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旭奕专利>正文

气压水体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85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业用的一种水体增氧装置。水产养殖业采用增氧技术能够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现有的叶轮增氧机和增氧船因需要动力而受到电力、燃料等因素的制约使之难于推广、普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因具有可以不用动力、费用低、噪音小、实用范围广等优点而易于推广、普及的气压水体增氧装置。即设置一个具有控制进气和出气功能的气囊式空气压缩装置,并用送气管连通出气装置至水中供氧点。用压气法即气压水体增气。(*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ressure water ae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body oxygen increasing device for aquacultur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can increase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Due to the need of power, the existing impeller aerator and oxygen enriched vessel are difficult to popularize and popularize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electricity and fu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pressure water body oxygen increasing dev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power, low cost, low noise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bag type air compression device which has the functions of controlling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and the air supply devi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outlet device to the oxygen supply point in the water. Air pressure wat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业用的一种水体增氧装置。世界上的水体是很多的,但水产养殖业能够开发利用的水体却很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的甚至耗用大量资金和较长时间,严重的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开发和利用水体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和生态也带来一定危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增氧技术给养殖水体增氧,以提高养殖密度最大限度的发挥水体的养殖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现有的水体增氧装置有叶轮增氧机和增氧船,但是,这种公知的水体增氧装置有这样的问题因为需要用动力带动所以在推广普及中必然受到电力、燃料等因素的制约,并且浪费能源、费用高;同时,由于是以水体流动为主的方法增氧,所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噪音大、易损伤幼苗和易污染等缺点。因此,难于推广、普及。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易于推广普及的、可以不用动力带动的气压式水体增氧装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设置1个具有控制进气和出气功能的气囊式空气压缩装置,并用送气管连通出气控制装置至水中供氧点,用吸气或充气的方法使压缩气囊内进满新鲜空气,用重力或弹力的方法压缩气囊内的气体自出气阀有控制的经送气管至水中供氧点送至水体,实现用加气法即气压水体增氧。本技术因为可以不用动力带动,所以不会受到电力、燃料的制约,并且节约能源、费用低;同时,由于实施送气管把气体送至水中供氧点的气压增氧方法,所以具有增氧深度大,不损伤幼苗、噪音小、无污染、灵活性大、实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本技术就容易推广、普及,从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装置和工作过程。该装置包括一个压缩气囊(3),在压缩气囊(3)上设置有进气阀(2)和出气阀(4)以及提手(1)、连接环(8),在出气阀(4)上连接有存水弯(5)、送气管(6)、供氧点(7),在连接环(8)上连接有稳定绳(9)和稳定器(10)。