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630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属于生物化工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罐体和搅拌部件,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缓冲液分布管和进料管,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和所述的进料管从所述的罐体顶部伸入至所述的罐体内部,所述的罐体顶部还设置有人孔;所述的罐体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罐底板,所述的罐底板顶部设置有滤板,所述的罐底板底部设置有罐底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对吸附罐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实现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吸附分离在同一台设备内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附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属于生物化工及生物制药

技术介绍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简称PCC)是人血浆中含有的微量蛋白质,临床上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现有吸附分离PCC的设备主要有吸附罐和扩张床,吸附罐是一种批式处理设备,仅能够完成血浆中PCC的吸附,其分离需要另外一个层析柱来完成。而采用扩张床可以实现PCC吸附分离在同一个设备内完成,但是扩张床这种吸附分离PCC的设备需要特殊的吸附介质。目前国内的PCC生产主要采用吸附罐进行批式吸附,再用层析柱洗脱分离PCC。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2.16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1974070A,名称为“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制备工艺包括对血浆进行吸附、洗涤、洗脱及澄清过滤;病毒灭活(S/D法);再吸附纯化;分装;冻干;干热灭活;该专利技术采取凝胶直接从血浆吸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提取整个过程只用凝胶层析技术,简化了生产步骤,减少了各种因素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同时产品的得率提高25-30%。此外生产过程中采用S/D法去除脂包膜病毒及99.5±0.5℃干热法去除非脂包膜病毒,经过这2次病毒灭活步骤显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上述专利中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中采用了吸附罐和层析柱来进行吸附和分离,其中吸附罐只能实现吸附的作用,无法实现分离的功能,吸附了PCC的吸附介质需要转移到层析柱中进行洗涤和洗脱,分离出PCC。这样对目标蛋白吸附分离过程中存在开敞式人工操作,容易对产品的造成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吸附介质在转移过程中容易被污染,增加无菌处理的时间。吸附介质在转移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9.22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1838304A,名称为“扩张床吸附分离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扩张床吸附分离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融化后的冰冻血浆采用冷冻式连续流离心机分离出冷沉淀,收集上清液为原料;(b)扩张床先用缓冲液A进行稳定扩张,所述的缓冲液A为PH7.0的0.05mol/L1tris-柠檬酸;(c)扩张床达稳定平衡后,迅速切换为原料液,待穿透点达5~10%时,停止进料并迅速切换为缓冲液A在扩张模式下进行洗涤;(d)洗涤结束后切换为缓冲液为0.4mol/LNaCl和1.6mol/LNaCl在固定床模式下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缓冲液为1.6molNaCl的蛋白洗脱峰,得凝血酶原复合物粗品。上述专利采用扩张床来在同一设备中进行PCC的吸附分离,但是扩张床的吸附介质为特制,不能采用现有工艺中使用的吸附介质,价格昂贵。且采用扩张床吸附分离PCC为新工艺,需要重新申报,时间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吸附罐在PCC生产中只有吸附功能,没有分离功能,而采用扩张床进行PCC吸附分离需要使用特殊吸附介质,价格昂贵的问题,提供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在同一个设备中完成PCC的吸附分离,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开敞式操作,避免了吸附介质转移过程中对制品的污染,从而更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和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缓冲液分布管和进料管,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和所述的进料管从所述的罐体顶部伸入至所述的罐体内部,所述的罐体顶部还设置有人孔;所述的罐体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罐底板,所述的罐底板顶部设置有滤板,所述的罐底板底部设置有罐底阀。本技术所述的搅拌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罐体顶部,相互连接的电机、减速器、搅拌支座和轴封,还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器,所述的搅拌轴伸入所述的罐体内部,所述的搅拌器固定在所述的搅拌轴上。