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张福专利>正文

蓄热式镁精炼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942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式镁精炼炉,为解决精炼炉易出现局部高温问题,其包括中心封装有坩锅的长方体形箱式炉体,炉体两端都各配有空气蓄热室和煤气蓄热室;两端空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鼓风机和引风机,两端煤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引风机,炉体内在坩锅与配装蓄热室的两端竖壁之间各配装一道下部密布通气口的通顶式挡火墙。其火焰被均匀分散,加热精炼坩锅时无局部过热,大大提高了坩锅使用寿命,节能效果明显,烟尘排放更符合环保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镁精炼炉
技术介绍
在镁冶炼中,还原炉结晶的粗镁体积大,组织疏松,不易储存和运输。镁中金 属杂质的存在与镁形成了贾法尼电池发生电化学效应,加速了镁的腐蚀。而且粗镁 也无法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因此粗镁必须通过精炼出除杂质铸锭后,才能便于运输IC存,作为商品镁出售。镁精炼2006年前一直采用燃煤直接加热,由于该炉型热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 重, 一些企业开始采用煤气加热。这种以煤气为燃料的精炼炉, 一般采用一个至多 个烧嘴直接加热精炼用坩锅,火焰掠过坩埚表面迅速进入烟道,排烟温度在90(TC以 上,因此这种精炼炉不仅热效率低,而且坩埚局部温度过高,经常发生坩锅局部过 烧变形,坩锅寿命大大縮短。甚至坩锅局部因高温烧穿,引起镁燃烧甚至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蓄热式镁精炼炉,具体 是把还原炉产生的粗制镁通过精炼去除杂质的工业窑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蓄热式镁精炼炉包括中心封装有坩锅的长方体形 箱式炉体,炉体两端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空气蓄热室, 炉体两端另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煤气蓄热室;两端空气 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鼓风机和引风机,两端煤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 向器和输气管连接引风机,炉体内在坩锅与配装蓄热室的两端竖壁之间各配装一道 下部密布通气口的通顶式挡火墙。如此设计,其由炉体、挡火墙、空气蓄热室和煤 气蓄热室组成,煤气,空气蓄热室装有蓄热小球(或蜂窝体),并与煤气、空气换向器 连接。工作时如果煤气和空气从左边进入炉内燃烧,右边的换向阀(换向器的进 气阀、出气阀)则为排烟状态,火焰通过挡火墙小孔,火焰被均匀分散,加热精炼 坩锅后,由右边挡火墙小孔进入燃烧室,再经由蓄热室,烟气的余热被蓄热室内的蓄热体吸收后,烟气温度可控制在15(TC以下,经由换向阀、引风机排放。此时换向 阀同时改变方向,空气、煤气由右边换向阔入通过蓄热室,空气、煤气吸收蓄热体 的热能被加热到700—80(TC后,进入燃烧室燃烧,火焰通过挡火墙后被均匀分散, 加热精炼坩锅后进入左边蓄热室,烟气余热被蓄热室的蓄热体吸收后经由换向阀排 放。在设定的时间,换向阀重复换向,煤气、空气即可重复上述燃烧过程。其以冷 发生炉煤气为燃料,利用蓄热体对余热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回收利用,烟气排放温度 由原来的IOO(TC左右,下降至13(TC以下,能耗可降低50%以上,烟尘排放符合《工 业炉窑大气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值。且炉温容易控制,无局部高温,可大大 延长坩埚的使用寿命。适用于所有镁冶炼企业中的镁精炼。作为优化,蓄热室与炉体内空间的通气道高度位于炉体两端竖壁中部,挡火墙 下部密布的通气口在高度上与柑锅底部相对应。如此设计,蓄热室与炉体内空间的 通气口部度位于炉体两端竖壁中部更有利于空气与煤气的充分混合和预燃,火墙下 部密布的通气口在高度上与坩锅底部相对应,则能提高火焰热量利用率,提高热效 率。作为优化,炉体长2-10m、宽1.5-3m,蓄热室与炉体内之间的通气道高度在坩 锅高度l/2以下。如此设计,炉体长2-10m、宽1.5-3m,经济实用性好。蓄热室与 炉体内之间的通气道高度在坩锅高度l/2以下,则与挡火墙下部通气口距离短,有 利于减少挡火墙外火焰滞留时间,减少热量损失。作为优化,所述换向器都有并列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其中联通空气蓄热室的 两端换向器的进气阀通过输气管相通后再联通鼓风机,联通空气蓄热室的两端换向 器的出气阀通过输气管相通后再联通引风机,联通煤气蓄热室的两端换向器的进气 阀通过输气管相通后再联通煤气气源管,联通煤气蓄热室的两端换向器的出气阀通 过输气管相通后再联通引风机。如此设计,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方便换向操作。