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弥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9718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弥散装置。该臭氧弥散装置主要由臭氧采集管(1)、臭氧输入管(2)、以及将臭氧采集管(1)和臭氧输入管(2)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3)构成,所述臭氧输入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臭氧输入管上设置臭氧弥散孔,使臭氧与消毒水槽内的液体混合更加充分,消毒杀菌和除臭效果好,效率高,且节省了制造臭氧所需的能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弥散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臭氧的消毒灭菌性能被广泛应用到水的消毒领域,现有的技术是将臭氧通过管道直接通入到需要消毒的液体中,然后对其进行消毒。臭氧通过管道进入到需要消毒的液体后,会产生直径很大的气泡,气泡直径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导致臭氧进入以后,还没有充分与液体混合就已经逸出水面,大大影响了臭氧的消毒杀菌和除臭效果,降低了消毒杀菌和除臭效率,并且由于制造臭氧需要用到其他能源,从而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臭氧弥散装置,该臭氧弥散装置能使臭氧与消毒水槽内的液体混合更加充分,消毒杀菌和除臭效果好,效率高,且节省了制造臭氧所需的能源。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臭氧弥散装置,主要由臭氧采集管、臭氧输入管、以及将臭氧采集管和臭氧输入管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构成,所述臭氧输入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所述臭氧输入管的末端通过封头夹密封。所述臭氧弥散孔分布于臭氧输入管的下三分之一区域内。所述臭氧弥散孔呈均匀分布。所述臭氧弥散孔的直径为2mm—3mm。所述臭氧输入管上安装有臭氧流量表和臭氧调节阀。为了使臭氧输入管内的臭氧全部从臭氧弥散孔逸出,与液体更加充分的混合,达到更好的消毒灭菌和除臭效果,本技术的臭氧输入管的末端通过封头夹进行密封。上述臭氧采集管的采集口位于无极灯的管套上,当无极灯的紫外线使空气反应后产生臭氧,臭氧通过采集口进入臭氧采集管,并最终进入消毒水槽内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和除臭。由于臭氧输入管位于消毒水槽底部,故臭氧输入管末端的臭氧弥散孔也位于消毒水槽底部,当进行消毒时,开启臭氧调节阔,从臭氧弥散孔出来的臭氧进入消毒水槽后,形成很多直径很小的水泡,水泡受到浮力后逐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向四周扩散后与消毒水槽内的水充分混合,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和除臭;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在臭氧输入管上的臭氧流量表对进入的臭氧进行流量监控,当停止消毒时,只需关闭臭氧调节阀即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臭氧输入管上设置臭氧弥散孔,使臭氧与消毒水槽内的液体混合更加充分,消毒杀菌和除臭效果好,效率高,且节省了制造臭氧所需的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l一臭氧采集管;2—臭氧输入管;3—臭氧采集机;4一臭氧弥散孔;5—封头夹;6—臭氧流量表;7—臭氧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臭氧弥散装置可知,本技术主要由臭氧采集管1、臭氧输入管2、以及将臭氧采集管1和臭氧输入管2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3构成,所述臭氧输入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4。所述臭氧输入管2的末端通过封头夹5密封;臭氧弥散孔4分布于臭氧输入管2的下三分之一区域内;臭氧弥散孔4呈均匀分布;臭氧弥散孔4的直径为2 mm—3mm;臭氧输入管2上安装有臭氧流量表6和臭氧调节阀7。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臭氧输入管2位于消毒水槽底部,故臭氧输入管2末端的臭氧弥散孔4也位于消毒水槽底部,当进行消毒时,开启臭氧调节阀7,从臭氧弥散孔4出来的臭氧进入消毒水槽后,形成很多直径很小的水泡,水泡受到浮力后逐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向四周扩散后与消毒水槽内的水充分混合,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和除臭;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在臭氧输入管2上的臭氧流量表6对进入的臭氧进行流量监控,当停止消毒时,只需关闭臭氧调节阀7即可。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臭氧弥散装置,主要由臭氧采集管(1)、臭氧输入管(2)、以及将臭氧采集管(1)和臭氧输入管(2)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入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弥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入管 (2)的末端通过封头夹(5)密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弥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弥散孔 (4)分布于臭氧输入管(2)的下三分之一区域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弥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弥散孔 (4)呈均匀分布。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弥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弥散孔 (4)的直径为2mm—3m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弥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入管 (2)上安装有臭氧流量表(6)和臭氧调节阀(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弥散装置。该臭氧弥散装置主要由臭氧采集管(1)、臭氧输入管(2)、以及将臭氧采集管(1)和臭氧输入管(2)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3)构成,所述臭氧输入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4)。本技术通过在臭氧输入管上设置臭氧弥散孔,使臭氧与消毒水槽内的液体混合更加充分,消毒杀菌和除臭效果好,效率高,且节省了制造臭氧所需的能源。文档编号C02F1/50GK201400593SQ20092008019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昊 李, 李凤山, 毅 田, 田麒麟 申请人:成都市昊麟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臭氧弥散装置,主要由臭氧采集管(1)、臭氧输入管(2)、以及将臭氧采集管(1)和臭氧输入管(2)串接在一起的臭氧采集机(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入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臭氧弥散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山田麒麟李昊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昊麟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