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佳专利>正文

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8094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置,主要的是主药剂仓为两个且上下两端的结构为锥形,两主药剂仓间、主药剂仓与辅助药剂仓间及主药剂仓与上管壁间形成的空间设有辅助药剂仓及支撑剂仓,支撑剂仓在辅助药剂仓的外侧。由于锥形结构还可以使药剂在一定空间内集中,反应时能量集中更有利于形成深穿透;在装置的结构中增设了支撑剂仓,且支撑剂仓与药剂仓形成锥形结构,有利于在药剂发生反应的瞬间、在装置周围形成较为均匀的支撑剂分布,这种分布能够提高支撑剂的有效利用率;所以采用该装置进行解堵可以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田解堵技术,具体的是一种气动力解堵用装置。技术背景在油田开发中,由于钻井、注水、作业等措施不当使储层污染严重,造成注、采两个 剖面的改善难度增大。对于近井带污染的解除,国内外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化学法、物 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化学法包括常规酸液解堵、各种缓速低伤害酸液解堵;物理 法包括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解堵法、低频电脉冲解堵法、高压水射流解堵法、水力振动解堵 法、声波-超声波等解堵法;物理化学法包括热化学解堵法和联合解堵法;单纯的化学法和 物理法解堵对于近井带浅污染解除比较有效,对于深部堵塞和低渗储层效果较差。联合解 堵法是对传统技术的组合与改进,即将两种或几种解堵技术整合,已成为目前解堵技术发 展的趋势。如高压电脉冲-化学剂联合解堵、热化学与酸化解堵剂技术的联合、高能气体压 裂与化学解堵剂技术的联合等都在研究和应用中。联合解堵法整合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具 有适用面广,作用效果强等优点。气动力深穿透解堵技术是利用气体发生器技术与支撑剂技术的组合,是一种新型 的联合解堵法,现有的与该联合解堵法相配套的气动力装置如图1所示,辅助药剂仓4位于 复合树脂管的下部,上面是主药剂仓5,二者均呈圆柱状,该种气动力装置在引爆药剂后形 成的深穿透裂缝不能得到有效支撑,时间稍长,形成的裂缝就会弥合,从而不能达到最佳的 解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气动力深穿透解堵提供 了一种解堵效果更好的气动力装置,从而为油田的增产增注提供了保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增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 置主要由外钢管、复合树脂管、引发剂管组成,其中外钢管的中部周面上布有射孔,复合树 脂管居中插入外钢管内,引发剂管居中插入复合树脂管内,在引发剂管的上面为引发装置; 复合树脂管内设有辅助药剂仓,主药剂仓,支撑剂仓,一个辅助药剂仓位于复合树脂管的底 部,该辅助药剂仓的上部为主药剂仓,引发剂管上设有与主药剂仓相通的孔,主药剂仓的上 下两端为锥形结构;两主药剂仓间、主药剂仓与下辅助药剂仓间及主药剂仓与上管壁间形 成的空间设有另外两个辅助药剂仓及支撑剂仓,支撑剂仓在辅助药剂仓的外侧。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装置的结构中设计了支撑剂仓,支撑剂仓 与药剂仓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具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锥形结构可以对支撑剂形成一 定的推射,有利于在药剂发生反应的瞬间在装置周围形成较为均勻的支撑剂分布,这种分 布能够提高支撑剂的有效利用率;其次,锥形结构可以使药剂在一定空间内集中,反应时能 量集中更有利于形成深穿透;所以采用该装置进行解堵,可以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另外采 用该装置进行解堵施工的施工工艺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外钢管;2-复合树脂管;3-引发剂管;4、41、42、43_辅助药剂仓;5、51、52_主药 剂仓;61、62、63_支撑剂仓;7-铝挡板;8-引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2所示,本技术的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置主要由外钢管1、复合树脂 管2、引发剂管3组成,其中钢管1的中部周面上布有射孔3,复合树脂管2居中插入钢管1 内,引发剂管3居中插入复合树脂管2内,复合树脂管2内间隔形成辅助药剂仓41、42、43, 主药剂仓51、52,支撑剂仓61、62、63,具体的是辅助药剂仓41位于复合树脂管2的底部,辅 助药剂仓内盛装的辅助药剂为固体;辅助药剂仓41上部设有支撑剂仓61,在支撑剂仓61 