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雪松烯缩醛、其制备和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093 阅读:17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A) R=R↓[1]=H R=H,R↓[1]=Me/R=Me,R↓[1]=H R=H,R↓[1]=Et/R=Et,R↓[1]=H R=H,R↓[1]=Pr/R=Pr,R↓[1]=H R=H,R↓[1]=Bu/R=Bu,R↓[1]=H R=H,R↓[1]=lso-Bu/R=lso-Bu,R↓[1]=H R=H,R↓[1]=戊基/R=戊基,R↓[1]=H R=H,R↓[1]=异戊基/R=异戊基,R↓[1]=H R=H,R↓[1]=己基/R=己基,R↓[1]=H R=R↓[1]=Me(α,β) R=Me,R↓[1]=Et/R=Et,R↓[1]=Me R=R↓[1]=Et(α,β) R=Me,R1=Pr/R=Pr,R1=Me R=Et,R1=Pr/R=Pr,R=Et R=R1=环丁基 R=R1=环戊基 R=R1=环己基 通式A的环雪松烯缩醛,其中波纹线表示α-和β-构象,R和R↓[1]是下列的基团,这些化合物是新颖的。不论是呈纯净形式的还是作为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它们都具有成涎香型的气味特性,同时还具有发散的增强的效果,这些效果增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香味并延长了其芳香效果。因此它们能够有益地作为香料或香料混合物的成分或作为芳香油用于使化妆品或工业制品发香。通式A的化合物是通过将由雪松烯得到的雪松烯环氧化物(取决于选定的反应条件)转化为差向异构雪松烯二醇的混合物,或单个地转化为非对映雪松烯二醇的混合物,并使其与脂族羰基化合物在酸催化条件不用稀释剂或在非质子传递溶剂中在加入水结合试剂条件下进行反应而方便地制备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雪松烯缩醛、其制备和其应用的制作方法动物的分泌物、分泌腺和其它器官组织强烈的气味特征深深吸引着人们已经几千年了。从古代起,当发散的香味原本是与魔法相联系,并因而用于宗教和文化的目的时候,已经具有了多种其它的应用,例如作为药物。在本世纪初,龙延香、麝香和灵猫香是作为香水中贵重的成分出现的。因此,在1920年代中叶,进行了测定龙延香主要香味物质的结构的首次分析工作。然后,三十年代初,见到了第一次工业规模合成制备它的工作。天然的、植物和动物来源的产品再也不能满足对于香料不断增长的需求。要满足对高质量香料不断增长的需求,例如气味质量、在技术应用中的稳定性、皮肤相容性、环境保护协调性还有粘性,只能通过香料的化学合成。为了达到稳定的环境平衡,希望产品一方面,若可能,由可再生的原料构成,另一方面,是可生物降解的。可大量获得的一种这样的天然原料是雪松烯,它存在于各种类型的雪松林木中。在20年前,制备了一系列的(-α)-雪松烯(1)二级产物并描述了香味特性。在其著作“香料和嗅觉”(“Riechstoff und Geruchsinn”)[Fragrance and Sense of Smell](Springer-Verlag,Berlin 1990,ISD-N3-540-52560-2,page 170-172)中,G.Ohloff总结出一系列的商用香料是由α-雪松烯(1)衍生出来的。在“香料和调味化学”(“Perfume andFlavor Chemicals”)(No.593-600,602)中,S.Arctander描述了几种由雪松烯衍生的香料。通过环氧化、烯丙基化、酯化和醚化,可以由α雪松烯(1)得到的衍生物从感官上看是暖木质气味型(warm-woody odor type)香料,有一些还具有龙延香型的效果。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已经特别深入地研究过香料化学的这个领域。除了一些具有香料性质的雪松烯衍生物之外,已知有一大批上述倍半萜烯的衍生物没有或大体上没有嗅觉特性。由于这个原因,特别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在这个雪松烯衍生物领域中,已经有可能找到这里所描述的通式A的新颖的化合物(其中波纹线表示α-和β-构象,R1和R2是氢或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异己基、环戊基和环己基),它们具有相当独特的气味特征,明显地超出和优于由α-雪松烯(1)制备的已知的香料。通式A的雪松烯衍生物具有龙延香型气味特征,还具有发散的增强各种不同香型的强烈效果,并延长了其香料作用效果。 要制备通式A的化合物,采用已知的方法用过乙酸处理将(-)-α-雪松烯(1)转化为(-)-α-雪松烯的环氧化物(2)(见有机化学基本实践(Organileum,Organisch-Chemisches Grundpraktikum[BasicPractical Organic Chemistry]),VEB Deutscher Verlag derWissenschaften,Berlin,1986,Order No.5714576,page 568)。然后将由雪松烯得到的环氧化物(2)用已知的方法(Houben-Weyl)转化为差向异构二醇类(3)的混合物,按照不同的生产条件,这种二醇混合物具有不同的异构体分布和气味效果。其结构根据NMR的结果确定。通式A的新颖的环缩醛,由以纯净的或富含的形式出现或作为平衡混合物出现的二醇(3)用一种本身已知的方法通过与脂族醛和酮与酸催化剂使用各种溶剂进行反应来制备,溶剂例如为甲苯、环己烷、石脑油馏分或二乙醚。附图说明图1 这些差向异构体纯的环氧化物2a和2b可以单独或作为混合物(取决于生产条件)转化为非对映二醇3a-f。取决于选定的反应条件,差向异构环氧化物2a和2b可以按不同的量比生产,因此在打开环氧化物后得到非对映的二醇3a/b/c/d/e/f/g/h,它们同样也呈不同的量比。在与醛和酮反应中立体化学比仍然大体不变,因此这种通式A的新颖的混合缩醛在这种情况下呈非对映体混合物的形式。