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537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于将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便将气体输送到进气通道中。该结构包括:连接空间(14),所述管道连接到该连接空间(14);和分隔壁(12),该分隔壁(12)形成在进气通道与连接空间(14)之间。与管道相比,连接空间具有较大的直径。分隔壁(12)包括用于将进气通道的内部和连接空间(14)布置为流体连通的细长孔(14a)。该构造防止在进气中漂动的水滴侵入并使得所述管道的定位自由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于将内燃 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便将气体输送到进气通道中。
技术介绍
吸气压力传感器有时设置在内燃机中,以控制内燃机。为了通过 吸气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压力,在吸气压力传感器与诸如缓冲罐的进气通道之间布置管道,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00-88688和日本专利公开 9-68066中所描述的。在这种管道中,在缓冲罐中产生的水滴可能附着到形成在该管道 中的孔。水滴可以穿过该孔并进入设置在所述管道内的气体过滤器或 者甚至进入吸气压力传感器,从而妨碍了吸气压力传感器的高精度检 测。此外,在寒冷地区,进入所述管道中的水滴可能结冰,从而导致 所述管道、气体传感器或吸气压力传感器破损。日本专利公开2000-88688公开了一种位于管道的孔周围的环形加 厚部,用以通过使沿着缓冲罐的壁表面移动的水滴远离该管道的孔来 防止水进入管道中。在该文献中,仅能防止沿着缓冲罐的壁表面移动的水滴接近和侵 入到所述管道中,但是不能防止在进气中漂动的水滴经由该孔侵入所 述管道中。日本专利公开9-68066公开了在管道的孔周围延伸的细长圆柱体 和另一圆柱体,其中双圆柱体结构防止了水进入所述管道中。该文献的结构能够阻止在进气中飘动的水滴。然而,该双圆柱体 中的内侧圆柱体设置在所述管道的孔所设置的壁表面上,而外侧圆柱 体设置在与所述管道的孔相对的壁表面上。这种构造使得诸如缓冲罐 的进气通道复杂化,并且设置这种防水结构的位置是有限的,这极大 地降低了管道的位置自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该防水连接 结构能够防止沿着缓冲罐的壁表面移动的水滴以及在进气中漂动的水 滴侵入并使得管道的定位自由度高。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 于将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便将气体输送到进 气通道中。该结构包括连接空间,所述管道连接到该连接空间;和 分隔壁,该分隔壁形成在进气通道与所述连接空间之间。与所述管道 相比,所述连接空间具有较大的直径。分隔壁包括用于将进气通道和 连接空间布置为流体连通的孔。该孔的横截面具有较短长度和较长长 度。根据该构造,限定在分隔壁中的孔的横截面积小于分隔壁的横截 面积。因此,即使在进气中漂动的水滴以及沿着进气通道的壁表面移 动的水滴到达分隔壁时,也能够降低这种水滴到达该孔的可能性。此外,到达所述孔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属性而趋向于集中在该孔 的一部分处,例如集中在其纵向端。然而,由于孔的横截面是细长的, 所以不大可能在整个孔上形成水膜。因此,向气体检测器的气体输送 被维持在良好状态下。而且,由于不大可能在整个孔上形成水膜,所以在进气中漂动的5水滴即使从该孔进入连接空间也容易排出。也就是说,水滴难以进入 并停留在连接空间中。该孔的开口面积小于分隔壁的面积,并且与孔的横截面积相比, 连接空间的横截面积被扩大。因此,即使进入连接空间中的水停留在 连接空间中,这种水也不大可能使孔变窄或阻塞该孔。连接空间的直 径也大于压力导管的直径。相应的,已经进入连接空间的水更不火可 能阻塞末端开口。因此,维持了向气体检测器的气体输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提供了对进气中漂动的水滴的防水性。通过为 压力导管设置连接空间、分隔壁和孔来实现该防水连接结构。因此, 将该结构附接到缓冲罐的位置自由度是极高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垂直于分隔壁的方向观察时,分隔壁的除 所述孔之外的部分可以与管道的末端开口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根据该构造,水滴侵入末端开口中变得更难,并且提高了防水性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孔的横截面中的较短长度与较长长度之比可以是l/2或更小。根据该构造,附着到该孔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属性而趋向于集中 在孔的一部分处,并且不大可能在整个孔上形成水膜。因此,提供了 有效的防水性。在又一实施例中,孔可以被偏置成沿着分隔壁的边缘延伸。该孔 可以沿着该边缘延伸较长,而在分隔壁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较短的长度。根据该实施例,连接空间内部的水容易排出到进气通道中。该构6造有利于将管道的末端开口从孔的中心偏置。这减少或防止了水从该 孔移动到末端开口,由此提高了防水性能。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该管道用于 将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将气体输送到进气通道 中。该管道包括具有中心的末端开口。该结构包括连接空间,所述 管道连接到该连接空间;和分隔壁,该分隔壁形成在进气通道与所述 连接空间之间。与所述管道相比,所述连接空间具有较大的直径。