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173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包括:一绝缘板,具备一第一表面及对应侧的第二表面;一变压器,具备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数个电容,是设置在该绝缘板上,并与该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呈电性连接;多支灯管,是分别耦接于对应的电容;该数个电容由一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一表面的单一整片铜箔,及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二表面的多片短铜箔所构成,以使该绝缘板形成一排等效铜箔电容,借以使该多支灯管电流平衡且同时达到一次侧及二次侧的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使多支灯管电流平衡的功效,且制作方便且降低成本的功效,具有使用绝缘板铜箔达到一次侧及二次侧隔离的效果,及具有以单一变压器供给电能的方式,一致性的同时驱动多支灯管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灯管的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
技术介绍
冷阴极管(CCFL)或等效灯管因具有高效能及外型轻巧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地使用于显示器(LCD)的背光领域;而现有技术中,该背光模组只需使用单一的冷阴极管,但随着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单灯管的背光已不敷使用,必须在背光模组中使用多支灯管才能达到预期的足够亮度。况且以冷阴管所构成的照明灯具,亦必须使多支灯管才够亮度。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现有一种多灯管的驱动电路10,此电路中每一支灯管或冷阴极管13皆需一个由一次侧线圈111、 二次侧线圈112、磁芯113所组成的变压器ll、以及一电容12。在此电路中提供一低压信号至变压器11的第一侧线圈111,在第二侧线圈122感应产生一高压信号,进而驱动冷阴极管13。图1B所示为图1A所示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板结构图,其是在一印刷电路板20上焊接数个变压器11与电容12,且冷阴极管13是通过印刷电路板20的界面埠耦接至对应的谐振电路。在此电路结构中,该电容器12大部分是由积层陶瓷电容构成,其内部是由多层电介质组成,故其较一般电容器更易于损害。且,组装上必须一个一个的变压器11及电容器12以诸如SMT或焊接等加工方法,将其逐一固定在印刷电路板20的预定位置,如此一来不仅工序繁琐及占用空间,且无法确保其可靠度。虽然,在先前技术(Prior Art)中,亦有使用的电容器12并非如图1B所示的积层陶瓷电容,而是利用电路板的上下导电箔所构成,以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限制及缺点。在数个先前专利中揭示有电容性的印刷电路板,例如1988年公告的美国第4, 775, 573号专利案,揭示有一多层的印刷电路板,其具有导电层及介电层形成在该电路板之上,以作为插置在电子元件的旁路电容。此外,1991公告的美国第5, 010, 641号专利案,揭示一种制造具有介电材料层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介电层是完全地固定于电源层与接地层之间的电路板内。另外,1992年公告的美国第5, 079, 069号专利案,揭示一种包含有电容薄层于电路板内部的电容性印刷电路板,以提供插置在电路板上的元件作为旁路电容。又,2001年公告的中国台湾第466896号专利案,揭示一种利用钻孔及电镀方法将电容设置于印刷电路板内的电容结构,以降低印刷电路板上各配置元件的厚度。此外,中国台湾公告第1296910号专利案,揭示一种将电容元件埋入基板的结构,形成一模组化结构。以上所揭示的这些不同印刷电路板技术,是适用于其特定预期的用途而己;然而,己揭示的此等技术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才能适用于冷阴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要求的特性。图2所示,为现有多支灯管或冷阴极管13的驱动电路图,当AC电源经整流单元14后,提供约380 400VDC的电流至变压器11的一次侧111,经转换成约600VAC的电流由二次侧112经电容12,作为驱动多支冷阴极管13所须电源。而受到相关安全法令规定,该二次侧112与一次侧必须有足够的隔离间距。 