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干热处理稳定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44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Ⅸ制剂的干热处理稳定剂,包括氨基酸或/和糖类,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糖为蔗糖,所说的氨基酸为精氨酸或其盐类,蔗糖含量0.1-10%,精氨酸或其盐类含量0.1-5%。(*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是一种可防止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干热灭活病毒时凝血因子活性损失的稳定剂。具体而言,是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中加入蔗糖或/和精氨酸或其盐类,在干热灭活(80℃或者100℃)病毒时能保护凝血因子,提高凝血因子的回收率。
技术介绍
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亦即凝血因子IX复合物,包含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II、VII、IX、X及蛋白C、蛋白S等,因含有凝血因子IX可用于乙型血友病治疗,而且由于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还可用于维生素K缺乏而继发的II、VII、IX、X因子低下所致出血和因肝脏疾患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凝血因子IX制剂是经纯化的含有高纯度凝血因子IX的制品,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其成分单纯,可避免由于其他凝血因子活化诱发的血栓类副反应。目前文献报道的无论是制备凝血因子IX还是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方法,均以人血浆为原料,因此不能排除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或者其它致病病毒的可能性,为此制备工艺必须包括病毒灭活或去除方法。例如,在凝血因子IX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过程中,美国专利USP4379085中提到用巴氏灭活方法处理制品;C.M.Heldebrant等[Transfusion1985 25(6)510-515]比较了巴氏灭活(60℃,20小时)与干热灭活(98℃,30分钟)的灭活效果及制品灭活前后的半衰期等性质变化。余蓉等[《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7(10)3148-152]采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进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病毒灭活。欧洲专利EP0860444中使用纳米膜过滤方法去除PCC中的病毒,特别是相对颗粒较小的非脂包膜病毒。在以上各种病毒灭活/去除方法中,SD法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对制品的限制也比较少,但其作用原理限制了它只作用于脂包膜病毒的灭活,对非脂包膜类病毒没有作用。纳米膜过滤法与制品的分子大小、构型、性质密切相关,如果制品分子量较大,选用孔径较小的纳米膜则无法将病毒与制品分离,孔径较大的膜又无法实现小病毒颗粒的去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能够同时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最可靠方法是加热法。湿热法,如巴氏灭活法是运用最早的病毒灭活方法,可靠性强,但许多活性蛋白及酶类无法经受湿热条件下60℃/10小时的严酷条件,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稳定剂,高浓度的稳定剂可以减少制品生物活性的损失,但灭活病毒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许多额外的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而干热法(60-100℃/10分钟-72小时,特别是80℃/72小时或100℃/30分钟)对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都有效,且干热处理往往是生产的最后步骤,其成本低,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较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选用干热法对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在干热灭活的各种制品中也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加以保护,例如氨基酸、寡糖、糖醇和人白蛋白以及各种无机盐、有机盐等。不同制品所用的稳定剂不一样,目前关于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干热处理方法也有报道,如日本专利JP62010019中提出干热处理时使用无机盐或有机盐,如氯化钠或枸橼酸钠等发挥保护作用。但实际使用中保护作用不够理想,实际干热处理前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回收率很难达到或超过70%,难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至今未见有关将蔗糖或/和精氨酸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干热处理稳定剂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干热处理的稳定剂,使制剂在80-100℃下干热处理过程中,凝血因子IX及II、VII、X受损少,活性回收率达70%以上。本专利技术稳定剂是指蔗糖或/和精氨酸或其盐,还可含有常用的甘氨酸、NaCl、柠檬酸三钠、肝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凝血因子IX或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加入0.1-10%的蔗糖或/和0.1%-5%精氨酸或其盐,就能在80-100℃干热下,既能达到灭活病毒效果,又能减少制品中凝血因子的活性损失。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稳定剂在干热灭活病毒时对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保护作用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稳定剂对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保护作用。1.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按常规方法,冰冻血浆或去除冷沉淀的血浆上清用阴离子树脂DEAE-Sepharose A50吸附凝血酶原复合物,用含2M NaCl、0.02M柠檬酸三钠的洗脱液洗脱,所得的洗脱液用含有0.02M柠檬酸三钠,0.6%NaCl,pH6.6-7.8的超滤缓冲液进行超滤脱盐浓缩,得到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液。2.加入稳定剂,制备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制剂(直至干热处理)将按一定配比的蔗糖和精氨酸组成稳定剂(见表1),分别加入上述制备的凝血酶原复合物,除菌、分装、冻干后经80℃/72小时、100℃/30分钟干热灭活病毒即为成品。3.观察复溶后样品澄明度及凝血因子IX的活性回收率将上述制备的制品在室温下用注射用水进行复溶,以不加稳定剂和仅加甘氨酸作为稳定剂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品也经同样干热处理作为对照,观察复溶澄明度,检测凝血因子IX干热处理前后的效价,计算IX因子的活性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不同稳定剂对干热处理制剂复溶后澄明度和凝血因子IX回收率的影响 从表1看出,没有加稳定剂的空白对照和以2%甘氨酸作为稳定剂的制品经80℃或100℃干热处理后,凝血因子IX回收率都不超过70%,而以不同配比的蔗糖和精氨酸为稳定剂的制剂,IX因子回收率均在80%以上。各冻干制品的外观虽无明显差别,但用注射用水复溶后,加入蔗糖和精氨酸的制品外观明显比空白对照及仅加甘氨酸作为稳定剂的制品更为清亮,说明本专利技术稳定剂能有效保护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其凝血因子IX。实施例2精氨酸对凝血因子IX制剂的保护试验按常规,从肝素亲和层析Sepharose CL-6B柱洗脱得到的凝血因子IX经超滤脱盐,所得溶液含有100IU/ml凝血因子IX,加入1%精氨酸。冻干后分别经80℃/72小时和100℃/30分钟干热处理,检测干热处理前后凝血因子IX的效价,计算活性回收率。与空白对照比较,未加精氨酸的空白对照凝血因子IX回收率分别为50.9%(80℃/72小时)和57.8%(100℃/30分钟),而加入1%精氨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0.8%(80℃/72小时)和92.0%(100℃/30分钟)。结果表明以精氨酸作为稳定剂的制品在80℃和100℃干热处理中能有效保护凝血因子IX。实施例3蔗糖对凝血因子IX的保护试验按常规方法,从肝素亲和层析Sepharose CL-6B柱洗脱得到的凝血因子IX经超滤浓缩,所得浓缩液含有80IU/ml凝血因子IX,加入1%蔗糖,除菌冻干后分别经80℃/72小时和100℃/30分钟干热处理,检测干热处理前后凝血因子IX的活性,计算其活性回收率。空白对照的凝血因子IX回收率分别为59.4%(80℃/72小时)和63.9%(100℃/30分钟),加入1%蔗糖的回收率则为92.9%(80℃/72小时)和94.7%(100℃/30分钟)。结果表明以蔗糖作为稳定剂的制品在干热处理中能有效保护凝血因子IX。实施例4精氨酸或蔗糖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干热处理稳定剂,包括氨基酸或/和糖类,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糖为蔗糖,所说的氨基酸为精氨酸或其盐类,蔗糖含量0.1-10%,精氨酸或其盐类含量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干热处理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精氨酸盐类为精氨酸盐酸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IX制剂的干热处理稳定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0.1-10%甘氨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华王强彭柬潘文斌盛凤仙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