分 隔壁包括用于将进气通道和连接空间布置为流体连通的孔,其中该孔 从所述管道的末端开口的中心偏置。根据该构造,限定在分隔壁中的孔的横截面积小于分隔壁的横截 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在进气中漂动的水滴和沿着进气通道的壁表面 移动的水滴到达所述孔的可能性。此外,管道的末端开口从该孔偏置。因此,即使孔被到达该孔的 水滴阻塞,即使孔中的水膜由于进气通道侧上的压力振动而发生移动, 该水膜也不大可能接触末端开口。因此,不大可能发生水从该孔到所 述管道的侵入。孔的开口面积小于覆盖连接空间的分隔壁的面积,并且与孔的横 截面积相比,连接空间的横截面积被扩大。因此,即使进入连接空间 的水停留在该连接空间中,这种水也更不大可能使孔变窄或阻塞孔。 连接空间的直径也大于压力导管的直径。相应的,已经进入连接空间 的水更不大可能阻塞末端开口。因此,维持了向气体传感器的气体输 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提供了对在进气中漂动的水滴的防水性。通过 为压力导管设置连接空间、分隔壁和孔来实现该防水连接结构。因此, 用于将该结构附接到缓冲罐的位置自由度是极高的。7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可以被偏置成沿着分隔壁的边缘延伸。根据该构造,进入连接空间的水容易从孔排出到进气通道,由此 提高了防水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孔在其上延伸的边缘可以是包括分隔壁的相对 于重力方向的最下部的边缘。根据该构造,当侵入连接空间中的水量增加时,水趋向于移动到 连接空间的沿重力方向的最下部。因此,容易排出连接空间中的大量 水,由此提高了防水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末端可以突出到连接空间中,并且 该管道的末端开口可以与连接空间的内表面隔开。根据该构造,减小或防止了连接空间的内表面上的水进入所述管 道的末端开口,由此提高了防水效果。在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空间可以是圆柱形空间。所述孔由两条边 形成,其中一条边通过以小于180°的中心角沿着所述分隔壁的所述边 缘延伸的弯曲部来限定所述孔,而另一条边是平直或弯曲的边。根据该构造,孔从该孔的中央朝着相对端逐渐变窄。这导致水由 于表面张力属性而集中在相对端,并且不大可能在中央处出现水膜。 因此,通过该孔向气体检测器的气体输送被维持在良好状态下。而且,由于不大可能在整个孔上形成水膜,因此,在进气中漂动 的水滴即使从该孔进入连接空间也容易从该孔沿着分隔壁的边缘排出 到外部。也就是说,水滴难以进入并停留在连接空间中,由此提高了防水性能。在另一实施例中,气体检测器可以是用于测量进气通道中的空气压力的吸气压力传感器。根据该构造,防水连接结构向作为气体检测器的吸气压力传感器提供足够的防水性,并且用于将该结构附接到缓冲罐的位置自由度极高。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于将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便将气体输送到所述进气通道中,所述结构包括: 连接空间,所述管道连接到所述连接空间,其中与所述管道相比,所述连接空间具有较大的直径; 分隔壁,所述 分隔壁形成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连接空间之间,其中所述分隔壁包括用于将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连接空间布置成流体连通的孔,其中所述孔的横截面具有一较短长度和一较长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6-15 159441/20071.一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于将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便将气体输送到所述进气通道中,所述结构包括连接空间,所述管道连接到所述连接空间,其中与所述管道相比,所述连接空间具有较大的直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形成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连接空间之间,其中所述分隔壁包括用于将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连接空间布置成流体连通的孔,其中所述孔的横截面具有一较短长度和一较长长度。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中,当从 垂直于所述分隔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分隔壁的除了所述孔之外的部 分与所述管道的末端开口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孔的横截面中的所述较短长度与所述较长长度之比为1/2或更小。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 构,其中,所述孔被偏置成沿着所述分隔壁的边缘延伸,其中所述孔 沿着所述边缘延伸较长,而在所述分隔壁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较短的长 度。5. —种用于管道的防水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用于将内燃机的进气 通道与外部气体检测器相连,以将气体输送到所述进气通道中,其中 所述管道包括具有中心的末端开口,所述结构包括.-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博朗井上力山田哲新海文浩伊藤笃史中森育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