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385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装置,该轧制装置(1)带有至少一工作轧辊(2,2′)和一支撑辊(4,5,4′,5′),其中第一支撑辊4,4′)和第二支撑辊(5,5′)这样布置,以使工作轧辊的轴线和第一和第二支撑辊的轴线彼此布置成三角形,并且第一和第二支撑辊各自构成支撑辊的组合,其中给支撑辊的组合配备一用于支撑辊对工作轧辊调节的加载液压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叙部分所述的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轧制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是十分熟悉的。此外这样的轧制装置已是众所周知的, 在该轧制装置中一对工作轧辊被至少两个相对于工作轧辊较大的、用于吸收轧制压力的支 撑辊加载,其中各自至少一支撑辊给一工作轧辊加载。 一这样的布置例如在JP60154804中 或者通过DE2547490A已经公开。 这样的轧制装置也已是众所周知的,在该轧制装置中工作轧辊用两个基本上并排 布置的辊子加载。这样的轧制装置例如由US1614425或者DE3537153A1所众所周知。 W02007/051369A1公开了一种轧制装置,在该轧制装置中工作轧辊通过两个支撑 辊支撑,该支撑辊固定地布置在一支承构件中。 在这样的轧制装置中的缺点是,支撑辊构成整体辊子,并且因此不可能任意地影 响轧辊的挠度,或者支撑辊虽然构成由几部分组成的辊子,但是各个支撑辊部分不能独立 地控制,因此不能有目的的改变轧辊挠度。此外实心的整体支撑辊具有缺点,它在市场上比 装配的支撑辊更不好采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轧制装置,在该轧制装置中支撑辊的获得更容易,并且 同时可对轧辊挠度实施调节或者影响。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可通过一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轧制装置实现,该轧 制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支撑辊的各辊共同构成一支撑辊的组合,为了工作轧辊的 支撑至少设有一组组合;并且至少一组支撑辊的组合配备一用于支撑辊对工作轧辊调节的 加载液压缸。 所谓的第一支撑辊以此为特征,它基本上轴向相对于第一支撑辊的轴线布置。所 有上述的第二支撑辊同样以此为特征,它至少接近于轴向相对于第二支撑辊的轴线布置, 然而第一支撑辊的轴线和第二支撑辊的轴线并不叠合,而是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在横 截面上观察与工作轧辊的轴线构成一三角形。 与在工作轧辊的整个长度上只是设有一个或者两个支撑辊的现有技术不同,本发 明规定,在工作轧辊的长度上分布布置多个短支撑辊。这种短支撑辊明显地比在工作轧辊 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支撑辊更容易生产。同时单独地给第一和第二支撑辊的每个组合配备 的加载液压缸可对工作轧辊施加局部的力的影响,并且因此可对工作轧辊进行局部的有目 的弯曲。因此通过这样的沿着工作轧辊的整个长度多个支撑辊组合的布置可以实现沿着工 作轧辊的整个长度的个别的力的分布或者轧辊挠度。 如果支撑辊的每一组合各自配备一加载液压缸,这是有利的,以便支撑辊的组合 各自可彼此独立地控制。 同样,如果支撑辊的组合这样配备第一和第二支撑辊,即使得工作轧辊通过第一 和第二支撑辊的加载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是适当的。 此外,如果每一支撑辊型式的支撑辊的数量与宽度的增加,沿着轴向方向观察,对 于每一组合的支撑辊型式基本上是相同的,这是有利的。 同样,如果加载液压缸一方面支撑在支撑辊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一基本上刚 性的横梁上,也是适当的。 此外如果一组合中的支撑辊通过加载液压缸可以从组合到组合构成可变化的,则 是适当的。 此外,如果横梁可移动地固定在一轧机机架上,是有利的。 有利的改进结构在其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附图说明 下面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的基础上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 其中 图1在前视图下表示了一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在前视图下表示了一轧制装置的示意图,并且 图3在侧视图下表示了一根据图1所示的轧制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意地表示了一带有一工作轧辊2的轧制装置1的视图。