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3753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得到即使通过溅镀法在电荷注入层的表面形成电极层也不会降低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40、160)具有第一电荷注入层(23、126)、第一有机层(24、124)以及第二电荷注入层(25、128)。第二电荷注入层(25、128)形成为混合母材有机材料和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的混合层。即使采用溅镀法在该第二电荷注入层(25)表面形成电极层(26),也不会降低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元件的
,特别是 涉及在电荷注入层的表面形成电极层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众所周知如图9的符号201 那样的结构。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01中,基板202上,依次形成布线层203、 空穴注入层204、空穴输送层208、发光层209、电子输送层210、电 子注入层206、和电才及层207。第一有才几层205由空穴输送层208、发光层209和电子输送层210 构成。在第一有机层205中,与电子注入层206接触的一侧是电子输送 层210,是以具有电子输送性的有机材料为主成分的薄膜。电子注入层206是由具有电子注入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薄膜,例 如,使用锂等碱金属元素或碱土类金属元素的单体或化合物。该有机EL元件201,通过蒸镀法,在第一有机层205表面形成 电子注入层206,且通过蒸镀法,在电子注入层206表面形成电极层 207。在电极层207的蒸镀法中,由于成膜时的热负荷而出现掩模变形 等问题,难以进行基板的大型化。因此,尝试通过溅镀法形成电极层 207。但是用溅镀法形成电极层207的场合,已知发光效率跟不上,有 待于解决。另外,在图15的有机EL元件301中,基板302上层叠了布线层 303、第一发光部320、电极层311、第二发光部321、和电极层304。第一、第二发光部320、 321具有第一、第二有机层305、 306, 在第一、第二有机层305、 306的基板302 —侧的表面上分别配置了 第一、第二空穴注入层307、 308,在相反侧的表面上分别配置了第一、 第二电子注入层309、 310。电极层311分开不同极性的第一电子注入层309与第二空穴注入 层308,并使第一电子注入层309与第二空穴注入层308电连接。当布线层303与电极层304之间施加电压时,接触于布线层303 之第一空穴注入层307与连接于电极层311的第一电子注入层309之 间,以及接触于电极层304的第二电子注入层310与连接于电^f及层311 的第二空穴注入层308之间被施加电压,空穴从第一、第二空穴注入 层307、 308注入到第一、第二有机层305、 306,电子从第一、第二 电子注入层309, 310注入到第一、第二有机层305、 306。所注入的 空穴和电子在第一、第二有机层305、 306内分别再耦合并发光。在此,基板302透明,基板302上的布线层303、第二有机层306、 以及它们之间的各层307、 305、 309、 311、 308也透明,在第一有机 层305发射的光,从第一有机层305透过第一空穴注入层307和布线 层303而向基板302外部发射。在第二有机层306发射的光,从第二 有机层306透过基板302之间的各层308、 311、 309、 305、 307而向 基板302的外部发射。来自第二有机层306的光与来自第一有机层305 的光,向同侧发射,在有机EL元件301外侧的基板302 —侧的位置 上,观察到两光合而为一的较强的发射光。作为在第一电子注入层309表面形成由诸如电极层311的金属构 成的薄膜的方法,有溅镀法。第一电子注入层309是由具有电子注入性的金属化合物构成的薄 膜,第一有机层305是由有机化合物的薄膜构成,将金属标靶溅镀, 从而将由金属构成的电极层311形成在有机化合物的薄膜即第一电子注入层309表面上时,了解到发光效率比蒸镀法成膜时降低。基于这种理由,在第一电子注入层309表面形成电极层311时, 使用蒸镀法。但是,蒸镀法有着成膜速度緩慢等问题,因而寻求维持不逊于蒸 镀法的发光效率的同时,可以用溅镀法形成电极层311的技术。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 - 79538号公才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302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 - 26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 1649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问题创作而成,其目的为提供即 使通过賊镀法在第二电荷注入层表面形成电极层也不会降低发光效率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研究后,认为发光效率跟不上的原因是在 传统有机EL元件中,第二电荷注入层与第一有机层界面因材料组成 变化急剧而在受溅镀粒子入射之影响的情况下,比形成电极层之前, 界面状态混乱,导致电荷从第二电荷注入层至第 一有机层的注入效率 下降。因此,为了不降低发光效率,而在通过溅镀形成电极层时,只要 维持形成第二电荷注入层时的状态即可。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观点创作而成,即,有机EL元件具有第一电荷 注入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荷注入层表面的第一有机层、和形成在所 述第一有机层表面的第二电荷注入层,从所述第一、第二电荷注入层, 相互反极性的电荷分别注入到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发 光,在所述有机EL元件中,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由混合将空穴或电 子注入所述第一有机层的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和输送所述电荷注入 性金属材料所注入极性的电荷的母材有机材料的薄膜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在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表面配置了 用溅镀法形成的金属膜。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所述金属膜向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 注入与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向所述第一有机层注入的电荷相同极性 的电荷。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才几EL元件中,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上 的第三电荷注入层、配置在所述第三电荷注入层表面的第二有机层、 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有机层表面的第四电荷注入层,所述第一、第三 电荷注入层为相同才及性,并且由注入空穴和电子中任一电荷的材料形 成的薄膜构成,所述第二、第四电荷注入层为相同极性,并且由注入 空穴和电子中与所述第一、第三电荷注入层相反极性的电荷的材料形 成的薄膜构成,对于所述第二有机层,从所述第三、第四电荷注入层 分别注入与各所述第一、第二电荷注入层相同极性的电荷,所述第二 有机层发光。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在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表面配置了 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三电荷注入层配置在所述电极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的所述电荷注 入性金属材料为锂。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的所述母材有 机材料包含于所述第 一有机层中至少与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接触的 所述第一有4^层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所述母材有机材料为Alq3。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是所述母材有 机材料的蒸气和所述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的蒸气一起到达成膜对象 物上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制造方法,其中,有机EL元件具有第一电 荷注入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荷注入层表面的第一有机层、和形成在 所述第一有机层表面的第层,相互反极性的电荷分别注入到所述第一有机层,包含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第一发光层发光,在这种有机EL元件制造方法中,在所述 第 一有机层表面,使母材有机材料的蒸气和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的蒸 气一起到达,形成混合有所述母材有机材料和所述电荷注入性金属材 料的薄膜构成的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表 面,用溅镀法形成电极层。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制造方法中,在形成透明的所述电极层 后,在所述电极层上形成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包括: 第一电荷注入层;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荷注入层表面的第一有机层;以及 形成在所述第一有机层表面的第二电荷注入层, 从所述第一、第二电荷注入层,相互反极性的电荷分别注入到所述第一有机层,所 述第一有机层发光, 所述第二电荷注入层由混合将空穴或电子注入所述第一有机层的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和输送所述电荷注入性金属材料所注入极性的电荷的母材有机材料的薄膜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岸敏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发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