含氧化合物原料制备烯烃产品的 方法。通过与骤冷介质接触从烯烃产品中除去水和其它不想要的副产物。与骤冷介质接触 后,得到包含所要烯烃但也包括二甲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烷、丙烷和其它微量 组分如水和未反应含氧化合物原料的轻质产物馏分。在含氧化合物转化为烯烃的物流中, 最不理想的副产物是二甲醚。通常需要降低或除去烯烃物流中不理想的烃类副产物以进一步加工所述烯烃,特 别是乙烯和丙烯。这是因为衍生物生产过程可能使用对于某些烃的存在相当敏感的催化 剂。例如二甲醚可使许多常规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形成催化剂中毒。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对精 馏分离烃类系统得到的乙烯和丙烯物流进行进一步的催化处理,必须保证乙烯和丙烯物流 几乎不含二甲醚。因而非常希望找到从烯烃物流中除去二甲醚的方法。CN1549801A公开 了一种从含有乙烯和/或丙烯的烯烃料流中除去二甲醚的方法。该方法是二甲醚优选在蒸 馏塔中在低于200psig (1480kPa绝对)的压力下并利用醇,胺,酰胺,腈,杂环含氮化合物, 或前述这些化合物的任何的结合物做吸水剂添加到蒸馏塔中除去二甲醚的方法。此方法 要求进入蒸馏塔的烯烃料流中水含量不大于15000wppm。图1显示了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 案,其中需要处理的烯烃是在含氧化合物至烯烃反应系统中形成。在该附图中,甲醇经管线 100输送到含氧化合物至烯烃反应器102中,在其中该甲醇被转化成包括甲烷,乙烯,乙烷, 丙烯,丙烷,二甲醚,C4+组分,水和其它烃组分的烯烃料流。该烯烃料流经管线104输送到 骤冷塔106中,在其中该烯烃被冷却以及水和其它可冷凝组分发生冷凝。冷凝的组分,它包 括相当大量的水,是经由底部管线108从骤冷塔106中排出。冷凝组分的一部分通过管线 110再循环回到该骤冷塔106的顶部。该管线110含有冷却装置,例如,热交换器,(未显示)以进一步冷却所冷凝的组分,以便提供冷却介质而在骤冷塔106中进一步冷却这些组 分。烯烃蒸气通过管线112离开骤冷塔106的顶部。该烯烃蒸气在压缩机114中压缩和压 缩的烯烃经由管线116通入到吸水塔118中。在这一实施方案中,甲醇用作吸水剂,并通过 管线120被加入到吸水塔118的顶部。甲醇和夹含水,以及一些氧化的烃,是作为塔底料流 经由管线122分离。烯烃经由管线124被回收。任选地,该烯烃被送至附加的压缩机(未 显示),然后输入到蒸馏塔126中。该蒸馏塔126从二甲醚和较高沸点组分中分离乙烯和丙 烯,以及较轻沸点组分,其中包括C4+组分和从甲醇洗涤所残留的甲醇。附加的甲醇通过管 线125被添加到蒸馏塔126中以减少在蒸馏塔中笼形包合物和/或游离水形成。含有乙烯 和丙烯的料流经由管线128离开蒸馏塔126,和包括二甲醚和C4+组分的较高沸点组分经由 管线130离开蒸馏塔126。图2显示了含有乙烯和丙烯的料流的后续处理和干燥。乙烯和 丙烯经由管线128流入到碱洗塔200中。苛性碱溶液经由管线202输送到碱洗塔200的顶 部以除去二氧化碳,后者也夹含在含有乙烯和丙烯的料流中。废碱经由管线204离开碱洗 塔200。碱处理过的乙烯和丙烯经由管线206离开碱洗塔200而进入到水洗塔208中。水 经由管线210进入水洗塔中,以及水和吸收的组分经由管线212离开该水洗塔208。水洗 过的乙烯和丙烯经由管线214离开水洗塔208,通过干燥器216。干燥乙烯和丙烯经由管线 218离开干燥器216。 研究发现,上述CN1549801A公开的方法的实施方案,当甲醇用作吸水剂,并通过 管线120被加入到吸水塔118的顶部。作为塔底料流经由管线122分离的组分不仅有甲醇 和夹含水,以及一些氧化的烃;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被甲醇吸收的乙烯和丙烯组分。同样, 为了减少在蒸馏塔中笼形包合物和/或游离水形成,附加的甲醇通过管线125被添加到蒸 馏塔126中,含有乙烯和丙烯的料流经由管线128离开蒸馏塔126塔顶,作为塔底料流经由 管线130离开蒸馏塔126的组分不仅仅包含二甲醚和C4+组分的较高沸点组分,也包含有 一定数量的被甲醇吸收的乙烯和丙烯组分。损失在蒸馏塔126塔底料流中乙烯和丙烯组分 的数量,当蒸馏塔126进料中二甲醚量一定时,则视蒸馏塔126塔顶含有乙烯和丙烯的料流 中二甲醚重量含量而定,当二甲醚组分重量含量越小,则损失在蒸馏塔126塔底料流中乙 烯和丙烯组分的数量就会越多。例如,当二甲醚组分重量含量不大于IOOwppm,则损失在蒸 馏塔126塔底料流中乙烯和丙烯组分的数量较多,当二甲醚组分重量含量大于IOOwppm,则 损失在蒸馏塔126塔底料流中乙烯和丙烯组分的数量较少,但此时离开蒸馏塔126塔顶的 含有乙烯和丙烯的料流就不能作为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原料。当蒸馏塔126塔顶含有乙烯和 丙烯的料流中二甲醚重量含量要求一定时,则蒸馏塔126进料中二甲醚量越大,则损失在 蒸馏塔126塔底料流中乙烯和丙烯组分的数量就越多。其它醇,胺,酰胺,腈,杂环含氮化合 物,或前述这些化合物的任何结合物作为吸水剂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它们都是能部分溶 解乙烯和丙烯等烃类物质的溶剂。因此,上述CN1549801A公开的方法虽然能得到二甲醚组 分重量含量不大于IOOwppm的制取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合格乙烯和丙烯原料。但损失在吸水 塔118和蒸馏塔126两个塔底料流中的乙烯和丙烯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乙烯或丙烯的 回收率(即从蒸馏塔126塔顶料流128中乙烯或丙烯组分重量与离开骤冷塔106的顶部的 料流112中乙烯或丙烯组分重量之比)不会大于99%。