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0623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其结构包括:气缸、扶瓶结构、心轴;气缸一端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上;气缸另一端活塞杆铰接扶瓶结构的一端,扶瓶结构铰接在心轴上,扶瓶结构另一端是扶瓶板,扶瓶板位于自动下瓶装置钢瓶入口端;扶瓶板在气缸驱动下接触移动的钢瓶并随钢瓶的移动而转动;扶瓶板转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是:扶瓶板的初始位置是垂直于自动下瓶装置中心,从接触被下瓶装置移动单元推动的钢瓶开始,随着扶瓶结构围绕心轴的转动,转至自动下瓶装置的外侧为终止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钢瓶下瓶过程中不稳定或钢瓶摔倒现象,特别适于50kg大钢瓶;节约劳动力,保障工人安全,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液化石油气灌装线,特别涉及的是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 瓶扶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灌装已逐步趋向于自动化模式,实现了自动上线、自动检 斤、自动下瓶等功能。自动下瓶装置替代人工搬卸,节省人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动下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自动下瓶装置设置在转盘9的一侧,所述自动下瓶装 置包括下瓶机架1 ;设置在下瓶机架1内侧的输送带2 ;设置在下瓶机架1 一侧的下瓶装 置移动单元15 ;固定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上的下瓶拨板15a ;设置在转盘9底部不同位 置小气缸10和拨杆13 ;与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连接的气第一气动开关11和第二气动开 关12。现有技术的自动下瓶装置工作过程是当转盘9携带钢瓶8运行到接近下瓶机架1中心位置时,小气缸10刚好接触第一 气动开关11,第一气动开关11驱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向右移动到等待拨动钢瓶8位置, 当钢瓶8中心运转到下瓶机架1中心位置时,拨杆13接触第二气动开关12,第二气动开关 12驱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向左移动,与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为一体的板状的下瓶拨板 15a随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 —起移动时,拨动钢瓶8,将钢瓶8移动到输送带2上。上述现有技术的自动下瓶装置存在如下缺陷下瓶拨板15a随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 —起移动拨动钢瓶8时,对钢瓶8产生推力, 对拨动15kg以下的钢瓶,工作还算是稳定;但对大于50kg的大钢瓶,在拨动钢瓶过程中,钢 瓶运行的稳定性差,甚至出现倒瓶现象。钢瓶摔倒不仅影响工作进程,还对操作工人的安全 造成威胁,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当钢瓶从液化石油气灌装 线移动到自动下瓶装置上时,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对面设置有能扶住钢瓶稳定的运行到自 动下瓶装置上,具有对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效率高的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所 述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包括自动下瓶装置,所述自动下瓶装置包括下瓶装 置移动单元,在自动下瓶装置上还设置有下瓶扶瓶装置,所述下瓶扶瓶装置设置在下瓶装 置移动单元的对面,其结构包括气缸、扶瓶结构、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外侧的心轴;所述 气缸一端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上;气缸另一端的活塞杆铰接扶瓶结构的一端,所述扶瓶结 构铰接在心轴上,扶瓶结构另一端是扶瓶板,该扶瓶板位于自动下瓶装置的钢瓶入口端;扶瓶板在气缸驱动下接触移动的钢瓶并随钢瓶的移动而转动;扶瓶板转动的初始位置和终止 位置是扶瓶板的初始位置是垂直于自动下瓶装置中心,从接触被下瓶装置移动单元推动 的钢瓶开始,随着扶瓶结构围绕心轴的转动,转至自动下瓶装置的外侧为终止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钢瓶下瓶过程中 的不稳定或钢瓶摔倒现象,特别适用于大于50kg的大钢瓶的下瓶工序。本技术不仅节 约了劳动力,还保障了工人工作中的安全。简单,工作可靠,提高钢瓶下瓶过程中的稳定性, 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动下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下瓶装置移动单元处于初始状态主视图,显示钢瓶接近下瓶机 架1的中心X1-X1位置;图4是图3中A向视图,显示扶瓶板的初始位置Q1和下瓶拨板初始位置Q2 ;图5是本技术小气缸碰触第一气动开关,使下瓶装置移动单元向右移动状态 图,显示下瓶拨板伸出位置Q3 ;图6是本技术钢瓶位于下瓶机架中心X1-X1位置时,扶瓶板的初始位置Q1的 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扶瓶板扶着钢瓶随着扶瓶结构围绕心轴的转动过程图;图8是本技术钢瓶脱离转盘,扶瓶板的终止位置Q4的主视图;图9是图8俯视图,显示扶瓶板的终止位置Q4。