本技术所述的搅拌器为螺旋带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或者锚式搅拌器,或者前述搅拌器的任意组合。本技术所述的搅拌器包括上搅拌器和下搅拌器,所述的上搅拌器为螺旋带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或者锚式搅拌器,所述的下搅拌器为桨式搅拌器,且下搅拌器的下端还设置有刮板。本技术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在所述的罐体内部的部分为环形管,所述的搅拌轴穿过环形管的中央。本技术所述的罐底板上表面分布有液体收集流道。本技术所述的液体收集流道为多个环形或者辐射状分布,液体收集流道的截面为半圆形或者矩形。本技术所述的罐底板连接有传动板,所述的传动板连接有气缸,所述的气缸设置在气缸支座上,所述的气缸支座固定在所述的罐体上。本技术所述的滤板与所述的罐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滤板与所述的罐底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所述的刮板和所述的滤板之间的间隙为1-5mm。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对吸附罐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实现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吸附分离在同一台设备内完成,节约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制品污染的风险,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开敞式操作,实现了密闭式操作。避免了吸附介质转移过程中对制品的污染,降低了介质被污染的风险,减少了吸附介质的损失。另外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普通常规吸附介质即可。2、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在所述的罐体内部的部分为环形管,所述的搅拌轴穿过环形管的中央。这样能够均匀地将缓冲液分布到罐体截面上,使罐体内的吸附介质能够均匀地与缓冲液接触,从而优化洗涤、洗脱和再生工艺操作步骤。3、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罐底板上表面分布有液体收集流道。罐底板上设置液体收集流道可以对滤板有良好支撑的同时,便于收集穿过滤板的液体,使液体能够快速排出。更优选的,本技术所述的液体收集流道为多个环形或者辐射状分布,液体收集流道的截面为半圆形或者矩形,能够使液体的流动更加均匀,引导液体均匀、迅速地排出。4、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刮板和所述的滤板之间的间隙为1-5mm。这个间隙范围的选择能够避免刮板直接接触滤板,同时避免刮板旋转时对滤板表面造成破坏。但是若间隙太大,又会增加滤板上吸附介质的厚度,增大液体通过滤板的阻力,延长操作时间。所以本技术选择的间隙范围能够在避免滤板损坏的同时保证较小的液体阻力,不会延长操作的时间。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图1为本技术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图2为本技术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底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为罐体、2为缓冲液分布管、3为进料管、4为人孔、5为罐底板、6为滤板、7为罐底阀、8为电机、9为减速器、10为搅拌支座、11为轴封、12为搅拌轴、13为上搅拌器、14为下搅拌器、15为刮板、16为液体收集流道、17为传动板、18为气缸、19为气缸支座、20为密封圈、21为夹套、22为保温外壳、2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1)和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上设置有缓冲液分布管(2)和进料管(3),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2)和所述的进料管(3)从所述的罐体(1)顶部伸入至所述的罐体(1)内部,所述的罐体(1)顶部还设置有人孔(4);所述的罐体(1)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罐底板(5),所述的罐底板(5)顶部设置有滤板(6),所述的罐底板(5)底部设置有罐底阀(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1)和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上设置有缓冲液分布管(2)和进料管(3),所述的缓冲液分布管(2)和所述的进料管(3)从所述的罐体(1)顶部伸入至所述的罐体(1)内部,所述的罐体(1)顶部还设置有人孔(4);所述的罐体(1)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罐底板(5),所述的罐底板(5)顶部设置有滤板(6),所述的罐底板(5)底部设置有罐底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罐体(1)顶部,相互连接的电机(8)、减速器(9)、搅拌支座(10)和轴封(11),还包括搅拌轴(12)和搅拌器,所述的搅拌轴(12)伸入所述的罐体(1)内部,所述的搅拌器固定在所述的搅拌轴(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器为螺旋带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或者锚式搅拌器,或者前述搅拌器的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器包括上搅拌器(13)和下搅拌器(14),所述的上搅拌器(13)为螺旋带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或者锚式搅拌器,所述的下搅拌器(14)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家山陈果李泉郑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