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6319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箱,其包括上模、下模,下模上设置有进料管,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上模与下模组合后所述的凹槽形成流道,流道下部的上模与下模的结合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出料模口,流道与出料模口之间还设置有对原料起饱和作用的回流槽,进料管、流道、回流槽、出料模口依次相通,上模与下模组合后的外表面包覆有铝加热板,铝加热板内设有油路,铝加热板上还设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出油管均与油路管路连接。本纺丝箱加热保温效果好,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箱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无布纺丝生产工艺中,由于熔融状态下的原料在挤入模具时,模 具内的温度不够高,很容易使熔融状态下的原料冷凝,导致生产流程不顺,从 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原料易冷凝,特提供一种加热 保温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纺丝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模、下模,下模 上设置有进料管,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上模与下模组 合后所述的凹槽形成流道,流道下部的上模与下模的结合之间具有间隙,该间 隙形成出料模口,流道与出料模口之间还设置有对原料起饱和作用的回流槽, 所述的进料管、流道、回流槽、出料模口依次相通,为了防止挤入模具的原料 冷凝,上模与下模组合后的外表面包覆有铝加热板,铝加热板内设有油路,铝 加热板上还设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出油管均与油路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流道的形状为三角形衣架式,流道与回流槽之间设置了 可控制流量的三角区部分,三角区部分分别与流道和回流槽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加热保温效果好,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流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3、进料管,4、流道,5、出料模口, 6、回流 槽,7、加热铝板,8、进油管,9、出油管,10、三角区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纺丝箱,如图l、图2、图3所示,其包括上模l、下模2,下模2上 设置有进料管3,上模l的下表面与下模2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上模l与 下模2组合后所述的凹槽形成流道4,流道4下部的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之 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出料模口5,流道4与出料模口 5之间还设置有对原 料起饱和作用的回流槽6,进料管3、流道4、回流槽6、出料模口 5依次相通, 上模1与下模2组合后的外表面包覆有铝加热板7,铝加热板7内设有油路, 铝加热板7上还设有进油管8、出油管9,进油管8、出油管9均与油路管路连 接。流道4的形状为三角形衣架式,流道4与回流槽6之间设置了可控制流量 的三角区部分10,三角区部分10分别与流道4和回流槽6相通。使用时,由挤出机把原料挤到纺丝箱里,原料流入流道4后向两边均匀铺 开,经过三角区部分IO控制流量,再经回流槽6饱和,最后从出料模口5里吐出。本技术加热保温效果好,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箱,包括上模(1)、下模(2),下模(2)上设置有进料管(3),上模(1)的下表面与下模(2)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上模(1)与下模(2)组合后所述的凹槽形成流道(4),流道(4)下部的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出料模口(5),流道(4)与出料模口(5)之间还设置有对原料起饱和作用的回流槽(6),所述的进料管(3)、流道(4)、回流槽(6)、出料模口(5)依次相通,其特征在于:上模(1)与下模(2)组合后的外表面包覆有铝加热板(7),铝加热板(7)内设有油路,铝加热板(7)上还设有进油管(8)、出油管(9),进油管(8)、出油管(9)均与油路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箱,包括上模(1)、下模(2),下模(2)上设置有进料管(3),上模(1)的下表面与下模(2)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上模(1)与下模(2)组合后所述的凹槽形成流道(4),流道(4)下部的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出料模口(5),流道(4)与出料模口(5)之间还设置有对原料起饱和作用的回流槽(6),所述的进料管(3)、流道(4)、回流槽(6)、出料模口(5)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晨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