工作过程1、吸气阶段用适当外力拉动提手(1)的同时,触动进气阀(2)使之打开(或自动吸开),这时,新鲜空气就会随着压缩气囊的伸缩体被提手(1)的拉伸而吸入压缩气囊(3)内,当压缩气囊(3)的伸缩体拉伸至标定限度时停止所施加的外力,吸气阶段结束。2、压缩送气阶段,随着吸气阶段的结束,压缩气囊(3)内的气体则受到主要是来自压缩气囊顶部重力(或拉簧拉力)的压缩使之在出气阀(4)的控制下经存水弯(5)、送气管(6)送至水中供氧点(7)压入水中,实现气压水体增氧,当压缩气囊(3)压缩到缩止点时压缩送气阶段结束。整个气压增氧的工作过程也就结束。如果需要连续供氧,只要重复循环上述的工作过程即可。本技术的供氧点在增氧过程中,虽然增氧面积不大,并且在1台增氧装置上不可能设置足够多的供氧点,但只要根据增氧水体的具体需要,合理布置适当数量的增氧装置,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增氧效果。附图中有关部件和零件的用途说明如下。提手(1)的用途是便于用外力上提压缩气囊顶部使伸缩体作吸气运动和便于触动自闭触开式进气阀(2)使之适应吸气的。另外,还可兼作重力压缩式压缩气囊的压力调节配重体的固定装置或者作为搬动提手而设置。进气阀(2)的用途是便于压缩气囊(3)进气并防止逸出。附图所示的进气阀是自闭触开式(或自闭吸开式),是适应吸气式压缩气囊而设。在进气阀采用充气式时可以在进气阀处加设充气导管和另外设置专用充气工具,以便充气。进气阀的基本结构类似轮胎上用的气门,只是要求进气流量要大些。压缩气囊(3)的用途是在进、出气阀的控制下容纳并压缩气体经存水弯、送气管给水中供氧点提供供氧源。其容量一般按供氧点的总流量以4至12小时供氧为宜。其容气方式是采用一种中部伸缩吸气方式。其压缩供气方式是采用重力压缩式,必要时可以在压缩气囊顶面加设放置压力配重体的装置使压缩的重力可调。根据压缩气囊的不同也可采用弹力回缩式压缩方式。出气阀(4)的用途是调节、控制供氧点的供氧量的。由于养殖水体的增氧对气体流量的稳定性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当采用在压缩送气过程中压力变化不大的压缩气囊时,出气阀的结构一般选用简单的如螺旋式针阀控制,也可直接采用供氧点控制省去此阀。当采用在压缩送气过程中压力变化较大的压缩气囊时,出气阀的结构应选用能够起稳定气流作用的如燃气灶用的减压阀控制。另外,也可作为在吸气时防止水体被吸入压缩气囊的控制阀而设。存水弯(5)的用途是便于观察供氧状况。它适应在送气管较长的供气装置上使用。另外也可设置成浮子式存水弯兼作吸气时的水体止回装置。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省去此存水弯(5)。送气管(6)的用途是把压缩气囊内的气体送至水中供氧点。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兼作供氧点和气体流量控制装置使用。压缩气囊上所设送气管的数量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多根或在1根上用多孔连通管分支。送气管上所设的供氧点可以是多个。送气管的内径一般在4毫米左右,生产实施中可按主管粗、分支管细的规律生产多种规格的系列送气管并配以适合的相同和不同孔经的接插管和多孔连通管以供实施中选用。供氧点(7)的用途是向水体增氧。图示的供氧点是在送气管上连通供氧嘴式,它适应于吊养和笼养的水体使用,其基本结构象一个不同管径的多孔连通管。在分散养殖的水体中一般应采用供氧孔式供氧点,供氧孔式供氧点的设置可以在送气管的分支管上实施也可直接在送气管的适当部位设置。供氧孔式供氧点除了在工厂生产中实施外,也可在安装现场进行,其方法是把合适的细金属丝加热后扎通塑料管壁便成为微孔式供氧点,这种微孔式供氧点在压力变化不大的压缩装置上可以兼作简单的气体流量控制装置使用。供氧点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增氧要求设置在适当的深度。连接环(8)的用途是便于把压缩气囊和稳定器具连接起来,以便稳定水面设置的增氧装置的。地面设置时,可以作为锁定环设置或不设此连接环。稳定绳(9)的用途是连接压缩气囊和稳定器的。地面放置时可以省去此稳定绳。稳定器(10)的用途是稳定增氧装置。它可以就地取材或利用废旧物品。地面放置时可以省去此稳定器。气压水体增氧装置附图是用本技术的一种漂浮、吸气式气压水体增氧装置示意图为例来说明的。这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方式有多种,如压缩气囊不同程度的在容量、形状、耐压、进气、出气以及送气等设置和操作方法上存在着具体方式上的不同,这样虽然可以使产品生产系列化,但本附图不可能把各种具体方式和比例以及具体材料都表示出来。又因为漂浮式水面设置特别适宜在海湾、湖泊等离陆地较远的水体使用,而吸气式进气阀具有不需要使用充气工具的优点。所以用来说明本技术的气压水体增氧装置。如果采用其它压缩气体的方式有关部件或零件也应选择适应的具体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压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是设置1个压缩气囊(3)、在压缩气囊(3)上设置有进气阀(2)和出气阀(4)、在出气阀(4)上连通有送气管(6)和供氧点(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气压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是设置1个压缩气囊(3)、在压缩气囊(3)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旭奕
申请(专利权)人:高旭奕高强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