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8521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 面板的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由布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壁形成的单位单元。每个单位单元充有主要放电气体(如氖气(Ne)、氦气(He)或其气体混合物(Ne+He)) 以及包含少量氙气的惰性气体。当通过高频电压而使得气体从单位单元放电时,惰性气体 产生真空紫外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利用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来照射间隔壁之间形成 的荧光体,从而显示图像。因为能够制造薄且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以等离子体显示面 板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已经受到关注。在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在上基板上。扫 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由铟锡氧化物(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的层叠结构,以确 保面板的孔径比。最近,进行了大量工作来开发具有足够的亮度和驱动特性而制造成本降低的等离 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 个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 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 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第二电极与第 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 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 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 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 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在所述非显示区中与所述第一电极一体地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 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 一电极、第二电极、黑层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非显示 区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黑层形成 在所述显示区中,并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黑层分离并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立体图;图2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排列的示意 图;图3是例示通过将一个帧划分为多个子场基于时分方案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 板的方法的时 序图;图4是例示用于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波 形的时序图;图5是例示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图;图6是例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图;图7到图9是例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 面图;图10是例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 构的图;图11到图20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 电极结构的剖面图;图21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上形成的 黑底的剖面图;图22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 构的剖面图;图23和24是例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上形成的黑底的剖面图;以及图25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黑层和 电极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处理以更低 的制造成本来制造、能够支持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外观、并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并 且提供一种具有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图1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上面板10、和以预定间隙与 上面板10密封的下面板20。上面板10包括位于上基板11上的一对维持电极12和13。这一对维持电极12和 13按照功能而分为扫描电极12和维持电极13。维持电极12和13被上介电层14覆盖,上 介电层14限制放电电流并且将一个电极对与其他电极对绝缘。钝化层15形成在上介电层 14上。钝化层15保护上介电层14以防止当气体放电时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溅射。钝化层15还提高二次电子的放电效率。将放电气体注入到在上基板11和下基板21之间准备的放电空间。优选的是,放 电气体包括超过整个放电气体的10%的氙气(Xe)。如果放电气体包括超过10%的氙气,则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放电/发光效率和亮度。 下面板20包括位于下基板21上的用于分隔多个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的间隔 壁。并且,寻址电极23设置在与维持电极对12和13交叉的方向上。荧光体24涂布在下 介电层25和间隔壁上。荧光体24由于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射可见光。每个间隔壁22包括与寻址电极23平行地形成的垂直间隔壁22a和在与寻址电极 23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水平间隔壁22b。间隔壁22物理地分隔放电单元,并且防止紫外线 和可见光泄露到相邻的单元。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维持电极对12和13仅仅由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制成。艮口, 维持电极对12和13使用常规的总线电极的材料形成,如银Ag、铜Cu、或铬Cr,而不使用透 明电极材料ΙΤ0。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每个维持电极对12和13由一 层总线电极制成,而没有常规的ITO电极。例如,优选的是,使用银来形成维持电极对12和13。优选的是,银Ag具有荧光特 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维持电极对12和13可以具有比在上基板11上形成的上介电 层14或下介电层14更深的颜色以及更低的透明度。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如下的对称结构其中红色、绿 色和蓝色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24具有相同的节距。或者,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单元中的 每一个都可以具有其中它们的节距彼此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红色 单元的节距比绿色单元的节距小,绿色单元的节距比蓝色单元的节距小。如图1所示,维持电极12和13可以形成为一个放电单元中的多个电极线。S卩,第 一维持电极12形成为两个电极线12a和12b,第二维持电极13形成为基于放电单元的中心 而与第一维持电极12对称的两个电极线13a和13b。考虑到孔径率和放电扩散效率,优选的是,第一维持电极12和第二维持电极13是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即,考虑到孔径率,使用具有窄宽度的电极线,考虑到放电扩散效率, 使用多个电极线。在此,可以不仅考虑孔径率而且考虑放电扩散效率来决定电极线的数量。由于图1的等离子体面板结构的结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 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上基板11上形成黑底(black matrix,BM)。黑底提高光遮挡功能, 通过吸收来自外界的光而减少反射。黑底还改善上基板11的纯度和对比度。黑底可以具 有BM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其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第二电极,其与第一电极成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以及第三电极,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KR 2008-5-29 10-2008-0050424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其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第二电极,其与第一电极成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以及第三电极,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扫描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 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其沿着与下基板上形成的第四 电极交叉的方向而形成,所述下基板被布置为面对所述上基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 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至少一个连接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包括的连接电极 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中包括的连接电极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 的每一个都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中的一个沿着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 突出的突出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不包括所述突起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包括的所述第一 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中的至少一方宽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包括 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不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电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除了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的一侧的非显示区之外的其余非显示区中,形成有黑底。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 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沿着与下基 板上形成的第四电极交叉的方向而形成,所述下基板被布置为面对所述上基板,并且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宽度宽于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电极线。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 的每一个都包括ITO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并且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宽度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灿宇康锡东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