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745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该装置包括外壳(1)和燃烧筒(2),在外壳与燃烧筒之间依次设有外套筒(3)和内套筒(4),外套筒和内套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封板;外壳与外套筒之间的空腔与冷风进口(8)连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空腔经一组热风管(9)与燃烧筒的内腔连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空腔与燃气废气出口(10)连接;燃烧筒的内腔与燃气进口(11)连接,外壳顶部设有热风出口(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燃烧室与空气加热通道分隔开,提取的热风纯净度好,无废烟,热风在烘干时不会起火。通过延长热交换路径长度和增大热交换面积,热风管采用倾斜设置,使热风在回流过程中螺旋流动,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可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炉,特别是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
技术介绍
在木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木屑或其它用于制成炭棒的材料进行烘干处理,通常 是将热风吹入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现有的热风炉是直接在从燃烧室提取热风,提取的热 风中会有灰尘,热风纯净度差,热风中有废烟,会对被烘干的材料造成污染。用于烘干时易 起火。热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提取的热风中没有灰尘, 热风纯净度高,热风中无废烟,不会对被烘干的材料造成污染。用于烘干时不会起火,热效 率也比较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包括外壳和燃烧筒,在外壳与 燃烧筒之间依次设有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封板和下 封板;在上封板位于内套筒与燃烧筒之间的空腔处设有气孔,在下封板位于外壳与外套筒 之间的空腔处和内套筒与燃烧筒之间的空腔处均设有气孔;外壳与外套筒之间的空腔与冷 风进口连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空腔经一组热风管与燃烧筒的内腔连接,外套筒与内 套筒之间的空腔与燃气废气出口连接;燃烧筒的内腔与燃气进口连接,在上封板上部的外 壳上设有热风出口。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冷风进口设在外壳与外套筒之间空腔的上部。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空腔的上部经一组热风管 与燃烧筒的内腔上部连接。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燃气废气出口设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空腔 下部。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燃气进口设在燃烧筒的内腔下部。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燃烧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的外壁均设有一组散 热片。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燃烧筒的内腔下部的筒壁设有耐火层。 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燃气进口的内壁设有隔热层。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一组热风管沿圆周均勻倾斜排列,每个热风管 均为倒勾形。前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中,所述冷风进口和燃气废气出口均为大小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燃烧室与空气加热通道分隔开,提取的热风 纯净度好,无废烟,热风在烘干时不会起火。本技术还通过延长热交换路径长度和增大 热交换面积,同时热风管采用倾斜设置,使热风在回流过程中螺旋流动,有效的提高了热交3换的效率,可节约能源。本技术适用于木炭生产中对制成炭棒用的材料进行烘干时的供气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的B-B剖视图;图7是图6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外壳,2-燃烧筒,3-外套筒,4-内套筒,5-上封板,6-下封板, 7-气孔,8-冷风进口,9-热风管,10-燃气废气出口,11-燃气进口,12-热风出口,13-散热 片,14-耐火层,15-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平面结构如图1所示,立体结构如图2所示, 外观如图3所示,由图1 3可见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外壳1和燃烧筒2,在外壳1与 燃烧筒2之间依次设有外套筒3和内套筒4,外套筒3和内套筒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 封板5和下封板6 ;在上封板5位于内套筒4与燃烧筒2之间的空腔处设有一组气孔7,气 孔7可以是腰形孔,也可以是圆孔,上封板5上的气孔7形状和位置见图4和图5 ;在下封 板6位于外壳1与外套筒3之间的空腔处和内套筒4与燃烧筒2之间的空腔处均设有一组 气孔7,气孔7可以是腰形孔,也可以是圆孔,下封板6上的气孔7形状和位置见图6 ;外壳 1与外套筒3之间的空腔的上部与冷风进口 8连接,冷风进口 8为大小口结构(见图5);外 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空腔的上部经一组热风管9与燃烧筒2的内腔上部连接,一组热风 管9沿圆周均勻倾斜排列(见图4),每个热风管9均为倒勾形(见图5)。热风管9倾斜排 列可以使热风管9的弯曲半径大一些,便于制作,弯管时也不会由于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管 子弯扁变形;另外热风倾斜进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使热风螺旋流动,进一步 增加热交换的路径。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下部与燃气废气出口 10连接,燃气废 气出口 10为大小口结构(见图6);燃烧筒2的内腔下部与燃气进口 11连接,外壳1顶部 设有热风出口 12。所述燃烧筒2、外套筒3和内套筒4的外壁均设有一组散热片13(见图 6),以增加换热效率。所述燃烧筒2的内腔下部的筒壁设有耐火层14。所述燃气进口 11的 内壁设有隔热层15 (见图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可燃气体由燃气进口 11送入燃烧筒2在燃烧筒2内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经 燃烧筒2顶部的一组倾斜的热风管9进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向下螺旋流动, 从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下部连接的燃气废气出口 10排出;冷空气从设在外壳1 上部的冷风进口 8进入外壳1与外套筒3之间的空腔向下流动,通过下封板6上的气孔7进入外壳1与下封板6之间的空腔,然后再通过下封板6上的另一组气孔7进入内套筒4与 燃烧筒2之间的空腔向上流动,通过上封板5上的一组气孔7从热风出口 12排出。高温气 体的流动路径和冷空气的流动路径均为U形,增加了热交换的路径,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权利要求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燃烧筒(2),在外壳(1)与燃烧筒(2)之间依次设有外套筒(3)和内套筒(4),外套筒(3)和内套筒(4)的两端分别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气孔(7),外壳(1)与外套筒(3)之间的空腔与冷风进口(8)连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经一组热风管(9)与燃烧筒(2)的内腔连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与燃气废气出口(10)连接;燃烧筒(2)的内腔与燃气进口(11)连接,在上封板(5)上部的外壳(1)上设有热风出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进口(8)设在外 壳(1)与外套筒(3)之间空腔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与内套筒 (4)之间空腔的上部经一组热风管(9)与燃烧筒(2)的内腔上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废气出口(10)设 在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进口(11)设在燃 烧筒(2)的内腔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 筒(2)、外套筒(3)和内套筒(4)的外壁均设有一组散热片(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筒(2)的内腔下 部的筒壁设有耐火层(14)。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进口(11)的内 壁设有隔热层(15)。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热风管(9)沿圆 周均勻倾斜排列,每个热风管(9)均为倒勾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进口(8)和燃气 废气出口(10)均为大小口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炭生产用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燃烧筒(2),在外壳(1)与燃烧筒(2)之间依次设有外套筒(3)和内套筒(4),外套筒(3)和内套筒(4)的两端分别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气孔(7),外壳(1)与外套筒(3)之间的空腔与冷风进口(8)连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经一组热风管(9)与燃烧筒(2)的内腔连接,外套筒(3)与内套筒(4)之间的空腔与燃气废气出口(10)连接;燃烧筒(2)的内腔与燃气进口(11)连接,在上封板(5)上部的外壳(1)上设有热风出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观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富升炭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