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839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压喷嘴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按压喷嘴,L型导管和防溅罩,该按压喷嘴前端处具有容置部,且该容置部与按压喷嘴内的流道相连通,并将L型导管一端的连接管口插设于容置部内,而L型导管另一端则为挤出管口,再将防溅罩设置于挤出管口处;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挤压出稀释液体时的挤出力量,从而避免稀释液体因力量过大而四处洒溅;结构简单、操作简易且可快速拆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降低挤压出液体时的冲 击力量,以避免液体因冲击力量过大而喷洒溅出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容器瓶已非常普遍使用具有按压式的喷嘴1,不管厕所使用的清洁用品或饮 料店所使用的调味材料等,都会使用到按压式的容器瓶,通过按压的方式,让使用者只需轻 轻压下喷嘴1,便可将容器瓶内的内容物挤出,使其于操作使用上相当便利。虽市面上按压式的喷嘴1非常好使用,然而于使用上,仍会发生令使用者非常头 痛之处,因一般容器瓶内主要是供稀释液体或浓稠流体的装入,而当容器瓶内为浓稠流体 时,使用者压下喷嘴1时,浓稠流体会慢慢由喷嘴1挤出;但是,倘若容器瓶内为稀释液体 时,使用者欲将稀释液体挤出至容器(如杯子等)内时,先压下喷嘴1,而稀释液体则会快 速且大量挤出(如图1所示),其将会造成液体四处喷溅,甚至于会回弹溅到喷嘴1上,令使 用者于使用上相当头疼。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良好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挤压出稀释液体时的挤出力量,以此避 免稀释液体因力量过大而四处洒溅的目的。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易且可快速拆装的按压喷 嘴改良结构。可达成上述技术目的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有按压喷嘴、L型导管 及防溅罩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按压喷嘴前端处具有容置部,且该容置部与按压喷嘴内的 流道相连通,并将L型导管一端的连接管口插设于容置部内,而L型导管另一端则为挤出管 口,该挤出管口内壁面环状设置有数分流肋片,且该L型导管的挤出管口外设置有外螺纹, 并于L型导管内设置有分流柱体,通过该分流柱体的设置,以导引液体成分流之的状态,再 将防溅罩设置于挤出管口处,而该防溅罩内壁面设置有内螺纹,并于防溅罩内中间处设置 有分流凸柱,该分流凸柱与分流柱体为相同的功能,再于分流凸柱的周缘环设贯穿有数出 水孔,以供液体由此处挤出;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技术的按压喷嘴改良结 构。本技术所提供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 列的优点1.本技术可降低挤压出稀释液体时的挤出力量,从而避免稀释液体因力量过 大而四处洒溅。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易且可快速拆装。附图说明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现有喷嘴的使用状态视图;图2为本技术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视图;图3为该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立体结合视图;图4为该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L型导管底视图;图5为该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使用状态视图;以及图6为该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视图;附图标记1、喷嘴;2、按压喷嘴;21、容置部;22、流道;3、L型导管;31、连接管口 ; 32、挤出管口 ;321、分流肋片;33、外螺纹;34、流道;35、分流柱体;4、防溅罩;41、内螺纹; 42、分流凸柱;43、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各视图,主要包括有按压喷嘴2,该按压喷嘴2的前端处具有容置部21,且该容置部21与按压喷嘴2 内的流道22相连通;L型导管3,该L型导管3 —端为连接管口 31,另一端为挤出管口 32,并于挤出管 口 32端部的内壁面环状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分流肋片321,且该挤出管口外设置有外螺纹 33,而连接管口 31与挤出管口 32与L型导管3内的流道34相连通,并于流道34弯折处设 置有分流柱体35;该L型导管3通过连接管口 31插设于按压喷嘴2的容置部21内;防溅罩4,该防溅罩4的内壁面设置有内螺纹41,并于防溅罩4内的中间处设置有 分流凸柱42,再于分流凸柱42的周缘环设贯穿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出水孔43,以供液体由此 处挤出;该防溅罩4通过内螺纹41与L型导管3的外螺纹33相锁固结合;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技术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另,请参阅图4 所示,为L型导管3底视图,以可清楚得知分流肋片321设置的形态。请参阅图5所示,为该按压喷嘴改良结构的使用状态视图,当使用者压下按压喷 嘴2时,容器瓶内的液体会快速经由按压喷嘴2的流道22流入至L型导管3的流道34内, 此时,通过L型导管3的分流肋片321、分流柱体35及防溅罩4的分流凸柱42的设置,将可 使得流经的液体受到分流肋片321、分流柱体35及分流凸柱42的分流导引,即可让液体经 由防溅罩4上的出水孔43压挤出。而挤出的液体因受到数道分流的方式,可大幅减缓液体 按压挤出的冲击力量,使得液体的流量降低,即可避免液体于挤出时发生四处喷溅的情况 发生。其中,由于该防溅罩4是以螺合的方式锁固于L型导管3上,若欲清洗防溅罩4时, 可轻易将防溅罩4拆卸下来,以利使用者快速清洗的目的。其中,该按压喷嘴2可与L型导管3相互结合成一体(如图6所示)。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 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一种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按压喷嘴,该按压喷嘴的前端处具有容置部,且该容置部与按压喷嘴内的流道相连通;L型导管,该L型导管一端为连接管口,另一端为挤出管口,并于挤出管口端部的内壁面环状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分流肋片,而连接管口与挤出管口与L型导管内的流道相连通,并于流道弯折处设置分流柱体;该L型导管通过连接管口插设于按压喷嘴的容置部内;防溅罩,该防溅罩内设置分流凸柱,且分流凸柱的周缘贯穿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出水孔;该防溅罩结合于L型导管的挤出管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导管的挤出管口上 设置有外螺纹,而于防溅罩的内壁面设置有内螺纹,通过两构件的内、外螺纹的设置,让防 溅罩与L型导管相锁固结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喷嘴与L型导管为 一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按压喷嘴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按压喷嘴,L型导管和防溅罩,该按压喷嘴前端处具有容置部,且该容置部与按压喷嘴内的流道相连通,并将L型导管一端的连接管口插设于容置部内,而L型导管另一端则为挤出管口,再将防溅罩设置于挤出管口处;通过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技术的按压喷嘴改良结构。本技术可降低挤压出稀释液体时的挤出力量,从而避免稀释液体因力量过大而四处洒溅;结构简单、操作简易且可快速拆装。文档编号B65D83/00GK201604916SQ20102012719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日专利技术者简燕樑 申请人:史宾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喷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按压喷嘴,该按压喷嘴的前端处具有容置部,且该容置部与按压喷嘴内的流道相连通;L型导管,该L型导管一端为连接管口,另一端为挤出管口,并于挤出管口端部的内壁面环状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分流肋片,而连接管口与挤出管口与L型导管内的流道相连通,并于流道弯折处设置分流柱体;该L型导管通过连接管口插设于按压喷嘴的容置部内;防溅罩,该防溅罩内设置分流凸柱,且分流凸柱的周缘贯穿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出水孔;该防溅罩结合于L型导管的挤出管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燕樑
申请(专利权)人:史宾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