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特别是涉及用于齿轮、无级变速机、等速联 轴器、轮毂等汽车等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具有高的表面疲劳强度的机械结构钢部件。
技术介绍
对于机械结构钢部件、例如自动变速机的齿轮、或无级变速机的滑轮、等速联轴 器、轮毂等动力传递部件,要求高的表面疲劳强度。以往,对于上述部件,一般采用JIS的SCr420、或SCM420等C为0. 2%左右的表 面硬化钢作为原材料,在将该原材料加工成部件后,通过渗碳淬火在部件表面上形成C为 0. 8%左右的马氏体组织的硬化层,提高表面疲劳强度来进行使用。可是,渗碳淬火伴随着在950°C左右的高温下的奥氏体相变,成为5 10小时、根 据情况甚至达到1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处理,因此由晶粒粗大化导致的热处理变形(淬火变 形)增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钢部件要求高精度的情况下,在渗碳淬火后,必须对钢部件实施磨削或珩 磨等精加工。而且,近年来,降低汽车发动机等的噪音的要求高涨,因此与渗碳淬火相比热变形 小的表面硬化法即高频淬火、及软氮化处理受到注目。高频淬火是通过短时间的加热只使钢材表层部的必要的部分发生奥氏体化来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3~0.6%、Si:0.02~2.0%、Mn:1.5%~3.0%、W:0.0025~0.5%、Al:0.001~0.5%、N:0.003~0.02%、S:0.0001~0.025%、P:0.0001~0.03%、及O:0.0001~0.005%,Mn/S为70以上且30000以下,余量实质上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12-19 2008-324643一种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3~0.6%、Si0.02~2.0%、Mn1.5%~3.0%、W0.0025~0.5%、Al0.001~0.5%、N0.003~0.02%、S0.0001~0.025%、P0.0001~0.03%、及O0.0001~0.005%,Mn/S为70以上且30000以下,余量实质上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有 以下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Cr 0. 01 2. 0%, Mo 0. 01 1. 0%、及 V 0. 01 1. 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有B 0. 0005 0. 005%。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硬化用机械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 量%计还含有以下元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Nb 0. 005 0. 3%、 Ti 0. 005 0. 2%, Ni 0. 05 2. 0%、及 Cu 0. 01 2. 0%。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淳,桥村雅之,斋藤肇,小泽修司,宫西庆,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