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平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67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电流平衡模块,为了使得同一模块中供应给所有被动组件的电流的电流强度能够都相同,使用一电流平衡模块来满足此需求,并使得电流平衡模块中平衡变压器的数量约在被动组件的数量的一半左右,以解决电流平衡模块中结构过于复杂,且平衡变压器的数量会随着被动组件数量的增加亦线性增加的问题。在电流平衡模块中的所有电流路径都会经过二相对应的被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平衡变压器,且这些电流路径都会在电流平衡模块包含的二主变压器提供一组电位相同极性相反的弦波的限制及各平衡变压器之间匝数比都一致的限制下,具有相同的电流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平衡模块,尤指一种使用较少平衡变压器的电流 平衡模块。
技术介绍
在一般使用大量灯管做为背光模块的发光源的液晶电视中,通常都会 需要一个主变压器来同时提供液晶电视中的灯管所需要的电源。为了让液 晶电视中的多个灯管发光亮度一致,因此需要让流经每一根灯管的电流强 度尽量能够相同。但是由于每一根灯管本身在制程中可能也会出现极小的 差异,因此造成多个灯管之间的阻抗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阻抗上的差异,将使得流经多个灯管的电流不相同,而造成多个灯管106的发光强 度与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因此也会影响到观看者的观看质量。针对上述问 题, 一般的做法是对液晶电视中的灯管附加较多平衡用的变压器,以达到 均衡电流强度的效果,然而在液晶电视中增加平衡用变压器的数量会增加 设计电视本身机构的成本,甚至也增加电视本身的体积以及所消耗的功 率。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配备有平衡用变压器以平衡液晶电视中 灯管所流经的电流强度的电流平衡模块100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电流 平衡模块100包含一主变压器102,多个电容104, 一一对应于多个电容 104的多个灯管106,以及一一对应于多个灯管106的多个平衡变压器108。 主变压器102用来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更高的电压,以点亮灯管106。电容104用来滤除主变压器102所输出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及谐波成分。平衡 变压器108是以1: 1的匝数比(或线圈比)来控制流经每一灯管106的电 流强度,以使得流经每一灯管106的电流强度能够平衡。然而,如图l所 示,每一灯管106都需要一个平衡变压器108来搭配以平衡流经的电流, 在体积与成本上的需求都会是负担,而且随着灯管106数量的增加,这样 的负担也只会越来越严重。请参阅图2,其为另一种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电流平衡模块的示意图, 其中图2的电流平衡模块是揭露于美国专利第6, 781, 325号中。如图2 所示,直流电压源200是用来提供直流电压信号至全桥电路202,并透过 全桥电路202将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方波信号,及通过变压器204转换电压的电位。后续连接于变压器204的输出端的多个电容q、 c2、 c、…、^是个别串接于多个对应的灯管e^A、 ^^、 ee&、…、CC^,并以多个平衡变压器(或称共模变压器)cq、 cq、 cc:3、…、cr"一来加以平衡流经多个灯管cc"" CCF、 CCF、…、cci^的电流。最后并使用被动组件模块220来接收一回授信号,且全桥电路202中的控制器依据回 授信号来输出电压。如此一来,图2所示的电流^与A的电流强度会相等, 电流^与^的电流强度也会相等。然而,虽然图2中所揭露的现有技术可在一定程度的内平衡流经多个灯管cc^A、 cc^、 ca^、…、cc""的电流的电流强度,但是部分的电流路径所经过的平衡变压器的数量并不一 致,因此会稍微影响到平衡电流模块的电流平衡效果。甚者,由于电流平 衡模块的设计过于复杂,所使用的组件体积也会随着灯管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仍然无法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是提供一种电流平衡模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模块,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揭露的电流平衡模块其设计过于复杂且组件 数量和体积随着灯管增加而亦大量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电流平衡模块包含 一第一变压组件、 一第二变压组件、多个 第一被动装置、多个第二被动装置、及多个第三变压组件。该第一变压组 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二变压组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 与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二电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 的第二输入端,且该第二电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 的第一输入端。该多个第一被动装置中,每一第一被动装置的第一端是耦 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该多个第二被动装置中,每一第二被 动装置的第一端是耦接于该第二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被动装置 的第二端是耦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被动装置的第二端。该多个第三变压组件 中,每一第三变压组件的一侧与相对应的该第一被动装置及该第二被动装 置串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流平衡模块。该电流平衡模块包含一第一变压组 件、 一第二变压组件、二第一被动装置、二第二被动装置、及一第三变压 组件。该第一变压组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二变压组 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二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耦接 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且该第二变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耦接于 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该二第一被动装置中,每一第一被动装置 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该二第二被动装置中,每 一第二被动装置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且该第二 被动装置的第二端耦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被动装置的第二端。该第三变压组 件的一侧与相对应的该第一被动装置及相对应该第二被动装置串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流平衡模块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流平 衡模块的设计过于复杂且组件数量和体积随着灯管增加而亦大量增加的 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配备有平衡用变压器以平衡液晶电视中灯管所流经的电流强度的电流平衡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第6, 781, 325号所揭露的电流平 衡模块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流平衡模块的示意图,其中所使用的平衡变 压器的数量仅为灯管数目的一半再减一;图4为图3所示的电流平衡模块在平衡变压器的数量只有一个的状况 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另一电流平衡模块的示意图,其中所包含的平 衡变压器的数量为电流平衡模块所使用的灯管的数量的一半;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将图4所述的电流平衡模块中平衡变压器的位置设置 于相对应的一第一电容与相对应的一灯管之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将图3所揭露的电流平衡模块所使用的平衡变压器的设置位置 改至相对应的一第一电容与相对应的一第一灯管之间的示意图;图8为将图5所揭露的电流平衡模块中所包含的平衡变压器改设置于 相对应的一第一电容与相对应的一第一灯管之间的示意图;图9为将图3中所示的电流平衡模块中将第二主变压器反接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电流平衡模块 200 直流电压源102、 204、 302、 304、 402、 404、 502、 504、 602、 604、主变压器702、 704、 802、 804104、 312、 314、 412、 414、 512、 514、 612、 614、 712、电容714、 812、 814、 C,、 C2、 C3、、 C 106、 306、 308、 406、 408、 506、 508、 606、 608、 706、灯管708、 806、 808、 CCF丄,、COT2 、 CCF丄3、…、CCF丄"108、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CC, 、 CC2 、 CC3 、…、平衡变压器202 全桥电路 220 被动组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流平衡模块300的示意图,其中 电流平衡模块300所使用的平衡变压器的数量仅为灯管数目的一半再减 一。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平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变压组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 一第二变压组件,包含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二电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且该第二电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 多个第一被动装置,每一第一被动装置的第一端是耦接于该第一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 多个第二被动装置,每一第二被动装置的第一端是耦接于该第二变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被动装置的第二端是耦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被动装置的第二端;及 多个第三变压组件,每一第三变压组件的一侧与相对应的该第一被动装置及该第二被动装置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顺洪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硕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