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783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电极和配置于该一对电极间的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层,上述有机发光层含有电子传输性的主体材料、至少第1客体材料和第2客体材料,上述第1和第2客体材料均在蓝色或蓝绿色区域具有发光峰,并且上述发光层至少含有一种具有相对于主体材料的电离电势(IPH)和电子亲和力(AFH),满足下述数学式(1)的关系的电离电势(IPG1)和电子亲和力(AFG1)的第1客体材料,具有不影响驱动电压而实现高效率的显著优点。IPH≤IPG1,且AFH<AFG1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照明用光源的有机发光元件。特别涉及 一种显示器的低耗电化相关的高效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使用有机发光元件的色彩转换型彩色显示器中,一般而言,使用进行蓝光或蓝绿 光的发光的有机发光元件(以下,称为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对蓝色像素使用蓝色 的彩色滤光片而使蓝色光透过,对红色像素通过使用色彩转换层的EL光的波长转换而得 到红色发光。对绿色,利用彩色滤光片使EL光中的绿色成分透过,或者通过使用绿色发光的色 彩转换层而得到绿色发光。作为有机发光元件,红、绿、蓝的每一种像素均使用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 因此,在色彩转换方式的显示器中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极大地左右着显 示器的耗电等性能。作为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在主体材料中掺杂客体材 料的材料作为发光层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本方法为使能量从利用空穴和电子 的再结合而被激发的主体材料向客体材料迁移,使客体材料发荧光的方法。客体材料的掺 杂浓度低至数%,因此能够不发生客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浓度消光,使客体材料 以接近理想的状态发光。决定本方式的发光效率的因素包括由主体材料上的再结合引起的 单重态激发子的概率、向客体材料的能量迁移效率、客体材料的荧光量子收率等。作为实现更高效率的方法,提出了有效利用磷光发光的方法(例如,参考非专利 文献1)。磷光发光是从三重态开始的发光,因此激发子生成概率高,能够实现大幅度提高发 光效率。另外,应用上述的掺杂技术,尝试开发提高荧光有机发光元件的效率和可靠性的 技术。例如,提出了在主体材料中使用含有能够接受电子空穴结合能的第一掺杂物和能够 捕获空穴的第二掺杂物的EL层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作为别的例子,公开了发光层含有主体材料和满足以下的关系的第一掺杂物和第 二掺杂物的2种有机发光元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其中之一如下所示。(A) EVO > EVl 且 EVO > EV2(B)ECO 彡 EC2(C)EgO > Egl,Eg2式中,EVO、EVl、EV2分别为主体材料、第一掺杂物、第二掺杂物的价电子能级,ECO、 EC2分别为主体材料、第二掺杂物的传输能级,EgO, EgU Eg2分别为发光层材料、第一掺杂 物、第二掺杂物的能隙。另外,其它的有机发光元件如下所示。(A' )EV0 > EVl 且 EVO > EV2(B' )EC0 彡 EC1、EC2式中,EVO、EVl、EV2分别为主体材料、第一掺杂物、第二掺杂物的价电子能级,ECO、 EC1、EC2分别为主体材料、第一掺杂物、第二掺杂物的传输能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63-26469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814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171828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禾Ij 文 1 :M. A. Baldo, S. Lamansky, P. Ε. Burrows, Μ. Ε. Thompson and S. R. Forrest,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ume 75, issue l,p4(1999 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磷光发光方式中,进行色彩转换方式中必须的蓝 色或蓝绿色发光时,需要具有适于蓝色或蓝绿色发光的3重态能量的主体材料,即需要大 的带隙的主体材料。但是,目前主体材料的选择范围局限,还未提出兼具发光效率和驱动稳 定性的实用的主体材料。另外,关于驱动稳定性,由于与荧光发光相比磷光发光维持较长的 发光状态,因此可以认为激发状态的发光材料与其它的材料反应,消光的可能性高因而材 料寿命短,为了实用化必须有更大的突破。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在其实施例中列举了仅使用一种掺杂物的例子改 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但是,没有公开其技术适用于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中的例 子。另外,具有2种掺杂物都能发光的结构的有机发光元件中进一步使用载流子传输掺杂 物来提高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但存在本质的驱动电压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2种掺杂物 都具有捕捉电子的性质。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对比 中,确实没有令驱动电压升高,而达到了亮度效率的提高和驱动寿命的延长。但是,其亮度 效率和驱动寿命均为即使单一掺杂物也能达到的性能水平,不能说是达到了充分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度、高效率且长寿命的蓝 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使用荧光发光,以蓝色或蓝绿色有机发光元件的更高效率化为目 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结果是完成了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方具有可见光透过性的一对电极和配置于 该一对电极间的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层,通过在上述一对电极间施加电压进行 发光,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发光层含有电子传输性的主体材料至少第1客体材料和第2客体材料, 上述第1和第2客体材料均在蓝色或蓝绿色区域具有发光峰,相对于上述主体材料的电离电势(IPH)和电子亲和力(AFH),上述第1客体材料具4有满足式(1)的关系的电离电势(IPGl)和电子亲和力(AFGl)。IPH ≤ IPGl,且 AFH < AFGl (1)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能够不影响驱动电压而实现高的效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有机EL 层)有机EL层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根据需要还具有存在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的结构。具体而言,有机EL层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此 外,下述的表示中还含有阳极、阴极,而有机EL层为存在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层。另外,阳 极和阴极为反射电极或透明电极的任一个。(1)阳极/有机发光层/阴极(2)阳极/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阴极(3)阳极/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4)阳极/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5)阳极/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6)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7)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透明电极(阳极))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对电极之中具有可见光透过性的电极称为透明电极。透明电极能够使用ITO(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铟、IZO(氧化铟锌)、IWO(氧化铟钨)、氧化锌、氧化锌 铝、氧化锌镓或对这些氧化物添加F、Sb等的掺杂物的导电性透明金属氧化物而形成。透明 电极能够使用蒸镀法、溅射法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空穴注入层)本专利技术中有机发光元件的空穴注入层中能够使用的材料包括具有三芳胺部分结 构、咔唑部分结构或噁二唑部分结构的材料等一般在有机EL元件或有机TFT元件中使用的 空穴传输材料。具体而言,空穴传输材料包括例如N,N' - 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_1, 1'-联苯基_4,4' -二胺(TPD)、N,N,N',N'-四(4-甲氧基苯基)-联苯胺(MeO-TPD)、4, 4',4〃 -三{1-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方具有可见光透过性的一对电极和配置于该一对电极间的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层,通过在所述一对电极间施加电压进行发光,所述有机发光层含有电子传输性的主体材料、至少第1客体材料和第2客体材料,所述第1和第2客体材料均在蓝色或蓝绿色区域具有发光峰,相对于所述主体材料的电离电势(IPH)和电子亲和力(AFH),所述第1客体材料具有满足式(1)的关系的电离电势(IPG1)和电子亲和力(AFG1)。IPH≤IPG1,且AFH<AFG1(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尾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