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缠绕线圈并将其插入电机芯部内的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33346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缠绕线圈(C)且形成连接至该线圈的线丝导体引线(CL)的设备和方法。该线圈缠绕在缠绕成形器(10′、10″)上,并且被转移到插入工具(46)上以便随后进入到电机芯部的槽中的插入。该线圈被缠绕成分层布置,该分层布置需要在转移操作期间被保持在该插入工具上。一种用于将该线圈从该缠绕成形器(10′、10″)转移到该插入工具(46)的排出构件(20)能够沿该插入工具的导杆(46′)将该线圈推至选定位置(62),从而使该线圈的分层布置不会丢失。形成从该被转移的线圈延伸的线丝导体引线(CL),而不会损害已经被转移的线圈的分层布置。在该线丝导体引线的形成期间,排出构件(20)被保持成与已经被转移的线圈相邻,以避免线丝被从该已被转移的线圈拉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缠绕线圈的装置,该装置在缠绕期间通过使用具有接纳一根线丝或多根平行线丝的表面部分的成形装置来缠绕线圈。更具体地,成形装置被旋转以便将来 自线丝分配器的一根或多根线丝牵拉至该成形装置表面部分上,以便根据预定配置来缠绕 线圈。 在缠绕之后,可以将被缠绕的线圈从成形装置转移到插入工具,该插入工具具有 导杆,这些导杆在彼此之间限定用于接纳线圈的间隔。紧随该转移操作之后可以是将线圈 插入电机芯部的槽中。 线圈插入是通过将芯部的槽与产生在插入工具导杆之间的间隔对齐,以及通过使 用推动装置将线圈分支连续地推入槽内实现的,其中所述推动装置穿过插入工具的中心区 域。
技术介绍
根据这些原理的插入装置已经是专利申请PCT/IB2007/001217的主题,该专利申 请已经被转让给本申请的相同受让人。 在现代电机的芯部中,对芯部槽的特定间隔需要进行装填的线丝数量或线丝导体 的总截面都已经有所增加。在这方面,作为从缠绕成形器进行转移操作的结果,这些线丝沿 导杆的定位会显著地影响将线圈插入芯部的槽内所能获得的装填结果。例如,在大线丝截 面的情形中,已经根据预定的分层布置(即,根据这些彼此相邻的线丝的有次序放置)形成 在缠绕成形器上的线圈匝需要被转移至插入工具,从而使得当线丝被放在插入工具导杆之 间的间隔中时,相同的分层布置得以保持。 在插入操作期间需要保持分层布置,以有助于线丝沿导杆不受妨碍的行进以及通过,而不存在线丝进入芯部的槽内的问题。由于线丝非分层分布的缘故,所以在这些线丝沿导杆行进期间,这些线丝的作用力可能会损害个别的线丝,或者使它们被不正确地定位。结果可能是这些线丝不正确地进入到槽内,其可能在槽内产生这些线丝的错误定位。最终,这可能会减小槽的装填量,并且对于用来封闭这些槽的绝缘楔还会导致错误放置或者损害。 此外,通过线圈沿导杆抵达的位置必需是精确的,以便保证推动装置的特定部分在该推动装置插入行程的预定位置处接合并推动该线圈。这一点在下列情况时是特别必需的,即,当被预定以装填一特定槽的线圈相互覆盖处于插入工具上时,以及当以具体顺序插入到预定槽内的线圈覆盖随后插入到相同槽内的其它线圈之上时,正如上面提及的申请中所公开的那样。 如上所述,通过将插入工具导杆的间隔与缠绕成形器的表面部分(其中定位有将 被转移的线圈)对齐,将该线圈从成形装置转移到该插入工具。预见到的一种排出装置可 用于接合这些将被转移的线圈,并且用于沿缠绕成形器及沿导杆的初始伸展部分来推动这 些将被转移的线圈。在现有技术中,被从缠绕成形器连续转移的线圈推动之前已被转移的 线圈,以便使后者沿导杆运动得更远。 线圈推动其它线圈的情形(特别是如果该情形发生在沿导杆行进很大长度时), 可能会导致沿导杆的线丝的不正确定位,结果是先前已经形成在缠绕成形器上的分层布置 的损失。 排出装置通常被集成在缠绕成形器的组件中,并且在缠绕期间随着后者一起旋 转。排出装置通过推动来转移线圈的运动与缠绕成形器的位置是相关的,这一点是就这样 的意义而言的,即,排出装置的位置及行程受到缠绕成形器沿该单元旋转轴线占据的位置 的限制。缠绕成形器通常在离插入工具更远的用于缠绕线圈的位置和相邻于缠绕工具用于 转移线圈的位置之间运动。当排出装置需要沿着导杆推动线圈时,缠绕成形器用于转移这 些线圈的位置便成为了该排出装置偏移的限制。由于排出构件相对于导杆延伸部分所能达 到的位置受限,因此必须使线圈沿着该导杆彼此推动。不过,线圈推动其它线圈的情况正是 前面所提及的那些问题的源头。 需要在定位于插入工具上的线圈之间形成连接引线,以便实现电流的流动。连接 引线可以是从上一个形成的线圈匝分离出来的线丝线股。被切开的线股可以是该线圈的最 终或初始中断端。没有被切开的引线可以是从刚刚被缠绕的线圈分离出来并且被引向下一 个将被缠绕的线圈的初始匝的连续的线丝线股。 上述提到的形成连接引线的操作可能会在线丝上产生拉拽,这样的拉拽会导致将 线丝从其分层布置移除,并因此引起前面所提到的那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将已经形成在缠绕成形器上的线丝分层布置发生松动的风险减小到最小,从而将线圈从成形装置转移到插入工具。 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标是将需要相互覆盖的线圈准确地放置在插入工具上。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排出装置,该排出装置在缠绕期间能够随缠绕成形器一起旋转,并且当需要沿插入工具导杆将线圈推至预定位置时该排出装置不受缠绕成形器的位置限制。 