工作轧辊2如已知 的典型的方式成对地布置,以便在两个工作轧辊2之间的工作间隙3中加工一轧制材料。然 而为了简便起见在图1中仅表示了一个工作轧辊2,其中第二个工作轧辊2仅示意地绘出。 因此这是完全可设想的,轧制装置1关于轧制变形区3,如在图2中所示,构成对称地。在图 2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应的附图标记标明。例如两个工作轧辊用2和2'表示。 工作轧辊2通过支撑辊4、5支撑,所述支撑辊沿着工作轧辊2的轴线17的方向看 各自并排布置。如在图1中可清楚地看到的,支撑辊4、5以组合16的形式布置,其中例如 一支撑辊5分别与两个支撑辊4相邻地布置。在图1中表示了四个这样的组合16。同样 引人注目的是,支撑辊5沿着轴线方向的宽度比支撑辊4宽。此外支撑辊4的数量和它的 宽度完全可以改变,其中支撑辊5的数量和它的宽度同样也可以改变。支撑辊4、5也可以 按另一顺序布置。所布置的支撑辊4、5的数量也可以改变,其中例如这可取决于工作轧辊 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有一宽的支撑辊5,该支撑辊支撑在工作轧辊2的一侧上, 并且设有两个大约一半这么宽的支撑辊4,该支撑辊支撑在工作轧辊2的另一侧上。因此有 利地实现,在工作轧辊2的两侧上表面压力和/或者加载基本上是相同的。 上工作轧辊2的支撑辊4、5设在该工作轧辊之上或者平放在该工作轧辊的上面。 第一支撑辊4的轴线6和第二支撑辊5的轴线7分别平行于工作轧辊的轴线走向。轴线6 和轴线7彼此保持一定的间距,但是其中优选的是它的间距小于支撑辊4或者支撑辊5的 一个的半径。这在图3中看得非常清楚,该图表示了图1所示布置的侧视图。那么根据图 3所示工作轧辊2由两排10、11支撑辊4、5支撑,更准确的由第一排10支撑辊4和第二排 11支撑辊5支撑。每排支撑辊或者支撑辊4、5或者它的轴线与工作轧辊2布置成三角形或者棱柱形,其中支撑辊4、5优选的是这样布置,以使第一种型式的相邻的支撑辊4、5插入第二种型式的支撑辊5、4之间。 通过棱柱形的轧辊布置工作轧辊2不仅沿着水平方向而且沿着垂直方向得到支撑。 如图l所示,并且同样如在图2或者图3中清楚地看到的,在每一支撑辊4、5的组合中设有一加载液压缸12,该加载液压缸对支撑辊4、5加载,并且该加载液压缸布置在支撑辊4、5和轧机机架14或者装置的横梁13之间。通过配备给支撑辊4、5组合16的加载液压缸12可以改变支撑辊4、5从组合16到组合16的加载。有利的是加载液压缸12是一所谓的AGC液压缸,该液压缸调节组合16的支撑辊4、5。 AGC代表自动增益控制。 在支撑辊4、5对称布置在第一工作轧辊2之上和第二工作轧辊2之下时每个加载液压缸12、如AGC液压缸可布置在两排支撑辊4、5之上和/或者之下。这取决于对待加工的产品提出什么要求。 根据本专利技术横梁13表示一实心的、刚性的并且必要时重型的构件,加载液压缸12固定在该构件上。此外横梁13在轧机机架14上可借助于调节装置15调节。其中,如果横梁13借助于调节装置15例如可根据轧辊的磨损和/或者轧制高度和/或者轧制厚度的调整来调节,则是有利的。在加载液压缸12'布置在下面时也是这样的情况,横梁13'的调整可通过调节装置15'进行。 如果上述的支撑辊4、5的布置带有加载液压缸12,这表明是特别有利的,以使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轧辊的弯曲沿着垂直方向被改善。因此轧制产品的质量也被改善。 通过加载液压缸12或者AGC液压缸可预先确定并且可调节一轧辊2的负的或者正的轧辊挠度,其中该轧辊挠度在连续的轧制过程中可校准。 同样,如果在一可预先确定的支撑辊4、5的组合16的数量和它的相应的调整下可调节一在轧制变形区3中的曲线轮廓,也是有利的。 经过在该情况下一工作轧辊2被移动实现可装入一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至少一工作轧辊(2,2′)和配备给工作轧辊的第一支撑辊(4,4′)和第二支撑辊(5,5′)的轧制装置(1),该工作轧辊和支撑辊彼此这样布置,以使工作轧辊(2,2′)的轴线和第一和第二支撑辊(4,5,4′,5′)的轴线在横截面上观察彼此布置成三角形,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支撑辊(4,5,4′,5′)的各辊共同构成一支撑辊的组合(16),为了工作轧辊的支撑至少设有一组组合;并且至少给每组支撑辊(4,5,4′,5′)的组合(16)配备一用于支撑辊(4,5,4′,5′)对工作轧辊(2,2′)调节的加载液压缸(12,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莫德劳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