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1935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钉装置,用于将铆钉铆接于物件。铆钉具有杆体与铆钉头。拉钉装置包括拉钉件、驱动件以及杠杆。拉钉件耦接于杆体。杠杆具有固定部、第一耦接部以及第二耦接部。杠杆利用固定部固定。第一耦接部耦接拉钉件。第二耦接部耦接驱动件。固定部与第二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固定部与第一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当驱动件对杠杆的第二耦接部施加第一拉力时,拉钉件受到第二拉力以拉断杆体,使得铆钉头铆接于物件,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拉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杠杆原理的拉 钉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产品制造中,铆钉常被用来作为产品的接合组件。铆钉包括顶部的铆钉 头和杆体。通常的铆接过程中,铆钉的杆体穿过需铆接的产品上,利用拉钉装 置施加一作用力于铆钉的杆体以使铆钉头产生变形从而铆接于产品上。因此, 铆钉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器以及家具等产品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拉钉装置有油压式拉钉装置与手动拉钉装置。在拉钉过 程中,需要有足够大的拉力施加在铆钉的杆体上才可将杆体拉断。传统工艺中 的拉钉装置不仅费力而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钉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钉装置,用于将铆钉铆接于物件。铆钉具有杆体与 铆钉头。拉钉装置包括拉钉件、驱动件以及杠杆。拉钉件耦接于杆体。杠杆具 有固定部、第一耦接部以及第二耦接部。杠杆利用固定部固定。第一耦接部耦 接拉钉件。第二耦接部耦接驱动件。固定部与第二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固定部与第一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当驱动件 对杠杆的第二耦接部施加第一拉力时,拉钉件受到第二拉力以拉断杆体,使得 铆钉头铆接于物件,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根据杠杆原理,通过杠杆耦接拉钉装置的驱动件 与拉钉件,确保在拉钉件处产生的第二拉力数倍于驱动件产生的第一拉力,从 而可轻松地拉断铆钉的杆体。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示意图。图3A所示为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拉钉件的分解图。图3B所示为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拉钉件的组合图。雄錢対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 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钉装置1用于将铆钉铆接于物件。拉钉装置1包括承 载件IO、拉钉件ll、杠杆12、驱动件13、控制件14、挠性耦接件15、收集件 16、壳体17以及连接件18。在本实施例中,拉钉装置1的拉钉件11、杠杆12、驱动件13、挠性耦接件 15以及连接件18的数目为多个。此外,拉钉件11与驱动件13可根据操作者的 需求进行排布,并且每个拉钉件11可由单独的驱动件13进行控制。然而,本 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这些元件的数目也可仅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0可为壳体17的一部分,例如,承载件10可为壳 体17的顶面。或者承载件10亦可为一独立的元件,其可设置于壳体17的上表 面。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0可用于承载待铆接的物件。拉钉件ll可自承载 件10下方向上延伸穿过承载件10并突出于壳体17的上表面。然而,本实用新 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此承载件IO,而将此拉钉件ll 直接穿过物件。在本实施例中,拉钉装置1的杠杆12、驱动件13、挠性耦接件15、收集件 16以及连接件18均设置于壳体17内。其中收集件16可位于拉钉件11的下方, 用于收集操作过程中被拉断的铆钉的杆体。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件14设置于壳体17的外表面,以方便操作者进行操 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件14可同时控制多个驱动件13的运动。然而,本实 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拉钉装置1的承载件10、拉钉件11、杠杆12、驱动件 13、控制件14、挠性耦接件15以及连接件18的内部结构、耦接关系以及作动 原理,容后详述。4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 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拉钉装置的拉钉件、杠杆、驱动件、挠性耦接件以及连接件的数目仅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的拉钉装置的承载件、拉 钉件、杠杆、驱动件、控制件、挠性耦接件以及连接件的内部结构、耦接关系 以及作动原理与上一实施例一致。故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钉装置1的主体结构包括承载件10、拉 钉件11、杠杆12、驱动件13、控制件14、挠性耦接件15、收集件16以及连接 件18。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0可用于承载待铆接的物件。在其它实施例中,亦 可不设置此承载件10。在本实施例中,杠杆12分别耦接拉钉件11与驱动件13。并且,杠杆12具 有固定部120、第一耦接部121以及第二耦接部122。在本实施例中,杠杆12可利用固定部120固定,即固定部120为杠杆12 的支点。具体来说,连接件18连接杠杆12的固定部120与承载件10,以固定 杠杆12的固定部120于承载件10。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 它实施例中,杠杆12的固定部120亦可固定于其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接部121耦接拉钉件11,第二耦接部122耦接驱动 件13。并且,第一耦接部121与固定部12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第二耦接部 122与固定部120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其中第二距离L2大于第一距离Ll。在本实施例中,拉钉件11可自承载件IO下方向上延伸并穿过承载件10。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不设置此承载件10时,亦将此拉钉件11直接穿过物件。在本实施例中,拉钉件ll为拉钉装置l的工作部分,用于将铆钉铆接于物 件。关于其内部结构与作动原理,容后详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可为气缸。驱动件13具有拉杆133、第一通气口 131以及第二通气口 132。拉杆133的一端耦接于驱动件13内部的活塞(图未 示),另一端可耦接杠杆12的第二耦接部122。驱动件13内部的活塞将驱动件 13的内部分隔为两个腔室。第一通气口 131与第二通气口 132分别位于两个腔 室的外侧壁。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件14可为电磁阀。控制件14耦接于驱动件13,并具 有进气口 140、第三通气口 141以及第四通气口 142。控制件14的第三通气口 141与第四通气口 142通过导气管143分别耦接驱动件13的第一通气口 131与5第二通气口 132。此外,控制件14通过进气口 140耦接一外部气源。外部气源 为控制件14提供操作气源。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者可利用控制件14控制驱动件13的第一通气口 131 与第二通气口 132的通气量。以使驱动件13内部的活塞两侧产生气压差,从而 驱动活塞运动以拉动或释放拉杆133。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控制件14控制驱动件13的第一通气口 131的通 气量(例如可为进气量)大于第二通气口 132的通气量(例如可为进气量)时, 驱动件13内部的活塞会带动拉杆133向下运动,从而使杠杆12的第二耦接部 122受到一向下的拉力。然而,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挠性耦接件15分别耦接驱动件13与杠杆12的第二耦接部 122。挠性耦接件15的材质可为钢。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件16可设置于拉钉件11的下方。收集件16用于收集 操作中被拉断的铆钉的杆体。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件16为一漏斗状容器。然而,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图3A所示为根据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钉装置1的拉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钉装置,用于将铆钉铆接于物件,上述铆钉具有杆体与铆钉头,其特征是,上述拉钉装置包括:    拉钉件,耦接于上述杆体;    驱动件;以及    杠杆,具有固定部、第一耦接部以及第二耦接部,上述杠杆利用上述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耦接部耦接上述拉钉件,上述第二耦接部耦接上述驱动件,上述固定部与上述第二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上述固定部与上述第一耦接部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上述第一距离大于上述第二距离,    其中当上述驱动件对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二耦接部施加第一拉力时,上述拉钉件受到第二拉力以拉断上述杆体,使得上述铆钉头铆接于上述物件,且上述第二拉力大于上述第一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曦晖吴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凯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永硕联合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