作为优化,所述换向器的进气阀位于出气阀内侧,所述甘锅为无镍合金坩锅, 所述煤气气源管通过电动调节阀联通低温煤气发生炉,坩锅与两侧挡火墙之间分别 配装有炉内中部温度传感器和炉内顶部温度传感器,鼓风机与输气管之间还串接有 电动调节阀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电连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 出端电连电动调节阀。如此设计,所述换向器的进气阀位于出气阀内侧有利于进气 管保温。所述甘锅为无镍合金坩锅,传热效率高,稳定性强,寿命长。所述煤气气源管通过电动调节阀联通低温煤气发生炉,坩锅与两侧挡火墙之间分别配装有炉内 中部温度传感器和炉内顶部温度传感器,鼓风机与输气管之间还串接有电动调节阀 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电连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电连电 动调节阀,则能以最简单的机构实现可靠的自动控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其它精炼炉相比有以下优点-(1) 、节能本技术精炼炉由于采用了蓄热式燃烧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烟气 中的余热,节能效果明显,单位产量可减少能耗50%以上。(2) 、由于采用了下部有多个小孔的挡火墙,火焰被均匀分散,加热精炼坩锅时 无局部过热,大大提高了坩锅使用寿命。(3) 、烟尘排放符合并低于《工业炉窑大气综合污染排放标准》中的规定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热式镁精炼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蓄热式镁精炼炉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蓄热式镁精炼炉包括中心封装有无镍合金坩锅10的长方体形箱式炉体1,炉体1两端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空气蓄 热室21,炉体1两端另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煤气蓄热室 22;两端空气蓄热室21通过两端换向器3和输气管4连接鼓风机5和引风机6,两 端煤气蓄热室22通过两端换向器3和输气管4连接引风机6,炉体内在坩锅10与配 装蓄热室的两端竖壁之间各配装一道下部密布通气口 70的通顶式挡火墙7。挡火墙 7下部密布的通气口 70在高度上与坩锅10底部相对应。炉体1长2-10m、宽1.5-3m, 蓄热室与炉体1内之间的通气道11高度在坩锅高度1 / 2以下。所述换向器3都有并列的进气阀31和出气阀32,其中联通空气蓄热室21的 两端换向器3的进气阀31通过输气管4相通后再联通鼓风机5,联通空气蓄热室22 的两端换向器3的出气阀32通过输气管4相通后再联通引风机6,联通煤气蓄热室 22的两端换向器3的进气阀31通过输气管4相通后再联通煤气气源管8,联通煤气 蓄热室22的两端换向器3的出气阀32通过输气管4相通后再联通引风机6。所述换 向器3的进气阀31位于出气阀32内侧,所述煤气气源管8通过电动调节阀联通低 温煤气发生炉,坩锅10与两侧挡火墙7之间分别配装有炉内中部温度传感器91和炉内顶部温度传感器92,鼓风机5与输气管4之间还串接有电动调节阀和压力变送 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电连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电连 电动调节阀。权利要求1、一种蓄热式镁精炼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封装有坩锅的长方体形箱式炉体,炉体两端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空气蓄热室,炉体两端另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煤气蓄热室;两端空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鼓风机和引风机,两端煤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引风机,炉体内在坩锅与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镁精炼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封装有坩锅的长方体形箱式炉体,炉体两端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空气蓄热室,炉体两端另一侧各配装一个对称分布的与炉体内空间联通的煤气蓄热室;两端空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鼓风机和引风机,两端煤气蓄热室通过两端换向器和输气管连接引风机,炉体内在坩锅与配装蓄热室的两端竖壁之间各配装一道下部密布通气口的通顶式挡火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张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张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