及辅助药剂仓41上面是锥形且锥尖向下的铝挡板7,在铝挡板7的间隔作用下,形成主药剂 仓51,引发剂管3上设有与主药剂仓51相通的孔,以便引发剂与主药剂发生反应;主药剂 仓51的顶端是锥尖向上的铝挡板,主药剂仓51上面还设有另一个主药剂仓52,该主药剂仓 52的结构与主药剂仓51的结构相同,即仓的上下两端为锥形结构;在两主药剂仓51、52间 所形成空间内设有辅助药剂仓42、支撑剂仓62,支撑剂仓62在辅助药剂仓42的外侧;主药 剂仓51与辅助药剂仓41间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剂仓61 ;在主药剂仓52与复合树脂管 2的上壁间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剂仓63和辅助药剂仓43,支撑剂仓63在辅助药剂仓43 的外侧;引发剂管3为铝合金管,在引发剂管3的上面为引发装置8。该气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引发主药剂反应,产生大量高温、压气体, 由射孔进入地层,在近井带产生不受地应力约束的多条径向裂缝,同时,高性能支撑剂在高 压气体段塞的作用下随高压流体进入裂缝顶端形成有效支撑;主药剂反应后引发辅助药剂 反应产生更多量的低温高压气体,形成压力补充以延伸裂缝形成深穿透并使得支撑剂脉冲 式跟进形成强力支撑。在主、辅药剂反应结束后可以选择从油管注入后处理主体液,在岩石 表面形成亲水增油的分子膜,最大限度地改善近井带渗流条件,最终解除油层深部复合堵 塞物,改善渗流条件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2004年底,申请人进行了打靶试验,实验中采用标准①5000mmX1250mm水泥靶和 d>94mmX1100mm的药柱,药柱结构为本申请的形式,引发气体发生剂装置后,在射孔后(模 拟射孔纸管)的N80钢管内产生高温高压,使水泥靶在半径方向产生最大缝宽为5. 3mm的4 条裂缝,缝长大于2500mm。收集自靶心500mm以外的石英砂颗粒,称重为431g。石英砂颗 粒总重4000g,其支撑效率为10. 775%,减去3%的回流量为7. 775%,比预算值5% (按照 裂缝长度和面积的标准计算值)高2. 775%。证明了本药柱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了该 气动力装置结构的合理性。2005年10月,由中原油田科技部对本申请的气动力技术的支撑性能进行了评价。 现场试验在濮-14注水井上进行。1)濮-14注水井条件日注水量llm3;注水压力28.2MPa ;2)试验过程2005年10月21日,地面装配气动力装置(①84x4000),用油管传输到2802m位置。 坐封井口,投棒引发气动力装置。施工后2小时洗井注水。测试其注水压力下降为17. 3MPa, 日注水量增加到17m3。2006年3月21日,测试其注水压力为17. 8MPa,日注水量为16m3。3)试验结果通过对濮-14注水井气动力技术试验,证明该技术具有裂缝支撑功能,比其它如 HEGF技术在同一区块的裂缝闭合时间长2-3个多月,达到5个月。2007年12月20在大庆油田采油九厂龙102-09井进行气动力深穿透长效解堵技 术施工。前期产液量3吨,油0. 7吨,12月26日投产,产液量达到7吨,产油量达到1. 7吨, 目前仍然有效。2008年1月11日在龙118-09井进行气动力长效解堵技术施工。前期产油 量0.3吨,1月17日产油量达到1.4吨,目前仍然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置,主要由外钢管(1)、复合树脂管(2)、引发剂管(3)组成,其中外钢管(1)的中部周面上布有射孔(3),复合树脂管(2)居中插入外钢管(1)内,引发剂管(3)居中插入复合树脂管(2)内,在引发剂管(3)的上面为引发装置(8),其特征在于:复合树脂管(2)内设有辅助药剂仓(41、42、43),主药剂仓(51、52),支撑剂仓(61、62、63),辅助药剂仓(41)位于复合树脂管(2)的底部,辅助药剂仓(41)的上部为主药剂仓(51、52),引发剂管(3)上设有与主药剂仓(51、52)相通的孔,主药剂仓(51、52)的上下两端为锥形结构,两主药剂仓间、主药剂仓(51)与辅助药剂仓(41)间及主药剂仓(52)与复合树脂管(2)上管壁间形成的空间分别设有辅助药剂仓(42、43)及支撑剂仓(61、62、63),支撑剂仓(61、62、63)在辅助药剂仓(41、42、43)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气动力深穿透增产增注装置,主要由外钢管(1)、复合树脂管(2)、引发剂管(3)组成,其中外钢管(1)的中部周面上布有射孔(3),复合树脂管(2)居中插入外钢管(1)内,引发剂管(3)居中插入复合树脂管(2)内,在引发剂管(3)的上面为引发装置(8),其特征在于复合树脂管(2)内设有辅助药剂仓(41、42、43),主药剂仓(51、52),支撑剂仓(61、62、63),辅助药剂仓(41)位于复合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翰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刘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