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8960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能够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的电池。锂二次电池(100)具有覆盖包含断裂部(126)的安全阀部(125)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保护膜(140)。该保护膜(140)具有位于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144)的周围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第1固定部(145)和位于比其更靠外侧的位置、隔着中间非固定部(146)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第2固定部(147)。这2个固定部设为在安全阀部(125)工作时,第1固定部(145)先剥离,促进第2固定部(147)的剥离,将气体向外部放出的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其具备电池壳体和保护膜,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包含断裂部的非 复原型的安全阀部,所述保护膜从外部覆盖安全阀部而固定于电池壳体,密封安全阀部。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具备电池壳体和保护膜的电池,所述电池壳体具有非复原型的安 全阀(防爆阀),所述保护膜从外部覆盖该安全阀而固定于电池壳体,密封安全阀。该保护 膜出于防止异物、水、油等液滴附着于安全阀特别是其中的厚度减薄的断裂部由此而将安 全阀腐蚀等目的而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 3中,公开了具有这样的保护膜的电池。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3467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再公表特许W000/7238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142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以往的电池中,将保护膜避开电池壳体中面向安全阀的部分地环状且粘 合( 夕状)固定于安全阀的周围。因此,如果加大该保护膜的粘合固定部的面积,则保护 膜与电池壳体的固定强度变得过强,在安全阀工作时,即通过内压上升,安全阀开启,气体 喷出时,保护膜难以从电池壳体剥离,具有不能将气体向保护膜的外部放出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减小该保护膜的粘合固定部的面积,则在安全阀工作时,则保护膜 从电池壳体可靠地剥离,变得能够将气体可靠地向保护膜的外部放出。但是,这样一来,变 得在通常时保护膜也容易从电池壳体剥离,在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上出现问题。在这样将保护膜粘合固定于电池壳体(避开面向安全阀的部分地粘合固定于安 全阀的周围)的以往的电池中,难以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 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 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的电池。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池壳体 和保护膜,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包含断裂部并通过该断裂部的断裂而打开的非复原型的安全 阀部,所述保护膜从外部覆盖所述安全阀部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所述安全阀部,其 中,所述保护膜至少具有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其与所述安全阀部的所述断裂部相面对, 并且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第1固定部,其位于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外侧,固定 于所述电池壳体;和第2固定部,其隔着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中间非固定部而位于 所述第1固定部的外侧,呈环状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在该电池中,在保护膜中至少将第1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固定于电池壳体,所以能 够增大固定部整体的面积。因此,能够长时间使保护膜难以从电池壳体剥离,提高保护膜的 固定耐久性。另一方面,在该电池中,在通过由于内压上升、安全阀部开启而喷出的气体而在与 阀对应的非固定部施加了气压时(安全阀工作时),在第2固定部之前,第1固定部的至少 一部分从电池壳体剥离。于是,在保护膜中施加气压的受压面积中也包含第1固定部中剥 离的部分,受压面积增多,通过第2固定部施加较大的力,所以该第2固定部变得容易从电 池壳体剥离,进行第2固定部的剥离。从而,第2固定部的内侧与外侧(外部)连通,将气 体向外部放出。这样,能够提高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因此,在该电池中,能够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保 护膜的剥离容易性。另外,作为“安全阀部”的形态,例如,可以列举与电池壳体形成为一体的安全阀 部,或者与电池壳体分别地形成然后与电池壳体接合的安全阀部等。作为“电池壳体”的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圆柱状、长方体状等。作为“保护膜”的形状(俯视形状),例如,可以列举矩形状、圆状、长圆形状、椭圆 状、多边形状等。作为“第1固定部”的形态,例如,可以设为包围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环状、或者 断续地存在于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周围的断续的形状。另外,“第1固定部”与“第2固 定部”也可以设为隔着中间非固定部完全地分离的形态,“第1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也 可以设为通过一部分连接的形态。作为“第1固定部”与“电池壳体”的固定形态,例如,可以列举由粘接进行固定、 由钎焊进行的固定、由焊接进行的固定等。“第2固定部”与“电池壳体”的固定形态也能够 同样地考虑。