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以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1344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以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冷凝盒(30)、中套(60)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除湿转轮(40);在除湿转轮(40)与冷凝盒(3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在除湿转轮(40)和中套(6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防止冷凝盒(30)、中套(60)与除湿转轮(40)之间出现热量损失的情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结构以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空气调 节装置
技术介绍
就除湿机而言,其工作方式为,除湿机吸入室内的潮湿空气;然后,使吸入的潮湿 空气通过除湿转轮除湿并进行热交换,在该除湿、热交换过程中,可将从室内吸入的潮湿空 气的水分除去,使之变成干燥空气;最后,将干燥空气排到室内。从而,可为用户提供舒适的 室内环境。现有技术的转轮除湿机中,在除湿转轮上涂敷有除湿剂,由除湿剂来吸附湿空气 中所含的水分。除湿转轮分为处理区域和再生区域。除湿处理时,使湿空气从除湿转轮的一侧穿过其处理区域,处理区域的除湿剂会 充分吸附湿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使之变成干燥空气并从处理区域的另一侧送出(气流外循 环)。为了使吸附有水分的除湿剂得到再生,在除湿处理的同时,还使除湿转轮以一定的速 度不断转动而进入再生区域,在该再生区域对除湿剂进行除湿,使之可循环利用。然而,就上述现有技术的转轮除湿机而言,由于除湿转轮在不间断转动,而与除湿 转轮的再生区域相连接的冷凝盒是固定不动的,因此,为了防止冷凝盒与除湿转轮在再生 区域产生摩擦,需要在再生区域和冷凝盒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但是,由于转轮除湿机的除 湿转轮再生区域和其他部位都是常温状态,因此,会在间隙周围产生热交换,造成热量损失 较大,从而使除湿效率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密封结构以及具有该 密封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 包括冷凝盒、中套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在除湿转轮与冷凝盒之间, 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由此,通过在除湿转轮与冷凝盒之间设置第一密封部件,从而,即使除湿转轮不间 断地转动,也可通过冷凝盒上的密封圈,防止在除湿转轮和冷凝盒之间出现热量损失的情 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除湿转轮和中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由此,通过在除湿转轮和中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从而,可在对除湿转轮的 再生区域进行加热时,有效地防止再生区域的热量散到其他区域,由此,进一步有效地避免 了热量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为位于冷凝盒外周的密封圈,该密封圈从冷凝盒 外周伸出,伸出部分重叠在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域一侧的外周。由此,通过位于冷凝盒外周的密封圈与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域一侧的外周重叠,可 有效地防止在除湿转轮和冷凝盒之间出现热量损失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为位于中套的与所述除湿转轮的再 生区域相对的两支架下表面并从该两支架伸出的密封条,伸出部分重叠在所述除湿转轮的 再生区域另一侧外周之外的部分上。 由此,通过在与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域相对的两支架下表面上设置密封条,并 使该密封条与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域另一侧外周之外的部分重叠。可更有效地防止在除 湿转轮和冷凝盒之间出现热量损失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除湿转轮的各除湿区域和再生区域的内表面上,都设置有同 时兼作第一、第二密封部件的密封圈,该密封圈具有从各除湿区域和再生区域的两侧朝外 伸出的伸出部分。由此,通过在所述除湿转轮的各除湿区域和再生区域的内表面上,都设置有同时 兼作第一、第二密封部件的密封圈,不仅可达到与上述一样的密封效果,还可简化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伸出部分的宽度为0. 5mm 1. 5mm,优选为0. 75mm。由此,通过将第一、第二密封部件的伸出部分设定为上述宽度,既可有效防止热量 散失,又可使第一、第二密封部件与除湿转轮顺畅地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第二密封部件是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的方式被连接。由此,可牢固地固定第一、第二密封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之一的密封结构。由此,也 相应地具有上述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带有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结构的转轮除湿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密封结构中的第一密封部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 前壳;11 电镀圈;12 过滤网;13 进风口 ;20 冷凝器;30 冷凝盒;31 密封 圈;40 除湿转轮;41 除湿区域;42 再生区域;50 加热器;60 中套;61 密封条;70 电 机;80 后壳;81 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转轮除湿机的密封结构进行具体说图1为带有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结构的转轮除湿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 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密封结构中的第一密封部件 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转轮除湿机主要包括前壳10,其上设置有电镀圈11和过滤网12以 及进风口 13,电镀圈11将过滤网12固定在前壳10上;冷凝器20,用于对其外表面的空气 进行冷凝;冷凝盒30,其与所述冷凝器20相连通;除湿转轮40,其上涂敷有用于除湿的除 湿剂;加热器50,用于对后述的再生区域42的空气进行加热;中套60 ;电机70 ;后壳80,其 上设置有出风口 81。除湿转轮40分为除湿区域41和再生区域42。除湿区域为处理湿空气的270°扇形区域,再生区域为干燥除湿剂而使之的90°扇形区域。此外,下面,参照图2、3对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该转轮除湿机中,在除湿转轮40和冷凝器20之间,设置有冷凝盒30, 该冷凝盒30的圆周为长5mm宽1. 5mm左右的短筋。冷凝盒30的外周用等宽的密封条均勻 缠绕一周,从而形成密封圈31,作为第一密封部件。该密封圈31是通过不锈钢丝束缚在冷 凝盒30的外周上,密封圈31从冷凝盒30外周的顶端均勻伸出,并以规定间隙重叠在除湿 转轮40的再生区域42外周侧。为了使密封条缠绕平整,可按照如下方法来进行首先,设计制作一个工装(未图 示),将冷凝盒30放置在该工装上,并压紧;接着,沿着工装平面均勻地缠绕密封条;然后, 用不锈钢丝将密封条勒紧,从而密封条均勻、平整地缠绕在冷凝盒30外周,形成密封圈31。在将缠绕有密封圈31的冷凝盒30安装在转轮除湿机上时,密封圈31中、从冷凝 盒30的外周顶端均勻伸出的部分与除湿转轮40的再生区域42的外周侧重叠。该伸出部 分(重叠部分)优选为0. 5mm 1. 5mm左右,更优选为0. 75mm,从而,既可保证热量不会散 失,又可使第一、第二密封部件与除湿转轮顺畅地配合。此外,如图2所示,该转轮除湿机中,中套60的支架与除湿转轮40的后表面相接 触、重叠,该支架中,在与除湿转轮40的再生区域42相对应的两个下侧支架的下表面上,也 设置有密封条61,并作为第二密封部件。该密封条61是通过粘接方式设置在两个下侧支架 的下表面上,并从两个下侧支架上靠近除湿转轮40的一端均勻伸出,伸出部分与除湿转轮 40的后表面相接触、重叠。同样,该密封条61的伸出部分(重叠部分)优选为0. 5mm 1. 5mm左右,更优选 为0. 75mm,从而,既可保证热量不会散失,又可使第一、第二密封部件与除湿转轮顺畅地配I=I ο此外,也可直接在除湿转轮40的各除湿区域41和再生区域42内表面上设置密封 圈,且密封圈从各除湿区域41和再生区域42的两端伸出规定长度,优选为0. 5mm 1. 5mm 左右,更优选为0. 75mm,以保证热量不会散失。在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结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冷凝盒(30)、中套(60)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除湿转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除湿转轮(40)与冷凝盒(30)之间的第一密封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方王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