一般而言,空间距离约4mm,而延面距离约6.4mm;如此一来,增加变压器11的制作成本及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达到使多支灯管电流平衡的功效,且制作方便且降低成本的功效,具有使用绝缘板铜箔达到一次侧及二次侧隔离的效果,及具有以单一变压器供给电能的方式, 一致性的同时驱动多支灯管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包括 一绝缘板,具备一第一表面及对应侧的第二表面; 一变压器,具备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数个,并与该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呈电性连接;多支灯管,是分别耦接于对应的电容;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电容(Multi-Capacitor)由一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一表面的单一整片铜箔,及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二表面的多片短铜箔所构成,以使该绝缘板形成一排等效铜箔电容(Cx),借以使该多支灯管电流平衡且同时达到一次侧及二、 前述的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其中单一整片铜箔是呈长条形或预定几何型体。前述的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其中绝缘板为一片,其上设有一排等效铜箔电容,且该多支灯管是分别以一端电极耦接于该等效铜箔电容的短铜箔,而另一端电极呈接地型态。前述的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其中绝缘板为一片,且其上设有二排等效铜箔电容,且该多支灯管是分别以二端电极耦接在该二个对应的短铜箔。前述的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其中印刷电板为二片以上,且其上分别设有一排等效铜箔电容,且该多支灯管是耦接在该二个对应的短铜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达到使多支灯管电流平衡的功效,且制作方便且降低成本的功效,具有使用绝缘板铜箔达到一次侧及二次侧隔离的效果,及具有以单一变压器供给电能的方式, 一致性的同时驱动多支灯管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A是现有冷阴极管的驱动电路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冷阴极管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等效铜箔电容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中标号说明20绝缘板21第一表面22第~^表面30变压器31一次侧线圈32二次侧线圈33磁芯40Cx等效铜箔电容41整片铜箔42短铜箔50灯管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 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绝缘板20,具备一第一表面21及对应侧的第二表面22,本实施例中朝上者为第一表面21,朝下者为第二表面22,且该绝缘板20概呈长条形体,其上预定位置可佈列电路或预留有所需空间;亦即该绝缘板20为印刷电路板PCB,但不限定于此。至少一变压器30,是设置在该绝缘板20上,或是外接于绝缘板20皆可,本实施例中是设于该绝缘板20的第一表面21,但不限定于此,其是由一次侧线圈31、 二次侧线圈32及磁芯33所构成。数个电容40,是设置在该绝缘板20上,并与该变压器30的二次侧线圈32呈电性连接;多支灯管50,可为冷阴极管CCFL,但不限定于此,分别耦接于对应的电容40,借此构成一灯管的驱动电路,当电路的操作频率接近变压器30的漏感与电容40所组成的谐振频率时,即可用以启动相对的灯管50点亮。上述驱动电路的构成,属于先前技术(Prior Art),非本技术的专利标的,故不赘述。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数个电容40是由一设置在该绝缘板20第一表面21的单一整片铜箔41、及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二表面22的多片短铜箔42所构成,以使该绝缘板20形成一排等效铜箔电容Cx,亦即图号40所标示的。本实施例的整片铜箔41是呈长条形,但不限定于此,预定几何型体,例如连续曲状形等整片铜箔态样皆可实施。换言之,每一片短铜箔42与该整片铜箔41即构成一个等效铜箔电容Cx,如果短铜箔42为n个,则形成Cx、 Cx2、Cx3……Cxn的数个电容40,借以取代现有的积层陶瓷电容MLCC或是电容性的绝缘板,以使该多支灯管50包含C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多支灯管的电路构造,包括: 一绝缘板,具备一第一表面及对应侧的第二表面; 一变压器,具备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 数个电容,是设置在该绝缘板上,并与该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呈电性连接; 多支灯管,是分别耦接于对应 的电容;其特征在于: 该数个电容(Multi-Capacitor)由一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一表面的单一整片铜箔,及设置在该绝缘板第二表面的多片短铜箔所构成,以使该绝缘板形成一排等效铜箔电容(Cx),借以使该多支灯管电流平衡且同时达到一次侧 及二次侧的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明余宜璋李士意
申请(专利权)人:铼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