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44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含:具有前面基板和显示电极的前面面板以及具有背面基板、障壁、数据电极、荧光体层的背面面板;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相向配置,与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障壁形成于背面基板上并对放电空间进行分隔;数据电极与显示电极交叉而形成;荧光体层形成于障壁之间。而且,在与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地形成障壁,并且分割形成的障壁在所述多个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上述结构,易于实现具有高清晰的显示质量的、大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驱动方法的不同大致 分为AC型和DC型。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有面放电型和对向放电型 两类。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高清晰化和大屏幕化以及制造的简便性,当前,等离子体显 示面板的主流是具有3电极结构的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对向配置有一对基板,使得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该 对基板至少前面侧是透明的。而且,用于将放电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的障壁,形成在基板 上。而且,各个基板上形成有电极群,使得在由障壁分隔成的放电空间中发生放电。并且,在 放电空间设有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构成多个放电单元。荧光体被放电引发的 波长短的真空紫外光所激励,由设有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的放电单元分别产生红色、 绿色、蓝色的可见光。于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彩色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液晶面板相比,能够进行高速显示,视角大,很容易实现大型 化。而且,因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自发光型,所以显示质量高等,因而最近在平板显示器 中倍受瞩目。所以,适用于很多人聚集的公共场所的显示装置或者用于在家庭中欣赏大屏 幕图像的显示装置这样的各种用途。 现有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保持于底板部件的前面侧,底板部件的背面侧配置有电路基板,从而构成模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玻璃为主要材料,底板部件由铝等金属制得。电路基板构成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发光的驱动电路。另外,在特开2003-131580号公报(专利文献l)等中公开了现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使用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 :特开2003-1315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不需要超大型设备,就能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制造成品率不易下降、大 屏幕、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具有前面基板和显示电极的前面面板以及具有 背面基板、障壁、数据电极、荧光体层的背面面板;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相向配置,与前面面 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障壁形成于背面基板并对放电空间进行分隔;数据电极与显示电 极交叉而形成;以及荧光体层形成于障壁间。而且,在与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 区域地形成障壁,并且分割形成的障壁在所述多个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上述结3构,易于实现具有高清晰的显示质量的、大屏幕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c附图说明 I I I I大平面图, 在背面面板2上,与前面基板3对向配置的玻璃制的背面基板8上设有多个由Ag 等导电材料构成的数据电极IO。数据电极10被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体层9所覆盖。而 且,在绝缘体层9上设有格子状的障壁11。障壁11分隔放电空间60,以形成放电单元61。 而且在障壁11之间配置红色、绿色、蓝色各色的荧光体层12。由此,构成背面面板2。另外,在障壁11之间,数据电极10以与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交叉的方式排列而形成。这样, 在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与数据电极IO相交叉的部分形成由障壁11分隔成的放电单元 61。 且,为了提高对比度,在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之间设有遮光性高的黑色遮光层 13。 但是,面板21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条状(stripe)障壁 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排列方式,在图1中显示为,以扫描电 极4、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 的方式交替排列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 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具有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 4* *这样的电极排列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 图2是图l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示意电极排列图。行方向(纵向)上排列 着n根作为扫描电极4的扫描电极SC1 SCn以及n根作为维持电极5的维持电极SU1 SUn。而且,在列方向(横向)上排列着m根作为数据电极10的数据电极D1 Dm。于是, 在1对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 (i = 1 n)与1根数据电极Dj (j = 1 m)相交叉 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61。换言之,在放电空间60内形成mXn个放电单元61。 图3表示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等离子体 显示装置63具有面板2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2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时序发生电路26、电源电路(未图示)等。 图3中,时序发生电路26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与垂直同步信号V,生成各种时序 信号,提供给各驱动电路块,即,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驱 动电路2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将图像信号Sig转换为各个子场 的图像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将各子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各数据电极D1 Dm相 对应的信号。利用由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转换的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l Dm。扫描电 极驱动电路24,基于来自时序发生电路26的时序信号,向扫描电极SC1 SCn提供驱动电 压波形。类似的,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基于来自时序发生电路26的时序信号,向维持电极 SU1 SU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分别具有维 持脉冲发生部27。 接着,用图4说明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1的驱动电压波形以及面板21的 动作。图4是表示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63的驱动方法是,将1个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各个子场具有初 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 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最初,数据电极Dl Dm和维持电极SU1 SUn保持为 O(V)。同时,对扫描电极SC1 SCn施加斜坡电压Vil2,斜坡电压Vil2是从不大于放电开 始电压的电压Vil(V)开始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V)缓慢上升的。于是,所有放 电单元61中发生第1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扫描电极SC1 SCn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同 时,在维持电极SU1 SUn和数据电极Dl Dm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此,电极上的壁电压 是指,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6或者在荧光体层12等上蓄积的壁电荷引起的电压。 然后,维持电极SU1 SUn保持正电压Vh(V),对扫描电极SC1 SCn施加斜坡电 压Vi34,斜坡电压Vi34从电压Vi3(V)开始向电压Vi4(V)缓慢下降。于是,所有放电单元61中发生第2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减弱了扫描电极SCI SCn以及维持电极SU1 SUn 之间的壁电压。而且,数据电极D1 Dm上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于写入动作的值。 接下来,在第1子场的写入期间,扫描电极SCI SCn暂时保持为Vr(V)。之后, 在第1行的扫描电极SCI上被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V)。同时,数据电极Dl Dm中 的应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6 1的数据电极Dk(k = 1 m)上被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 Vd(V)。此时,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的交叉部的电压为,外加电压(Vd-Va) (V)加上数 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以及扫描电极SCl上的壁电压得到的电压值,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 于是,在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面板和背面面板,其中,所述前面面板包括:前面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前面基板的、由具有放电间隙而相向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所述背面面板包括:与所述前面基板相向配置的、与所述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放电空间的背面基板;形成于所述背面基板的、对所述放电空间进行分隔的障壁;形成于所述障壁之间的、与所述显示电极交叉而形成的数据电极;以及形成于所述障壁之间的荧光体层,在与所述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区域地形成所述障壁,所述障壁具有顶部,所述边界部设置在所述背面面板的大致中央部,以所述边界部为界的左右区域的所述障壁,以所述顶部的宽度不同的图案形状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2-27 2005-374462;JP 2005-12-27 2005-3744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面板和背面面板,其中,所述前面面板包括前面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前面基板的、由具有放电间隙而相向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所述背面面板包括与所述前面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雅教外园信贵上田健太郎名木野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