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4177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密封装置,尤其涉及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唇形密封圈、固定并夹持该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座和油腔,所述油腔与浮于海面且与大气连通的浮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随时调整油腔的油压,使唇形密封圈前后压差接近于零,又容易实施,运行可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密封装置,尤其涉及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油润滑密封装置是船舶常用的密封装置之一, 一般用于防止海水从船舶旋 转轴处进入船体或设备内部,其密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安全运行, 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油润滑密封装置主要由橡胶制成的环状的唇形 密封圈(又称辛泼莱克司密封圈)和夹持并固定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座以及油腔 构成。唇形密封圈的前刃角一侧(以下简称前侧)面对海水,其后刃角一侧(以 下简称后侧)和密封座一起构成油腔,油腔中注有润滑油,其作用是①为唇 形密封圈的唇口部分提供润滑油,防止唇口部分干磨;②为唇口部分散热;③减 少唇形密封圈前后侧的压差。由于唇形密封圈由橡胶制成,容易发生形变,当 唇形密封圈前侧的海水压力过大时,能冲开唇口导致密封失效,这在深海作业 的海洋工程船中尤其容易发生,因而油腔中的油压可以抵销一部份海水压强, 减少唇形密封圈前后的压差。但在实船运行中较难做到唇形密封圈的前后压差 较小且稳定,这也是油润滑密封装置造成泄漏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 供一种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既能随时调整油腔的油压,使唇形密封 圈前后压差接近于零,又容易实施,运行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唇形密封圈、固定并夹持该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座 和油腔,所述油腔与浮于海面且与大气连通的浮筒连通。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所述唇形密封圈的前侧与海水连通,所述唇形密封 圈的后侧是油腔,而油腔又与浮于海面上的浮筒连通,浮筒中注有润滑油,因 而唇形密封圈前后的压差就是海水和浮筒内润滑油之间的压差,与旋转轴的水 下位置无关,有效保证了唇形密封圈两侧的压差基本相等,又由于海水比重大 于润滑油的比重,当浮筒内润滑油的高度高于海面时,能够使唇形密封圈前后 的压差接近于零,使唇形密封圈在很小的压差环境中工作,不发生形变,提高 了油润滑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浮筒顶部有筒盖,筒盖上有出口向下并与大气连通的通气管,防止海水溅入浮筒内,油腔和浮筒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浮筒底部的软管也可通过u型管与向油腔提供润滑油的密闭的供油箱连通,防止进入浮筒的海水窜入供油箱,"u"形管可以是专门的u形管,也可由软管弯曲构成。供油箱的油嘴上安装有补充润滑油的单向阀。浮筒浮在海面,并可上下浮动的固定在船体上。 软管也可固定在浮筒的侧面。本技术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特别适合海洋工程船的作业和航行,尽管水下作业深度有时深达60米左右,但浮筒浮在海面上,其高度只受海浪影响,能较好的起到自动调整油腔油压的作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固定到船体上的密封座2夹持并固定唇形密封圈1,唇形密封圈1的唇口贴合在旋转轴套7上,唇形密封圈1的前面是海水,后面是 注满润滑油的油腔8,油腔8与密闭的供油箱3的底部连通连接,供油箱 3的底部经"U"形管4与软管6的一端连接,软管6的另一端与注有润滑 油的浮筒5的底部连接,浮筒5可浮动的固定在船体上。由于浮筒5与供 油箱3连通,因而浮筒5可以制作得较小,仅起自动调压的作用,至于油 润滑密封装置工作过程中损失的润滑油,则由容量较大的供油箱3中的润 滑油补充。船舶在运行作业中上升或下降时,由于浮筒5提供的油压与海水压强 相差不大,所以唇形密封圈l前后侧的压差也相差不大,不会发生唇形密 封圈1变形而导致密封失效的现象。"U"形管的作用是阻止溅入浮筒5中的水窜入供油箱3,保持供油箱 3中润滑油的纯度,油腔8中的润滑油可对唇形密封圈1的唇口进行润滑、 散热,使唇形密封圈1正常工作。唇形密封圈1的前侧安装有气密封装置9,用于油润滑密封装置失效 时阻止海水侵入。供油箱(3)顶部的加油嘴上安装有补充润滑油的单向阀(加油嘴和 单向阀图中未画出)。位于唇形密封圈1后面的另一只唇形密封圈为备用的唇形密封圈。权利要求1.一种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唇形密封圈(1)、固定并夹持该唇形密封圈(1)的密封座(2)和油腔(8),其特征是所述油腔(8)与浮于海面且与大气连通的浮筒(5)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腔(8)与所述浮筒(5)之间采用软管(6)连通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腔(8)与密封的供油箱(3)的顶部连通连接,供油箱(3)的底部经U型管 (4)和软管(6)与浮筒(5)连通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浮筒(5)的底部装有所述软管(6)。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浮筒(5)的侧面装有所述软管(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船舶密封装置,尤其涉及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的改进。本技术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唇形密封圈、固定并夹持该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座和油腔,所述油腔与浮于海面且与大气连通的浮筒连通。本技术能随时调整油腔的油压,使唇形密封圈前后压差接近于零,又容易实施,运行可靠。文档编号F16J15/32GK201368203SQ200920038648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丁郁华 申请人:江苏华阳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唇形密封圈(1)、固定并夹持该唇形密封圈(1)的密封座(2)和油腔(8),其特征是:所述油腔(8)与浮于海面且与大气连通的浮筒(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郁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阳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