另外,“第1固定部”与“电池壳体”、“第2固定部”与“电池壳体”可以都设为 由粘接进行固定等,设为相同固定形态,也可以将一方设为由粘接进行固定、将另一方设为 由钎焊进行的固定等,设为互不相同的固定形态。进而,在上述的电池中,优选设为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成 在利用因内压上升导致所述安全阀部打开而喷出的气体对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施加 了气压的情况下,所述第1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先于所述第2固定部从所述电池壳体剥离, 增大所述保护膜的承受所述气压的受压面积,促进所述第2固定部的剥离,所述第2固定部 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电池壳体剥离,将所述气体向外部放出。由此,能够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 易性。进而,在上述的电池中,优选设为所述第1固定部呈包围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 部的周围的环状。在该电池中,第1固定部设为包围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周围的环状,所以通常 时的安全阀部不仅由第2固定部、而且由第1固定部从壳体外部切断(遮断)。因此,能够 进一步提高防止异物、水、油等液滴附着于安全阀部特别是其断裂部、由此将安全阀部腐蚀 的效果。另外,通过将第1固定部如上所述那样设为环状,在安全阀工作时从安全阀喷出 的气体首先仅按压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不按压中间非固定部),通过该力促进第1固定部 的剥离。在第1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剥离、第1固定部的内侧与外侧连通时,气体还到达位 于第1固定部的外侧的中间非固定部,所以在保护膜中施加气压的受压面积中,除了第1固定部中剥离的部分,还加上中间非固定部,受压面积一下子变大。于是,较大的力施加于第 2固定部,所以该第2固定部变得容易从电池壳体剥离,第2固定部的剥离进行。从而,第2 固定部的内侧与外侧(外部)连通,将气体向外部放出。这样,能够特别地提高安全阀工作 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进而,在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中,优选设为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第2固 定部隔着所述中间非固定部而分隔开。在该电池中,第1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隔着中间非固定部而分隔开,所以能够更可 靠地进行所述的安全阀工作时的阶段性的剥离。特别,在第1固定部设为包围与阀对应的 非固定部的周围的环状的电池中,在安全阀工作时第1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剥离、第1固定 部的内侧与外侧连通时,气体到达位于第1固定部的外侧的中间非固定部的全体,所以在 保护膜中施加气压的受压面积尤其变大。由此,第2固定部更可靠地剥离,所以能够特别提 高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进而,在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中,优选设为,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凸部,其位 于所述断裂部的周围,向外部突出,包含顶面;和低位部,其位于所述凸部的周围,包含位置 比所述顶面低的低位面;所述第1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凸部的所述顶面;所述第2固定部固 定于所述低位部的所述低位面。在该电池中,在电池壳体上设置上述凸部,在该凸部的顶面上固定有第1固定部, 并且在电池壳体上设置上述低位部,在该低位部的低位面上固定有第2固定部。因此,能 够使位于第1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池壳体和保护膜,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包含断裂部并通过该断裂部的断裂而打开的非复原型的安全阀部,所述保护膜从外部覆盖所述安全阀部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所述安全阀部,其中,所述保护膜至少具有: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其与所述安全阀部的所述断裂部相面对,并且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第1固定部,其位于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和第2固定部,其隔着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中间非固定部而位于所述第1固定部的外侧,呈环状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8-20 211872/2008一种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池壳体和保护膜,所述电池壳体具有包含断裂部并通过该断裂部的断裂而打开的非复原型的安全阀部,所述保护膜从外部覆盖所述安全阀部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密封所述安全阀部,其中,所述保护膜至少具有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其与所述安全阀部的所述断裂部相面对,并且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第1固定部,其位于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和第2固定部,其隔着没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中间非固定部而位于所述第1固定部的外侧,呈环状而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成在利用因内压上升导致所述安全阀部打开而喷出的气体对所述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 施加了气压的情况下,所述第1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先于所述第2固定部从所述电池壳体剥离; 增大所述保护膜的承受所述气压的受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哲中井徹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