这些通式A的新颖混合缩醛,不论呈纯净形式的还是作为立体异构体混合物,每一种都具有原始的香料性质,并能够有益地以纯净的形式或作为非对映混合物作为香料和芳香油成分使用。图2 实施例1(-)-α-雪松烯环氧化物(2)的制备将500g(2.00mol)的(-)-α-雪松烯(1)(82%,根据GC[α]D=-75.8°)、500ml二乙醚和100g乙酸钠加入装配了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1混合器中,然后在20-25℃,在1小时内加入430g(2.20mol)40%的过乙酸。在滴加完成后,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接着处理。分离出有机相,用苏打溶液和水洗涤至中性时止,用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蒸馏掉溶剂,得到526.5g的粗产物(78.2%,GC测定)。气相色谱(HP 5970 B,DBWAX-60N,60m,60℃-240℃,4℃/min)在15cm Vigreux柱上蒸馏100g的粗产物,得到95g的粗产品2;b.p.115℃-138℃/2mmHg,GC2(80.2%)。D20/41.0009n20/D1.4965[α]20/D-72.4实施例22β-,3β-环氧雪松烯(2a)的制备—图2将50ml的叔丁醇、50ml的水和14gAD-mix-β(=0.01mol烯烃当量;Fa.Aldrich)加入到装配了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混合器中并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此后,形成彼此清晰地分离的二相。下面的相是浅黄色。此时将0.95g(0.01mol)甲磺酰胺加入该搅拌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0℃。当原先一种溶解的盐沉淀出来后,在0℃伴随强烈搅拌下滴加2.55g(0.01mol)的(-)-α-雪松烯(2)(82%,GC测定),并在这个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整整60小时。然后将亚硫酸钠水溶液加入到反应混合物里,该反应混合物可以升至室温并在这一温度下再搅拌1小时整。在将乙醚加入到混合物中后,将有机相分离出来,将含水相每次用50ml乙醚分三次萃取,混合的有机相依次用10%KOH和水洗涤直至中性时为止。然后用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蒸馏掉溶剂,得到1.9g的粗产物。GC2a(78%)。实施例32α-,3α-环氧雪松烯(2b)的制备—图2将50ml的叔丁醇、50ml的水和14gAD-mix-α(=0.01mol烯烃当量;Fa.Aldrich)加入到装配了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混合器中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整。此后,形成了二相。下面的相是浅黄色。然后将0.95g(0.01mol)甲磺酰胺加入该搅拌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0℃。当一种溶解的盐沉淀出来后,在0℃伴随强烈搅拌将2.55g(0.01mol)的(-)-α-雪松烯(2)(82.0%,GC测定)加入到此悬浮液中,并在这个温度下连续搅拌整整72小时。然后将亚硫酸钠水溶液加入到反应混合物里,该反应混合物可以升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再搅拌1小时整,然后结束。在将乙醚加入到混合物中后,将有机相分离出来,将含水相每次用50ml乙醚分三次萃取,混合的有机相依次用10%KOH和水洗涤直至中性时为止。然后用硫酸钠干燥生成的反应混合物并在减压下蒸馏掉溶剂,得到1.8g的粗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式A的环雪松烯缩醛,其中波纹线表示α-和β-构象,R和R↓[1]是下列的基团: *** (A) R=R↓[1]=H R=H,R↓[1]=Me/R=Me,R↓[1]=H R=H,R↓[1]=Et/R=Et,R↓[1]=H R=H,R↓[1]=Pr/R=Pr,R↓[1]=H R=H,R↓[1]=Bu/R=Bu,R↓[1]=H R=H,R↓[1]=lso-Bu/R=lso-Bu,R↓[1]=H R=H,R↓[1]=戊基/R=戊基,R↓[1]=H R=H,R↓[1]=异戊基/R=异戊基,R↓[1]=H R=H,R↓[1]=己基/R=己基,R↓[1]=H R=R↓[1]=Me(α,β) R=Me,R↓[1]=Et/R=Et,R↓[1]=Me R=R↓[1]=Et(α,β) R=Me,R1=Pr/R=Pr,R1=Me R=Et,R1=Pr/R=Pr,R=Et R=R1=环丁基 R=R1=环戊基 R=R1=环己基。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A的环雪松烯缩醛,其中波纹线表示α-和β-构象,R和R1是下列的基团R=R1=HR=H,R1=Me/R=Me,R1=HR=H,R1=E1/R=Et,R1=HR=H,R1=Pr/R=Pr,R1=HR=H,R1=Bu/R=Bu,R1=HR=H,R1=Iso-Bu/R=Iso-Bu,R1=HR=H,R1=戊基/R=戊基,R1=HR=H,R1=异戊基/R=异戊基,R1=HR=H,R1=己基/R=己基,R1=HR=R1=Me(α,β)R=Me,R1=Et/R=Et,R1=MeR=R1=Et(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皮克哈根D沙特科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希姆莱塞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3月01日 03:26
    雪松(学名:Cedrusdeodara(Roxb.)G.Don)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