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002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异物从出风口落入机内的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包括互相连通的过滤仓(1)与净化仓(2)。净化仓(2)的结构如下,过滤仓(1)左右两侧具有与其连接的左支架(6)及右支架(7),左支架(6)及右支架(7)之间设置有第1格栅(8)及第2格栅(9),净化仓(2)前方具有前面板(4),后方具有后背板(11),二者相接并将左支架(6)及右支架(7)包围,净化仓(2)上方具有上盖组件(3),其与前面板(4)及后背板(11)相连接。净化仓(2)前方还具有与左支架(6)及右支架(7)相连接的隔板(5)。滤材安装仓(10)从后背板(11)上设置的通孔伸入到净化仓内部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具体是指一种包括过滤仓与净化仓的对空气进 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为了使空气变得清新,需要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如在中国专利文献200820108103. X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过滤器(对应于本技术的过滤仓) 与过滤仓部位(对应于本技术的净化仓),过滤器中设有风轮,在风轮的作用下,空气 从进风口流入到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器中,在该过滤器中经过初步的过滤之后流入到过滤仓 中,过滤仓中装有滤芯体,空气通过该过滤仓中含有的滤芯体的作用,得到净化并从设置于 过滤仓顶部的出风口排出。然而,在使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的时候,常常会有异 物从出风口落入到净化器内部,与过滤仓中的滤材混在一起影响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 导致空气的净化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实现可有效地防 止异物与滤材相混,保持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仓和净化仓,两者相互连通,过滤仓上设置有 进风口,净化仓上设置有出风口,被过滤的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过滤仓、净化仓过滤、净化 后由出风口吹出,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净化仓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二者分别位于上述过 滤仓的左、右侧并与过滤仓相连接,格栅,该格栅,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互相平行地自 上而下配置并与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接,相邻的所述格栅之间形成下述滤材安装仓的安装 空间;前面板,其从前方半包围左支架和右支架;滤材安装仓,其为抽屉盒状,用于盛放滤 材,可插入上述安装空间中;后背板,其从后方半包围左支架和右支架,该后背板上设置有 用于安装上述滤材安装仓的通孔,后背板和上述前面板相互对接包围成筒状;上盖组件,其 设置在上述后背板和上述前面板围成的筒状的顶部,且上述出风口设置在该上盖组件上。由于设置了格栅,进入净化仓的异物会被格栅挡住,从而避免了与滤材安装仓中 的滤材相混,保持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对格栅进行清洗取出异物恢 复净化器的使用性能。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格栅包括第1格栅和第2格栅,在靠近上述上盖组 件一侧设置有上述第1格栅,且第1格栅的通风孔的尺寸比第2格栅的通风孔的尺寸小。在 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于靠近上述过滤仓1 一侧也设置有第1格栅。由于设置有第1格栅或第2格栅,并且,位于出风口处的第1格栅中的通风孔比第 2格栅中的通风孔要小,所以可在防止异物进入净化仓与滤材相混的同时减小风阻。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上述 第ι格栅与第2格栅分别安装在上述安装槽内。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格栅的靠近上述后背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螺钉 孔,上述后背板上设置有,与上述格栅侧面上的螺钉孔的位置相对应的螺钉通孔。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净化器还包括隔板,该隔板位于前面板一侧, 并与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接,且该隔板上设置有多个与上述格栅分别对应的横筋。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前面板和后背板的靠近上述上盖组件的上边 缘部分向内侧凹进,从而使前面板和后背板在此部位呈一个台阶状,并且,上述前面板的向 内侧凹进的上边缘部分设置有扣孔,后背板的向内侧凹进的上边缘部分设置有螺钉紧固 柱,而上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与上述前面板和后背板的上边缘形状分别对应的安装槽,还 设置有与上述扣孔对应的卡扣及与螺钉紧固柱相对应的螺钉通孔。