另一个目的是形成线圈的引线,而不会改变分离出引线的线圈的分层布置。 为了实现前述目标,根据权利要求l,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缠绕线圈并形成该线 圈引线导体的设备。根据权利要求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缠绕线圈的方法。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其它特征和优点。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线圈从缠绕成形器转移到插入工具的排出构件。 该排出构件能够沿插入工具导杆的延伸部分平移到可选位置处,以便将线圈推到它们沿导 杆需要占据的位置处。 每一个线圈均可以通过排出构件被沿着导杆单独推动,因此无需在该排出构件与 正在被转移的线圈之间存在其它线圈。相应地,在通过排出构件的推力应用期间,形成线圈 的单一线丝易于运动且沿导杆没有阻碍,并且实践中在所有需要的运动期间都采用了直接 的推力应用。最终结果是,在线圈从缠绕成形器转移到插入工具期间,该线圈的分层布置得 以保持。 从线圈延伸的引线的形成,是通过使线丝分配器以及线丝抓紧单元运动来进行 的,由此额外的线丝被抽取出来以形成引线。更具体地,在该单元的运动期间,张力被施加5在该额外的线丝上以便从该分配器拉拽该线丝。同时,排出构件被保持在插入工具上的处 于额外的线丝从中脱离开的线圈的位置或水平高度(level)处,因而阻止了该线丝被从该 线圈拉离。 本专利技术预见到将线丝牵拉至正在旋转的缠绕成形器的表面上以形成线圈。具有导 杆的线圈插入工具与缠绕成形器对齐,以便在被限定于这些导杆之间的间隔内接纳这些线 圈的分支。 排出构件将线圈的分支推离缠绕成形器的表面,并且沿线圈插入工具的导杆将该 线圈的分支推至预定位置。 在缠绕期间,缠绕成形器的旋转和排出构件的旋转可以同时发生。缠绕成形器能 够平行于该缠绕成形器的旋转轴线朝向插入工具运动以及远离插入工具运动。排出构件由 至少一个具有平移路径的支撑构件支撑,当需要转移线圈时该平移路径用于使该排出构件 平移。用于平移排出构件的至少一个支撑构件相对于缠绕成形器的旋转轴线侧向隔开地定 位。用于使至少一个支撑构件(其中该至少一个支撑构件用于平移排出构件)平移的平移 装置由受控致动器驱动,以便实现沿导杆推动线圈的排出构件的路径。该排出构件的路径 不受用来支撑缠绕成形器的支撑构件所占据的位置的阻碍。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在对以下详细描述的思考上,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标及优点,以及其它目标 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设备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2是从图1的2-2方向观察的放大视图,其示出了与插入工具对齐的图1中所 示设备的一部分。 图3是从图2的3-3方向观察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从图3的4-4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被定位成用于将线圈转移到插 入工具的图1中设备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缠绕线圈(C)且形成连接至所述线圈的线丝导体引线(CL)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线圈的缠绕成形器(10′、10″),其适于旋转以将线丝导体牵拉至所述缠绕成形器的表面(12′、12″、12″′)上以形成所述线圈;线圈插入工具(46),其具有轴线(66)和预定长度的导杆(46′),所述导杆(46′)用于和所述缠绕成形器对齐,以便在将所述导杆(46′)分开的间隔(46″)内接纳所述线圈的分支(CB);排出构件(20),其用于沿所述插入工具(46)的方向将所述线圈(C)的分支(CB)推离所述缠绕成形器(10′、10″)的表面;旋转组件(35、39),其用于绕旋转轴线(A)旋转所述缠绕成形器(10′、10″)和所述排出构件;第一组件(15、18、48、49、52),其用于支撑所述缠绕成形器(10′、10″),并且用于朝向和远离所述线圈插入工具(46)平移所述缠绕成形器(10′、10″);第二组件(18、31、33、34),其用于支撑所述排出构件(20),并且沿平移路径平移所述排出构件,以推动所述线丝圈(C)的分支(CB);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18、31、33、34)包括平移装置(18、31、30),所述平移装置(18、31、30)用于沿所述导杆使所述排出构件(20)平移一预定的最大范围,而不会被所述第一组件阻碍并且也不依赖于所述缠绕成形器(10′、10″)沿所述旋转轴线(A)所占据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斯特拉蒂科M穆格利
申请(专利权)人:阿托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