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44575 阅读:5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该机构包括凸轮、下摆杆、短连杆、上摆杆、长连杆和摆动轴;与主轴连接的凸轮固定在下面板上;在凸轮上设有凸轮槽,在下摆杆上设有与凸轮槽相适配的滚子,且该滚子安装在凸轮槽内;下摆杆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上,下摆杆的顶端与短连杆的一端连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上摆杆连接;上摆杆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上摆杆的顶端与长连杆的一端连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轴连接;摆动轴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一定角度范围摆动要求,而且机器结构更紧凑、运行更可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凸轮双摆杆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机构传动运动中要求定角度摆动,设计该传动机构时会有多种方案,如采用凸轮摆杆机构、四杆机构、偏心轮连杆机构等。但它们都存在调节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该凸轮双摆杆机构可实现一定角度范围摆动要求,而且机器结构更紧凑、运行更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凸轮、下摆杆、短连杆、上摆杆、长连杆和摆动轴;与主轴连接的凸轮固定在下面板上;在凸轮上设有凸轮槽,在下摆杆上设有与凸轮槽相适配的滚子,且该滚子安装在凸轮槽内;下摆杆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上,下摆杆的顶端与短连杆的一端连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上摆杆连接;上摆杆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上摆杆的顶端与长连杆的一端连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轴连接;摆动轴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本技术中,主轴设置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下面板上。本技术在下摆杆的顶端设有U型槽,下摆杆通过U型槽内的固定螺栓与短连杆连接。摆动轴来回摆动一定角度的调节,可以通过U型槽上下调节连杆接头的位置来实现。在下摆杆与短连杆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短连杆长度的调节螺母。在摆动轴与长连杆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长连杆长度的调节螺母。长连杆和短连杆与两端的连杆接头均是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母可以自由调节长连杆和短连杆的长度,位置调节好后再用螺母锁紧,同样可以实现摆动轴来回摆动一定角度的调节。摆动轴的底部通过摆动轴支座固定在上面板上。摆动轴端部可以通过支杆与长连杆连接。本技术工作时,主轴带动凸轮旋转,滚子沿着凸轮槽移动,并带动下摆杆绕着底座中的转动轴摆动,下摆杆的摆动通过短连杆带动上摆杆摆动,上摆杆的摆动又通过长连杆、支杆带动摆动轴来回摆动,从而实现了摆动轴的摆动要求。该机构采用上、下双摆杆结构,主要是为了高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需要,一些机器摆动要求达到300 500次/分钟,必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采用双摆杆机构稳定性更好,而且调节更加方便。摆动轴来回摆动一定角度的调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下摆杆中的U型槽上下调节连杆接头的位置;另一种是长连杆和短连杆与两端的连杆接头均为通过螺纹连接,可以自由调节长度,位置调节好后再用螺母锁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仔细调节,可以使摆动轴摆动角度更加准确,在一定的摆动范围内各种角度要求均可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实现一定角度范围摆动要求,而且机器结构更紧凑、运行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说明如下I- 上面板3-上摆杆5-摆动轴7-连杆接头9-下摆杆II- 滚子13-轴承座15-下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本技术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与主轴12连接的凸轮10固定在下面板15上。在凸轮10上设有凸轮槽16,在下摆杆9上设有与凸轮槽16相适配的滚子11,且该滚子11安装在凸轮槽16内。下摆杆9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15上,主轴12设置在轴承座13上,轴承座13固定在下面板15上。下摆杆9的顶端与短连杆4的一端连接,在下摆杆9的顶端设有U型槽16,下摆杆9通过U型槽16内的固定螺栓与短连杆4连接。摆动轴5来回摆动一定角度的调节,可以通过U型槽16上下调节连杆接头的位置来实现。短连杆4的另一端与上摆杆3连接。上摆杆3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1上,上2-摆动轴支座4-短连杆6-支杆8-长连杆10-凸轮12-主轴14-底座16—U型槽摆杆3的顶端与长连杆8的一端连接;长连杆8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连接;摆动 轴5端部通过支杆6与长连杆8连接。摆动轴5的底部通过摆动轴支座2固定在 上面板1上。在下摆杆9与短连杆4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短连杆4长度的调节螺母。在 摆动轴5与长连杆8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长连杆8长度的调节螺母。长连杆8 和短连杆4与两端的连杆接头均是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母可以自由调节长 连杆8和短连杆4的长度,位置调节好后再用螺母锁紧,同样可以实现摆动轴5来回摆动一定角度的调节。工作时,主轴12带动凸轮10旋转,滚子11沿着凸轮槽16移动,并带动下 摆杆9绕着底座14中的转动轴摆动,下摆杆9的摆动通过短连杆4带动上摆杆 3摆动,上摆杆3的摆动又通过长连杆8、支杆6带动摆动轴5来回摆动,从而 实现了摆动轴5的摆动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凸轮(10)、下摆杆(9)、短连杆(4)、上摆杆(3)、长连杆(8)和摆动轴(5);与主轴(12)连接的凸轮(10)固定在下面板(15)上;在凸轮(10)上设有凸轮槽(16),在下摆杆(9)上设有与凸轮槽(16)相适配的滚子(11),且该滚子(11)安装在凸轮槽(16)内;下摆杆(9)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15)上,下摆杆(9)的顶端与短连杆(4)的一端连接,短连杆(4)的另一端与上摆杆(3)连接;上摆杆(3)的底部铰接在上面板(1)上,上摆杆(3)的顶端与长连杆(8)的一端连接;长连杆(8)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连接;摆动轴(5)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主轴(12)设置在轴承座(13)上,轴承座(13)固定在下面板(15)上。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下摆杆(9)的顶端设有U型槽,下摆杆(9)通过U型槽内的固定螺栓与短连杆(4)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下摆杆(9)与短连杆(4)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短连杆(4)长度的调节螺 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摆动轴(5)与长连杆(8)的连接处设有用来调节长连杆(8)长度的调节螺 母。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摆动轴(5)的底部通过摆动轴支座(2)设置在上面板(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该机构包括凸轮、下摆杆、短连杆、上摆杆、长连杆和摆动轴;与主轴连接的凸轮固定在下面板上;在凸轮上设有凸轮槽,在下摆杆上设有与凸轮槽相适配的滚子,且该滚子安装在凸轮槽内;下摆杆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上,下摆杆的顶端与短连杆的一端连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上摆杆连接;上摆杆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上摆杆的顶端与长连杆的一端连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轴连接;摆动轴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上。本技术可实现一定角度范围摆动要求,而且机器结构更紧凑、运行更可靠。文档编号F16H37/12GK201386769SQ20092003912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锋 徐, 徐年富 申请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定角度摆动的凸轮双摆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凸轮(10)、下摆杆(9)、短连杆(4)、上摆杆(3)、长连杆(8)和摆动轴(5);与主轴(12)连接的凸轮(10)固定在下面板(15)上;在凸轮(10)上设有凸轮槽(16),在下摆杆(9)上设有与凸轮槽(16)相适配的滚子(11),且该滚子(11)安装在凸轮槽(16)内;下摆杆(9)的底端铰接在下面板(15)上,下摆杆(9)的顶端与短连杆(4)的一端连接,短连杆(4)的另一端与上摆杆(3)连接;上摆杆(3)的底部铰接在上面板(1)上,上摆杆(3)的顶端与长连杆(8)的一端连接;长连杆(8)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连接;摆动轴(5)的底部设置在上面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年富徐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