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1265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是在内冷辊内壁上固定连接一套管,套管的一端设有排水孔,另一开口端与一端部带有挡环的进水管插接。套管与进水管挡环连接处安有密封圈。由于将套管通过两处固定支撑焊接在内冷辊内壁上,通水后的套管随内冷辊一起旋转,套管内的冷却水从排水孔排出。进水管仅有很短一段插入内冷辊内的套管上,通过端部挡环将密封圈压紧在套管开口端,防止连接处漏水,从而保证了冷却效果,避免了冷却水管断裂的问题。按每年少更换两次内冷辊计算,年可增加收益近20万元。(*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热连轧生产线内冷式输送辊道的冷却水管。
技术介绍
热连轧生产线的输送辊道大多采用内冷辊,即在空心辊的内部通入一根冷却水管,通过冷却水管内冷却水的循环来冷却输送辊。但这种内冷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内冷辊是转动的,冷却水管只在进水端部设有较短的一段套管,而冷却水管又较长(2000mm),并且冷却水管在内冷辊内部无支撑点,工作时冷却水管中存有冷却水,导致冷却水管头部下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水管与套管接触处不断地摩擦,因此频繁出现冷却水管断裂的现象,不得不更换内冷辊,而更换一个内冷辊就需耗时4h以上,直接影响辊道的正常运行和带钢的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单可行,既不影响内冷辊的运转,又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有效避免使用中产生断裂的内冷辊冷却水管。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是在内冷辊内壁上固定连接一套管,套管的一端设有排水孔,另一开口端与一端部带有挡环的进水管插接。套管与进水管挡环连接处安有密封圈。套管与内冷辊内壁采用两处固定支撑连接;每处3根沿套管径向120°均布的固定支撑,一端焊接在套管管壁上,另一端焊于内冷辊的内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将套管通过两处固定支撑焊接在内冷辊内壁上,通水后的套管随内冷辊一起旋转,而套管内的冷却水会从另一端的排水孔排出。进水管仅有很短一段插入内冷辊内的套管上,通过端部挡环将密封圈压紧在套管开口端,防止连接处漏水,从而保证了冷却效果,避免了冷却水管断裂的问题。按每年少更换两次内冷辊计算,年可增加收益近20万元。附图说明图1为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A-A断面示意图。图中:进水管1、内冷辊2、挡环3、密封圈4、套管5、固定支撑6。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见,本技术主要由进水管1、套管5和固定支撑6所组成。内冷辊2为一中空的管状辊,进水管1外接冷却水源,套管5的内径略大于进水管1的外径。在内冷-->辊2内安设一根冷却水套管5,套管5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并在封闭的端加工出4个排水孔。根据套管5的长度,沿套管5管身适当位置确定两处支撑点,并在每处支撑点上与管身垂直焊接上3根固定支撑6,固定支撑6的分布按120°均布在套管5的圆周上。然后再将固定支撑6的另一端焊接在内冷辊的内壁上。焊接完成后,将密封圈4套入进水管1带有挡环的一端,最后将套有密封圈4的进水管1插入套管5即可。套管与进水管挡环连接处安有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在内冷辊内壁上固定连接一套管,套管的一端设有排水孔,另一开口端与一端部带有挡环的进水管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在内冷辊内壁上固定连接一套管,套管的一端设有排水孔,另一开口端与一端部带有挡环的进水管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轧内冷辊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套管与内冷辊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秉钧赵伦峰高光河李元伟杨举宪刘树利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