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变换滤光片、以及色变换滤光片和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123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色变换滤光片、以及色变换滤光片和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不另外形成间隔壁也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形成色变换层的使用喷墨法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a)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开口部的黑矩阵的工序;(b)独立形成至少2种彩色滤光片层,并在不同种的彩色滤光片层邻接的黑矩阵上,将至少2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的工序;和(c)使用喷墨法在至少1个彩色滤光片层上形成色变换层的工序。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色变换滤光片的形成方法。特别涉及包括具有高精度图案的色变换层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上述的色变换滤光片、并通过色变换层输出三原色中的至少1种颜色的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显示器领域,能够进行多色显示或者全彩色显示的多色发光型显示器 的开发正在进行。特别是能够有效利用有机EL元件的特性的高精细的多色发光型有机EL 显示器的开发正在积极进行。其原因在于,有机EL元件能够通过施加低电压而得到高的电 流密度,由此能够实现高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 其中,色变换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受到关注。色变换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通常 使从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色变换层和彩色滤光片层,将具有期望的波长的光射 出到外部。在此,色变换层具有以下功能吸收从有机EL元件发出的近紫外区域 可见区 域的光并进行波长分布转换,射出包含不同波长的光的可见光。另外,彩色滤光片层具有将 特定波长的光遮断,使通过色变换层的可见光的色纯度提高的功能。 关于包括色变换层和彩色滤光片层的有机EL显示器,作为实现多色发光的例子, 公示了以下的技术。 例如,提出了一种有机EL显示器,其具有透明基板;蒸镀颜料和/或有机染料而 形成的彩色滤光片层;变换成规定的波长的光的荧光变换层(相当于色变换层);在至少一 个透明的2个电极之间包含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层的能够独立控制的多个有机EL元件(参 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荧光变换层含有吸收短波长的光并转换成长波长的光的至少 l种色变换物质。 另外,作为荧光变换层或者色变换层的形成方法,公开了涂敷在树脂中分散有色 变换物质的液体的方法、以及通过蒸镀或者溅射等干法(dry process)堆积色变换物质的 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3)。 通常,在使用色变换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实现高精细的彩色显示时,提高色变换 层中的色变换物质的浓度,使色变换层的吸收光的吸光度增加,得到高的变换光强度是有 利的。 但是,当提高色变换物质的浓度时,会产生由于从有机EL元件发出的光而引起的 吸收能在色变换物质的分子间反复转移,不伴随发光,色变换物质分子失活的被称为浓度 消光的现象。为了抑制浓度消光,重要的是使色变换物质溶解或者分散在某些溶剂中以使 其浓度降低(参照专利文献3)。另一方面,当使色变换物质的浓度降低时,要吸收的光的吸 光度减少,得不到充分的变换光强度。 关于该问题,进行了增大色变换层的膜厚提高其吸光度,以维持色变换的效率。这 样,在使用膜厚10ym左右的厚的色变换层的情况下,存在在台阶部的电极图案断线、高精4细化困难,在与有机EL元件组合的情况下,由于色变换层中的残留水分或者溶剂,有机EL 层变质,成为显示缺陷等问题。除此之外,从降低视野角依存性的观点出发,也不优选增大 色变换膜的膜厚。 针对该矛盾的要求,作为提供不增大膜厚而得到充分的变换光强度的色变换层的 技术,提出了利用蒸镀法形成具有2000nm以下膜厚的主体-客体类色变换层的技术。 在利用蒸镀法形成色变换层的情况下,在作为基底的层的整个面上形成色变换 层,因此,分别发出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各自的光的区域无法分离。因此,需要通过 某些方法形成具有与特定的原色对应的微细图案(子像素)的色变换层。在蒸镀法中,作 为形成图案状的薄膜的方法的例子,已知有利用金属掩模的分涂法(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金属掩模,其性质上必须有贯通的开口部,因而为了确保金属掩模的强度, 需要确保邻接的开口部间的间隔、即框架的宽度。因此,金属掩模的高精细化存在极限。另 外,还由于会产生蒸镀物质向金属掩模的背后的巻绕,因而使用金属掩模形成的图案的微 细化有极限。实际上,150个像素每英寸(ppi)的精细度水平是极限,难以形成超过该水平 的高精细的图案。此外,随着基板变大,对金属掩模的刚性的要求也增大,在刚性不足的情 况下,还存在金属掩模弯曲的问题。由于该问题,基板的大面积化困难。除此之外,还存在 由于在将金属掩模配置在成膜基板上时的图案偏离等原因而产生成品率下降,低成本化变 得困难的问题。 为了处理上述的蒸镀法中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喷墨法形成色变换层的技术(参照 专利文献4 7)。 另一方面,在不带色变换层的彩色滤光片方式(通过仅使光源光的特定波段透过 而将具有期望的波长的光射出到外部的方式)的显示器中,以抑制工序数的增加和制造成 本的增加为目的,提出了将多种彩色滤光片层重合,在期望的区域形成遮光部的方法(参 照专利文献8)。