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后段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723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后段导向装置,包括一本体和一固定螺栓,所述本体具有一个圆弧形的凹口,该凹口与转向柱的调整部件的一部分圆柱形外表面相互匹配,所述调整部件以转向柱的前段转向轴的中轴线为中心包裹着所述前段转向轴,所述固定螺栓垂直于所述前段转向轴并且穿过所述本体,所述固定螺栓与调整部件在转向柱的转动平面内相对固定,在所述转向柱的夹持部上的一圆弧形的长孔的纵向延伸方向上,所述本体被弯曲成圆弧形,从而使所述本体以能够沿着长孔的轨道活动的方式与所述长孔相互匹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柱在转动过程中的后段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有多种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柱面世。名称为《方向盘的定位调节装置》(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S )、 专利号为US 6189405 Bl的美国专利就介绍了 一种既可以调节高度又 可以调节长度的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转向柱。其中,支架A包括固 定支架101和可移动支架102,固定支架101固定在汽车的预定位置, 可移动支架102由固定支架101支撑。在支架A的两端设置槽交叉区 Al,槽交叉区形成方向盘105的位置调整部。具体而言,槽交叉区Al 由设置在可移动支架102上的轴向长槽103和设置在固定支架101上 的垂直长槽104形成,固定支架101的支承板101a和可移动支架102 的可移动支承板102b接触,从而轴向长槽103和水平长槽104交叉 的变化范围决定了槽交叉区Al。两槽交叉区分别沿转向轴100的轴向 形成于支架A上。相对固定支架IOI,沿垂直长槽104的纵向移动可 移动支架102就可以使转向柱倾斜,即就固定支架101而言,倾斜了 转向轴100。相对固定支架101,沿水平长槽103的纵向移动可移动支 架102,可实现转向柱的伸缩操作,即调节了转向柱的高度。然而,在 调节这种转向柱的高度或者倾角时,必须同时对连接在转向柱驾驶员 一侧的端部、转向轴底部末端上的万向节113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 一来,就必须留出一定的安装空间,以便万向节的4交接点能够动作。 另外,因旋转不均匀而导致的角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另其修正变得更 加困难,甚至是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后段导向装置,该后段导向装置用于转向柱的绕一固定轴线的偏转调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后段导向装置,包括一本体和一固定螺栓,所 述本体具有一个圆弧形的凹口 ,该凹口与转向柱的调整部件的一部分 圓柱形外表面相互匹配,所述调整部件以转向柱的前段转向轴的中轴 线为中心包裹着所述前段转向轴,所述固定螺栓垂直于所述前段转向 轴并且穿过所述本体,所述固定螺栓与调整部件在转向柱的转动平面 内相对固定,在所述转向柱的夹持部上的一圓弧形的长孔的纵向延伸 方向上,所述本体被弯曲成圆弧形,从而使所述本体以能够沿着长孔 的專九道活动的方式与所述长孔相互匹配。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中后段导向装置的本体沿着圆 弧形的长孔移动,同时固定螺栓带动调整部件做圆弧移动,从而使得 转向柱绕一固定轴线的偏转调节成为可能,例如,再配置一保证调整 部件沿另 一 圆弧移动而该圓弧与长孔同心的前段导向装置,则可确保 该转向柱能绕一固定轴线偏转。附图说明图1中示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转向柱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所示转向柱的侧视图,图中的转向柱位于顶部调节位置;图3是图l中所示转向柱的侧视图,图中的转向柱位于中间调节位置;图4是图1中所示转向柱的侧视图,图中的转向柱位于底部调节位置;图5中示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后段夹持部件; 图6中示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前l殳夹持部件; 图7中示出本技术一套后段导向装置;图8中示出从图7上标记为A的视角观察的后段导向装置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前、后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中两者的相对位置对应于实际的安装位置;图10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转向柱的相应部位与弹簧 