《附图中主要序号的说明》1 下瓶机架;2 输送带;3 气缸后座轴;4 气缸;4a 气缸活塞杆;5 气缸接头; 6a 下轴座;6b 上轴座;7a 扶瓶转板;7b 扶瓶轴套;7c 扶瓶板;8 钢瓶;9 转盘;10 小 气缸;11 第一气动开关;12 第二气动开关;13 拨杆;14 心轴;15 下瓶装置移动单元; 15a 下瓶拨板;Q1 初始位置;Q2 下瓶拨板初始位置;Q3 下瓶拨板伸出位置;Q4 终止位 置;X1-X1 自动下瓶装置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3至图9是本技术下瓶扶瓶装置处于不同状态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所述液化 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包括自动下瓶装置,所述自动下瓶装置包括下瓶装置移动 单元15。在自动下瓶装置上还设置有下瓶扶瓶装置,所述下瓶扶瓶装置设置在下瓶装置移 动单元15的对面,其结构包括气缸4、扶瓶结构、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外侧的心轴14。所述气缸4 一端通过气缸后座轴3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上;气缸4另一端的活塞 杆4a铰接扶瓶结构的一端,所述扶瓶结构铰接在心轴14上,扶瓶结构另一端是扶瓶板7c, 该扶瓶板7c位于自动下瓶装置的钢瓶入口端;扶瓶板7c在气缸4驱动下接触移动的钢瓶8并随钢瓶8的移动而转动,扶瓶板7c转动的初始位置Q1和终止位置Q4是扶瓶板7c的 初始位置Q1是垂直于自动下瓶装置中心X1-X1,从接触被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推动的钢瓶 8开始,随着扶瓶结构围绕心轴14的转动,转至自动下瓶装置的外侧为终止位置Q4。所述的扶瓶结构包括扶瓶转板7a、扶瓶轴套7b和扶瓶板7c。所述扶瓶轴套7b的中心是套装在心轴14上的通孔,扶瓶轴套7b外部固定设置有 扶瓶转板7a和扶瓶板7c,所述扶瓶转板7a和扶瓶板7c之间呈角度的设置。在所述扶瓶转板7a和活塞杆4a之间设置有气缸接头5,所述气缸接头5 —端固定 连接在活塞杆4a上,气缸接头5另一端铰接在扶瓶转板7a上。所述心轴14底部套装在贯穿下轴座6a内,心轴14中部贯穿上轴座6b ;所述下轴 座6a和上轴座6b均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外侧;心轴14上部装有扶瓶轴套7b,该扶瓶轴套 7b被上轴座6b支撑。所述自动下瓶装置包括下瓶机架1 ;设置在下瓶机架1内侧的输送带2 ;设置在 下瓶机架1 一侧的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 ;固定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上的下瓶拨板15a ; 设置在转盘9底部不同位置小气缸10和拨杆13 ;与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连接的气第一气 动开关11和第二气动开关12。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一、本技术初始状态如图4所示,当钢瓶8随着转盘9旋转,在未转到自动下瓶装置中心X1-X1时,扶 瓶板7c处于初始位置Q1 ;与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为一体的下瓶拨板15a处于下瓶拨板初 始位置Q2。二、本技术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随着转盘9转动,当钢瓶8在未转到自动下瓶装置中心X1-X1时,转 盘9上的小气缸10拨动第一气动开关11,使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向右移动到等待拨动钢 瓶8位置,即下瓶拨板15a处于下瓶拨板伸出位置Q3 ;如图6所示,当钢瓶8中心随转盘9旋转到自动下瓶装置中心X1-X1位置时,转盘 9底部上的拨杆13拨动第二气动开关12,使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带动下瓶拨板15a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所述液化石油气灌装线上的下瓶扶瓶装置包括自动下瓶装置,所述自动下瓶装置包括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其特征在于,在自动下瓶装置上还设置有下瓶扶瓶装置,所述下瓶扶瓶装置设置在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的对面,其结构包括:气缸(4)、扶瓶结构、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外侧的心轴(14);所述气缸(4)一端固定在自动下瓶装置上;气缸(4)另一端的活塞杆(4a)铰接扶瓶结构的一端,所述扶瓶结构铰接在心轴(14)上,扶瓶结构另一端是扶瓶板(7c),该扶瓶板(7c)位于自动下瓶装置的钢瓶入口端;扶瓶板(7c)在气缸(4)驱动下接触移动的钢瓶(8)并随钢瓶(8)的移动而转动,扶瓶板(7c)转动的初始位置(Q1)和终止位置(Q4)是:扶瓶板(7c)的初始位置(Q1)是垂直于自动下瓶装置中心(X1-X1),从接触被下瓶装置移动单元(15)推动的钢瓶(8)开始,随着扶瓶结构围绕心轴(14)转动,转至自动下瓶装置的外侧为终止位置(Q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长龙液化石油气设备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