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前面板和后背板的两侧面边缘上设置有限位 筋。在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中,上述左支架或右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器部件的固 定柱。若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可有效地防止异物混入到滤材 中,保证了空气的净化效果,同时,还使得空气净化器美观且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从斜前上方所观察的净化器的斜视图;图2为从斜后方所观察的净化器的斜视图;图3为净化器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3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3中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由过滤仓1与净化仓2构成。过滤仓1中设有 过滤颗粒性尘埃的过滤芯和风机(图中未示出),净化仓2中设有对特定物质(如对人体健 康有影响的甲醛)有吸附作用的滤材(图中未示出),过滤仓1与净化仓2在内部相连通。 使用时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吸入过滤仓1中,由过滤芯过滤后进入净化仓2,经滤 材净化后从出风口 14吹出。如图3、图2所示,过滤仓1为横卧的筒状结构。净化仓2具有左支架6与右支架 7,该左支架6与右支架7分别位于过滤仓1的左右两侧并与该过滤仓1相连接。在左支架 6与右支架7之间临近出风口(标号)处设置有第一格栅8,在第一格栅8之下分别设置有 5枚第二格栅9,在最下层设置有第一格栅8。各个格栅互相平行间隔一定距离并与左支架 6及右支架7相连接从而构成净化仓的主体框架,相邻的该格栅8、9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下述 的滤材安装仓10的安装空间。第一格栅8与第二格栅9除通风孔的大小有区别之外结构 和尺寸都一样。在左支架6与右支架7的前方具有将其半包围的前面板4,在左支架6与右 支架7的后方具有将其半包围的后背板11,该后背板11与前面板4相接,从而构成了净化仓2的外侧壁。后面板11上与格栅8、9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供滤材安装仓10插入的通孔。在净化仓的顶端具有上盖组件3,该上盖组件3同时与前面板4及后背板11相连 接构成净化仓的顶部。此外,净化仓2还包括隔板5,该隔板5位于左支架6及右支架7的前方,并同时与 左支架6及右支架7相连接,覆盖在格栅8、9所处的净化仓空间的一侧面上,。过滤仓1上 设置有进风口 13,净化仓2的上盖组件3上设置有出风口 14。左支架6与右支架7,采用螺钉孔等的过滤仓连接结构分别与过滤仓1相连接,从 而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该左支架6与右支架7为板状,且互相平行,采用工程塑料等材 料制作。为了与前面板4及后背板11相连接,在该左支架6与右支架7上还可以分别设置 有用于连接前面板4及后背板11的螺钉孔。如图7所示,在左支架6与右支架7上分别设 置有安装槽12,以用于安装定位格栅8、9。然而,也可以不采用安装槽的形式,例如可以通 过采用分别设置螺钉孔的方式将格栅8、9安装定位在左支架6与右支架7之间。另外,在 该左支架6与右支架7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电器部件(图中未示出)的螺钉固定柱。前面板4上可以设置螺钉通孔以通过螺钉与左支架6及右支架7相连接。该前面 板4从前方半包围住该左支架6及右支架7,并与同样是连接在该左支架6及右支架7上的 后背板11相接,共同围成筒状,从而构成净化仓2的外壁。另外,本技术优选,该前面 板4与左支架6、右支架7的螺钉固定结构均设计为内置式,从而使净化器在外观上简洁且 美观。如图3及图4所示,前面板4的靠近上述上盖组件3的上边缘部位向内侧凹进,从 而使得前面板4在此部位呈一个台阶状。与此相对应,后背板11的靠近上盖组件3的上边 缘部也具有与前面板4的该上边缘部位相同的结构,从而,前面板4与后背板11的该上边 缘部位分别与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仓(1)和净化仓(2),两者相互连通,过滤仓(1)上设置有进风口(13),净化仓(2)上设置有出风口(14),被过滤的空气从进风口(13)吸入,经过滤仓(1)、净化仓(2)过滤、净化后由出风口(14)吹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净化仓(2)包括:左支架(6)和右支架(7),二者分别位于上述过滤仓(1)的左、右侧并与过滤仓(1)相连接;格栅(8,9),该格栅(8,9),位于上述左支架(6)和右支架(7)之间,互相平行地自上而下配置并与上述左支架(6)和右支架(7)相连接,相邻的上述格栅(8,9)之间形成下述滤材安装仓(10)的安装空间;前面板(4),其从前方半包围上述左支架(6)和右支架(7);滤材安装仓(10),其为抽屉盒状,用于盛放滤材,可插入上述安装空间中;后背板(11),其从后方半包围上述左支架(6)和右支架(7),该后背板(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滤材安装仓(10)的通孔,后背板(11)和上述前面板(4)相互对接包围成筒状;上盖组件(3),其设置在上述后背板(11)和上述前面板(4)围成的筒状的顶部,且上述出风口(14)设置在该上盖组件(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方张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