的各接触点;图11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另 一种实施例的转向柱; 图12是图11中所示转向柱的侧一见图13中示出本技术中用于强制导向的金属板的示意图14至图16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柱及其导向结构,图14是侧视图,图15是图14中夹持部件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6是夹持部件位置的4黄截面剖一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注 意的是,在后述的描述中,尽管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 选择的,但是部分术语则是申请人按其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应 根据本技术欲揭示的精神来理解。所述的"前"与"后"是以方向盘或者驾驶员所在位置为参考对象的,因此,所述的前段部件比所 述的后段部件距离转向柱的方向盘一侧的末端更近。如图1所示,转向柱l包括前段转向轴(或转向轴)5,调整部件2, 夹持装置(如后面所述的夹持部件3、 4)、紧固装置(如后面所述的夹 紧杆15、夹紧螺栓ll等)以及导向装置(如后面所述的夹紧螺栓ll即 前段导向装置,和后段导向装置的本体12,所述本体12以下称为后^: 导向装置12)。在前4殳转向轴5的前侧末端(即顶部)可以抗扭地连接一个图中 未示意的转向盘。而在前段转向轴5的后侧末端(即底部)则固定有 一个起到万向节功能的铰链16的叉形件33,铰接轴8穿过叉形件33, 铰链16上连接的是后段转向轴34。本实施例中的后段转向轴34是不可 伸缩的,这根后段转向轴34通常也被称为"转向摆臂轴"。前段转向 轴5通过后段转向轴34与图中没有示出的转向传动装置相连。调整部件2以前段转向轴5的中轴线6为圓心绕着前段转向轴5并 为其提供旋转支承。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调整部件2是一根套管,调整 部件2被固定在夹持装置上。夹持装置由一套前段(靠近驾驶员一侧)夹持部件3和一套后段 (远离驾驶员)夹持部件4组成。两套夹持部件3, 4都被固定在图中未 示意的车辆车身上。参照图5,夹持部件4可以呈U形,包括底壁19、两侧壁21、 21, 以及两处固定部23、 23,,两侧壁21、 21,分别连接在底壁19的两侧, 两固定部23、 23'分别连接在两侧壁21、 21,的、与底壁19相对的一 侧。夹持部件4通过两固定部23、 23,固定在车辆车身上。参照图6,夹持部件3可以呈U形,包括底壁18、两侧壁20、 20, 以及两处固定部22、 22,,两侧壁20、 20,分别连接在底壁18的两侧, 两固定部22、 22,分别连接在两侧壁20、 20,的、与底壁18相对的一 侧。夹持部件3通过两固定部22、 22,固定在车辆车身上。在图l所示的实施例中,夹持部件3、 4都是金属弯折冲压件,而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持部件也可以是铸件,例如铝合金铸件甚至是 镁合金铸件。此外,夹持部件3, 4既可以是一体制成的,也可以是由 多个部分组装而成的。在紧固装置松开时,为了调节前段转向轴5或者说方向盘基于夹 持部件3、 4的高度,可以将调整部件2绕着一根转轴线7偏转。也就 是说,针对调整部件2的调节其实是发生在同一平面上的,而在紧固 装置锁止后,调整部件2相对于夹持部件3, 4的偏转角度将不再发生 变化。图2至4所示的是处于不同调节位置的转向柱。其中,对紧固装 置进行了筒化,另外,为了方便识图,还省略了紧固装置的一些部件。 /人图2和图4中可以看出,转轴线7 (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位置在不 同的调节位置均不会发生变化。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紧固装置是一套夹紧机构,它包括 一根与前段转向轴5垂直的夹紧螺栓11。另外,根据下文的描述,这 根夹紧螺栓ll同时也起到了前段导向装置的作用。 一根夹紧杆15可以以夹紧螺栓ll所在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夹紧杆l5能够触发一个图中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向柱的后段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12)和一固定螺栓,所述本体具有一个圆弧形的凹口(36),该凹口与转向柱的调整部件(2)的一部分圆柱形外表面相互匹配,所述调整部件(2)以转向柱(1)的前段转向轴(5)的中轴线(6)为中心包裹着所述前段转向轴(5),所述固定螺栓垂直于所述前段转向轴(5)并且穿过所述本体(12),所述固定螺栓与调整部件(2)在转向柱(1)的转动平面内相对固定,在所述转向柱(1)的夹持部上的一圆弧形的长孔(10,10’)的纵向延伸方向上,所述本体(12)被弯曲成圆弧形,从而使所述本体(12)以能够沿着长孔(10,10’)的轨道活动的方式与所述长孔(10,10’)相互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阿曼辛荣兰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