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75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217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230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4-253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6-73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32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3-229261号公报 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4-94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利用喷墨法形成色变换层的提案中全都使用另外形成的间隔壁。需要间 隔壁是为了防止因喷墨法而附着于成膜基板的液滴扩展至不期望的位置。另外形成间隔壁 会招致制造工序的增加和由此引起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以高精细度形成色变换层和彩色滤光片层时,需要设置对位用的标记。但是,另外形成标记也会招致制造工序的增加和由此引起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即使不另外形成间隔壁也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形成色变换层的使用喷墨法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上述 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制造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色变换滤光片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a)在透明 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开口部的黑矩阵的工序;(b)独立形成各自透过不同的波段的光的至 少2种彩色滤光片层,并在不同的2种彩色滤光片层邻接的黑矩阵上,将至少2个彩色滤光 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的工序;和(c)使用喷墨法在至少1个上述彩色滤光片层上形成吸 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输出包含与所吸收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光的色变换层的工序。在此,在 工序(b)中,可以通过将2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或者另外,在工序(b)中,也 可以独立形成3种彩色滤光片层,通过将3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在该情况 下,3种彩色滤光片层各自可以具有以覆盖黑矩阵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第一部分;和与 上述第一部分分离、并构成间隔壁的第二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包含由上述的方法制造, 并具有至少1种色变换层的色变换滤光片。 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包括 (1)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色变换滤光片的工序;(2a)在上述色变换滤光片上形成 阻挡层的工序;和(3a)在上述阻挡层上形成依次包括透明电极、有机EL层和反射电极的有 机EL元件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包括 (1)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色变换滤光片的工序;(2b)在第二支撑体上形成依次包 括反射电极、有机EL层和透明电极的有机EL元件的工序;(3b)在上述有机E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开口部的黑矩阵的工序;  (b)独立形成各自透过不同的波段的光的至少2种彩色滤光片层,并在不同的2种彩色滤光片层邻接的黑矩阵上,将至少2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的工序;和  (c)使用喷墨法在至少1个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形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输出包含与所吸收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光的色变换层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9-19 242542/2007;JP 2008-1-7 000647/2008一种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开口部的黑矩阵的工序;(b)独立形成各自透过不同的波段的光的至少2种彩色滤光片层,并在不同的2种彩色滤光片层邻接的黑矩阵上,将至少2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的工序;和(c)使用喷墨法在至少1个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形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输出包含与所吸收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光的色变换层的工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b)中,通过将2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b)中,独立形成3种彩色滤光片层,通过将3个彩色滤光片层重合而形成间隔壁。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色变换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种彩色滤光片层各自具有以覆盖黑矩阵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分离、并构成间隔壁的第二部分。5. —种色变换滤光片,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并具有至少1种色变换层。6. —种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利用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村秀世金井直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