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业专利>正文

一种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及其配合组成的气门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3811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包括阀壳体、阀针和叉针,阀壳体内置有可自由滑动的阀针,在阀针的内端有叉针。阀针上有内外环状突起,在内外环状突起之间套有密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与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配合形成的气门咀。该气门咀除包括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外,还包括至少两个内阀,内阀包括内阀壳体和阀芯,叉针与阀芯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充气阀与内阀通过压紧密封相接或者充气阀与内阀通过内螺纹紧密连接且充气阀套有压紧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及其配合组成的气门咀能实现多气室轮胎同时加排气,并在各个气室压差很小时平衡各气室气压,而在各气室压差较大时阻碍、隔断各气室的连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轮附件
,尤其涉及一种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及其配合形成的气门咀,用于安装在多气室自平衡防泄防爆安全车轮的轮辋上。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轮胎, 一旦发生气体泄漏,就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需要立即更换轮胎,否则将无法继续运行,如果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爆胎,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危及车辆及人员的安全。目前,双气室轮胎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双室目前双气室轮胎一般要分别给每个轮胎加排气,且气压不平衡,如果一侧气室发生漏气或爆胎,双气室也无法隔断,不能确保汽车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包括阀壳体、阀针和叉针,所述阀壳体内置有沿所述外阀轴线可自由滑动的阀针,在所述阀针的内端设置有所述叉针。所述阀针上有外环状突起和内环状突起,在所述外环状突起和所述内环状突起之间套有密封环,所述外环状突起和所述内环状突起的间距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厚度。阀腔内径,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小于所述阀针的直径。阀腔内有作用于阀针的内弹簧和作用于所述密封环的外弹簧,在所述内弹 簧和所述外弹簧的内端设置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所述外弹簧与所述密封环之间有压环,所述压环带通气凹槽,其内径大于 所述阀针的环状内突环的外径,其外径小于阀腔内径,其厚度大于所述阀针的 可移动距离。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 阀配合形成的气门咀。该气门咀除包括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外,还包括至少 两个内阀,所述内阀包括内阀壳体和阀芯,所述叉针与所述阀芯的数量和分布 相对应,所述充气阀与所述内阀通过压紧密封相接,或者所述充气阀与所述内 阀通过内螺紋紧密连接且所述充气阀套有压紧螺母。所述阀芯的中部均有一针状突起,所述针状突起与所述叉针的位置与分布 相对应,所述叉针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内阀的阀孔截面积,且所述叉针分别插入 所述内阀的阀孔内。所述内阀的内端有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在所述弹簧抵持部与所述阀芯之 间有预紧弹簧。所述内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阀芯沿所述外阀的中心线呈环状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及其配合组成的气 门咀能实现多气室轮胎同时加排气,并在各个气室压差很小时平衡各气室气压, 而在各气室压差较大时阻碍、隔断各气室的连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与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配合组成的气门咀的一个优 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与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配合组成的气门咀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加容易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 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阀壳体101、阀针102和叉针108,所述阀壳体101内置有沿外阀轴线可自由滑 动的阀针102,在阀针102的内端设置有叉针108。阀针102上有外环状突起109 和内环状突起110,在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IIO之间套有密封环103, 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110的间距略大于密封环103的厚度。密封环103 的外径略大于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110的外径,且略小于阀腔内径, 密封环103的内径略小于阀针102的直径。阀腔内有作用于阀针102的内弹簧 105和作用于密封环103的外弹簧106,在内弹簧105和外弹簧106的内端设置 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107。外弹簧106与密封环103之间有压环104,压环104 带通气凹槽,其内径略大于阀针102的环状内突环110的外径,其外径略小于 阀腔内径,其厚度大于阀针102的可移动距离。图2是与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配合形成的气门咀的一个优 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多气室压差阻断气门咀的 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一个充气阀1和两个内阀2,充气阀1与内阀2通过压紧密 封相接。充气阀1包括阀壳体101、阀针102和叉针108,内阀2包括内阀壳体 201和阀芯202;阀壳体101内置有沿充气阀1轴线可自由滑动的阀针102,在 阀针102的内端设置有叉针108,叉针108与阀芯202的数量和分布相对应。阀 针102上有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110,在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 110之间套有环锥状橡胶密封环103,外环状突起109和内环状突起110的间距 大于密封环103的厚度,可沿阀针102在其两个突起之间有一定距离的滑动。 密封环103的外径大于外环状突起109和所述内环状突起110的外径,且小于6充气阀1的阀腔内径,密封环103的内径小于阀针102的直径。充气阀1的阀 腔内有作用于阀针102的内环状突起的内弹簧105和作用于密封环103的外弹 簧106,在内弹簧105和外弹簧106的内端设置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107。外弹 簧106与密封环103之间有压环104,压环104带通气凹槽,其内径大于阀针的 环状内突环110的外径,其外径小于所述充气阀1的阀腔内径,其厚度大于所 述阀针102的可移动距离;外弹簧可以通过压环104作用于上述充气阀密封环 103的内面外侧。阀芯202的直径小于内阀2的阀腔的直径,阀芯202的中部均 有一针状突起202- 1,所述针状突起202 - 1与叉针108的位置与分布相对应, 叉针108的截面积小于内阀2的阀孔截面积,且叉针108分别插入内阀2的阀 孔内。内阀2的内端有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207,在弹簧抵持部207与阀芯202 之间有预紧弹簧205,阀芯202通过预紧弹簧205作用于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 207,可透气的弹簧抵持部207在此例中为中通的凸台,中通孔的外径小于气道 3的内径。每个内阀2都有一条压紧弹簧205作用于阀芯202上。内阀壳体201 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垫片203,内阀壳体201与外阀壳体101相接处有密封圏206。 阀芯201沿外阀1的中心线呈环状分布。阀芯202与下阀壳体201之间有密封 片204。选择适当的下阀密封环片的材质和适当的预压力,可使各气室之间在压差 很小时通过上述外阀的阀腔有阻障地连通,在压差较大时完全隔断。当阀针102 被压入时,叉针108能对应推开上述各个内阀2的阀芯202,使各气室能同时加 排气。加气时,加气管的中心阀杆将本实施例中的阀针102向内推,在阀针102 的前段行程时,阀针102通过端部的叉针108首先将所有内阀2的阀芯202推 下,从而开启全部内阀2,但此时阀针102与外阀1的密封环103形成滑动,而 此密封环103由于充气阀1的外弹簧106的作用仍然关闭着。在阀针102的后 段形成,阀针102上的外突环109将推动密封环103运动,从而开启充气阀1, 加气开始进行。加完气后,将加气管撤离,在阀针102复位的前段行程,充气 阀1的密封环103首先完全复位而关闭充气阀1,在阀针102复位的后段行程,7阀针102与充气阀1的密封环103产生滑动,最后阀针102和内阀2的阀芯202 才完全复位。如此两段行程的关闭动作,避免了充气阀1阀腔与各个气室之间 在加气管撤离的瞬间形成较大的压差,让各内阀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气室压差阻断充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壳体、阀针和叉针,所述阀壳体内置有沿所述充气阀轴线可自由滑动的阀针,在所述阀针的内端设置有所述叉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