上述CN1549801A公开的方法另一 个缺点就是要求进入蒸馏塔的烯烃料流中水含量不大于15000wppm,且此方法并未给出当 烯烃料流中水含量大于15000wppm时,在进入蒸馏塔之前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除去水使要进入蒸馏塔的烯烃料流中水含量不大于15000wppm。而含氧化物至烯烃转化法制得的烯烃 物流中水含量是远远大于15000wppm的,即使含氧化物至烯烃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烯烃物流中除去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含有含氧化合物的烯烃物流经加压和换热后进入第一脱氧化物塔,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0.01~0.5MPa,第一脱氧化物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进入步骤2),第一脱氧化物塔塔底产物去污水处理装置或送至装置外;2)来自步骤1)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经加压和换热后进入第二脱氧化物塔,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2MPa,第二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80℃~200℃,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进入步骤3),第二脱氧化物塔塔底产物为含有含氧化合物的物流,作为含氧化合物制烯烃的原料或送至装置外;3)来自步骤2)的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经换热后进入第三脱氧化物塔,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0MPa,第三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10℃~90℃,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为含乙烯和丙烯的产物,送至装置外或作为烯烃分离装置的原料,第三脱氧化物塔塔底为含乙烯、丙烯和二甲醚的液体混合物,作为第二脱氧化物塔的进料返回第二脱氧化物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从烯烃物流中除去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含有含氧化合物的烯烃物流经加压和换热后进入第一脱氧化物塔,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0.01~0.5MPa,第一脱氧化物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进入步骤2),第一脱氧化物塔塔底产物去污水处理装置或送至装置外;2)来自步骤1)第一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经加压和换热后进入第二脱氧化物塔,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2MPa,第二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80℃~200℃,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进入步骤3),第二脱氧化物塔塔底产物为含有含氧化合物的物流,作为含氧化合物制烯烃的原料或送至装置外;3)来自步骤2)的第二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经换热后进入第三脱氧化物塔,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5~2.0MPa,第三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10℃~90℃,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物流冷却和冷凝后进入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的液相作为回流返回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第三脱氧化物塔回流罐气相为含乙烯和丙烯的产物,送至装置外或作为烯烃分离装置的原料,第三脱氧化物塔塔底为含乙烯、丙烯和二甲醚的液体混合物,作为第二脱氧化物塔的进料返回第二脱氧化物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0.12 0. 3Mpa,第二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 6 1. 8Mpa,第二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100 160°C,第三脱氧化物塔塔顶操作压力为1. 5 1. 8MPa,第三脱氧化物塔塔底温度为30 60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献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