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7967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包括底架、连接于所述底架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在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支撑滚轮,在所述两个支架上相对设置有一对以上的夹持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待测车轮通过支撑滚轮和夹持滚轮被竖直夹持在车轮探伤夹持装置上,转动支撑滚轮和夹持滚轮,车轮可位于探伤架内的任意位置,便于操作者对车轮的任意部位进行探伤检测,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整个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考虑了人机工程结构,使操作者处于最佳的工作方式,长期工作不易产生疲劳,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检测过程中对车轮翻转时因其它碰触可能产生的对车轮表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车轮表面的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探伤夹持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对整体车轮、轮箍及类似盘类零件进行探伤用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车辆在承担繁重运输任务的过程中,其车轮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伤损。 其中有外部伤损如侧磨、轮箍压溃、剥离掉快、锈蚀等,这些都是可见的损伤,能被人们及时 发现并克服;还有一种伤损发生在车轮内部,发生内部损伤的原因,一方面是车轮在制造过 程中,由于加工工艺上的不足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气泡,影响车轮内部的整体刚性,另一方面 在车轮负重过重时可能会产生内部裂纹等,影响车轮的承载力,这些不可见的缺陷如不能 被及时发现,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导致车轮突然断裂或破损,导致车祸发生,造成不可挽回 的结果。因此,为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应定期对已生产和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车轮进 行探伤检测,探测车轮金属材料或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或气泡等缺陷。现有车轮探伤作业采用的是手动超磁探伤方式,主要是通过将车轮平放在工作场 地,操作者手执探伤仪器围着车轮外圆转圈移动对车轮进行探伤工作。由于车轮的大小不 近相同,对于较大直径的车轮,探伤需要走动很长距离,而且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 用半蹲式作业,操作者长期处于一种较困难的工作姿态,很容易疲惫;另一方面,车轮需要 进行双面检测,检测完一侧后,需要将车轮吊起并翻转过来检测另一面,各式车轮的重量不 等,有的车轮本身重量较大(例如电力机车的车轮重量约为0. 7吨),人工无法自行对车轮 进行翻转,只能借助吊车等外部力量对车轮进行翻转,探伤工序繁琐而且还可能对车轮表 面造成碰伤,影响车轮表面质量。上述现有技术对车轮进行探伤的作业困难,操作方式繁琐,操作者劳动强度很大, 探伤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在探伤过程中车轮表面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大大简化车轮探伤 的工序,检测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提高探伤检测效率,保证检测过 程中车轮表面的质量。本技术提供种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包括底架、连接于所述底架的相对设置的 两个支架,在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支撑滚轮,在所述两个支架上相对设置有一对以上的夹持 滚轮。在本技术中,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滚轮的转动轴上穿设有转销,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两 个支撑壁,所述转销贯穿所述两个支撑壁将所述支撑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两个支 撑壁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滚轮为两个,所述两个支撑滚轮的转动轴线相平行呈并排设置,所述两个支撑滚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夹持滚轮的转动轴线。在本技术中,所述两个支架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滚轮的两侧,各支架包 括横梁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两根竖梁,各支架的两根竖梁垂直于底架,所述横梁 与所述竖梁相焊接,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竖梁焊接在所述底架上。在本技术中,所述两个支架相对应的竖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侧梁。在本技术中,所述各横梁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座,两个横梁上的 四个连接座两两相对,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壁和自连接壁向一侧凸伸的一对夹持壁,所述 夹持滚轮为四个,各夹持滚轮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转动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各连接座的两个 夹持壁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底架由两根平行的主体梁和垂直连接于所述两根主体梁之 间并相隔一定距离的多根连接梁构成,所述主体梁和所述多根连接梁相焊接。在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滚轮内部和所述夹持滚轮内部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在本技术中所述转销上连接有动力装置。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结构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待测车轮通过支撑滚轮和夹持滚轮被竖直 夹持在车轮探伤夹持装置上,转动支撑滚轮和夹持滚轮,待测车轮可位于探伤夹持装置内 的任意位置保持固定,便于操作者对车轮的任意部位进行探伤检测,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工 作强度,整个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考虑了人机工程结构,具有适宜的机高,使操作 者处于最佳的工作方式,长期工作不易产生疲劳,提高检测效率,而且待测车轮被放置在车 轮探伤夹持装置上后,不需翻转待测车轮即可完成对整体车轮的探伤工作,减少检测过程 中对车轮翻转时因其它碰触可能产生的对车轮表面造成的损伤,保证车轮表面的质量。二、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支撑滚轮上设置有转销,车轮探伤夹持装置 通过转销可外接外部动力装置,外接动力装置带动转销旋转从而带动支撑滚轮转动,待测 车轮可在支撑滚轮的转动下自动转动,实现了车轮探伤检测的自动化。三、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整个底架和支架采用方形钢管制成,它们之 间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探伤夹持装置整体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四、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支撑滚轮的内部和夹持滚轮的内部均设置 有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具有良好的径向和轴向承载能力,当夹持在支架之间的待测车 轮抵靠在支撑滚轮和夹持滚轮上时,其内的深沟球轴承能给予车轮很好的支撑,车轮固定 可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包括底架1、连接于底架1的相 对设置的两个支架2,在底架1上设置有支撑滚轮3,在两个支架2上相对设置有一对以上的夹持滚轮4。待测车轮5通过支撑滚轮3和夹持滚轮4被竖直夹持在车轮探伤夹持装置 上,支撑滚轮3顶撑在车轮5的外周缘上,夹持滚轮4抵靠在车轮5的轮盘端面上并将车轮 5夹持在两个夹持滚轮4之间,转动支撑滚轮3和夹持滚轮4,待测车轮5可位于探伤夹持装 置内的任意位置保持固定,便于操作者对车轮5的任意部位进行探伤检测,大大降低操作 者的工作强度,整个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考虑了人机工程结构,具有适宜的机高, 使操作者处于最佳的工作方式,长期工作不易产生疲劳,提高检测效率,而且待测车轮5被 放置在车轮探伤夹持装置上后,不需翻转待测车轮5即可完成对整体车轮5的探伤工作,减 少检测过程中对车轮5翻转时因其它碰触可能产生的对车轮5表面造成的损伤,保证车轮 5表面的质量。上述底架1由两根平行的主体梁11和垂直连接于两根主体梁11之间并相隔一定 距离的多根连接梁12构成,主体梁11和多根连接梁12相焊接。在本技术中,连接梁 12为五根,连接梁12也可以为多根,其数量不作限制,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根连接梁12分 别焊接在两根主体梁11的端部,其余三根连接梁12焊接在主体梁11的梁壁上。上述支架2包括横梁21和垂直连接于横梁21两端的两根竖梁22,横梁21与竖梁 22相焊接。在本技术中,两个支架2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支架2上的两根竖梁22垂直 焊接在底架1的位于最外侧的两根连接梁12上,支架2上的横梁21与底架1相平行。在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支架2的竖梁22也可与底架1呈一定角度焊接固定,不再提供附图。 进一步地,在两个支架2相对应的竖梁2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侧梁6,两个支架2的固 定更加可靠。连接侧梁6可为多个,其数量不作限制。本技术的车轮探伤夹持装置的底架1、支架2和连接侧梁6均采用方形钢管制 成,该方形钢管的材料为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探伤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连接于所述底架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在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支撑滚轮,在所述两个支架上相对设置有一对以上的夹持滚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