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182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光的效果,做出区域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该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结构。
技术介绍
虽目前IXD TV用LED背光成本仍高,然其被认为是继笔记型计算机(NB)用LED 背光源后,下一波在LCD TV上主力发展的背光源。尤其是直下式LED背光搭配区域控制 (Local Dimming)技术,其好处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高显示画面对比值、灰阶数、及减少 残影等,为其它背光源难以取代之处。所谓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为IXD显示器背光源可作到不同区域、不同 程度辉度明暗变化的技术之一。一般而言,若欲达到分光效果,基本上目前还是以拼装方式 为主要的方式,也就是将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制作成小尺寸后,再将小尺寸的导光板一片一片的结合。虽然,此种方式可以达到分光效果的控制,但此方式在导光板与导光板的接合处 的接缝处会产生亮线,此亮线不易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采用上述平板式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 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 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本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在导光板上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 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分 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 导光面;还包括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复 数排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 光的效果,做出区域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合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侧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正面示意图。3图5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失,本技术利用一大尺寸的导光板, 并在导光板上制作复数条分光沟槽,以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光的效果,做 出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其上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 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的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的分光沟槽,该分 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并在该本体上形成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另,在本 体一侧上具有一导光部;一光源产生器;该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焊接于该电路板上 的复数排(列)的光条,该光条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LED)所组成,该光源产生器与该本 体组装时,该光源产生器的电路板贴覆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及导 光部的一侧上。请参阅图、图2 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分解及组合外观立体示 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之平板式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1及一光源产生器2。该 导光板1,其上具有一本体11,该本体上具有一入光面12及一出光面13。该入光面12上 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亦即,沿着该入光面12之一维方向上以连续方式延伸)的容置 沟槽14,该容置沟槽14的断面为U形或梯形之任一种。该出光面13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 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分光沟槽15与该容置沟槽14呈相互垂直对应,并在该本体11上 形成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16,该分光沟槽15断面为V形或U形之任一种。另,在本体11 的任一侧或二侧上具有一导光部17,可供将外部的光源导入。该光源产生器2为具有一电路板21及焊接于该电路板21上的复数排(列)的光 条(LIGHT BAR) 22,该光条22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LED) 221所组成。在该光源产生器2 与该导光板1的本体11组装时,该光源产生器2的电路板21贴覆于该本体11的入光面12 上,该光条22则位于该容置沟槽14及导光部17的一侧上。请参阅图3、图4 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侧剖视及正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该导光板1的本体11与光源产生器2组装完成后,可清楚看见该光源产生器 2的光条22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中。当光条22的每颗发光二极管221被点亮时,该光线将 入射于该本体11中,使该本体11的导光面16被点亮,同时该分光沟槽15可以阻止光线由 导光面16投射至另一个导光面16上,让光线能有效被区隔的扩散于该导光面16上。请参阅图5 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之导光板 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为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为不连续 性(亦即,沿着该入光面12之一维方向上以不连续方式延伸)的容置沟槽14。请参阅图6 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之导光板 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容置沟槽14。请参阅图7 是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之导光板 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为连续性 的容置沟槽14。进一步,在于利用分光沟槽(V形)可以达到分光的效果,在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效果展示时,未点亮之导光板方块(LGP block),对应上述小区域的导光面 16,可将相隔点亮之导光板方块所传递出的光线做一有效的区隔。并以上述不同的沟槽搭 配方式,以达到不同的分光效果。上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 即凡依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 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沟槽的断面为U形 或梯形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断面为V形或U 形之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 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 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8.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煌竣钟胜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