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坞之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949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充坞之夹持装置,用以夹持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底座。夹持装置包含一拨动件、一压制件、及一固定件。拨动件直接或间接地枢设于底座,且可旋转于一释放位置及一夹持位置。拨动件具有一拨片,延伸至底座上。当可携式电子装置被放置于底座时,可携式电子装置压制拨片使拨片朝向底座之上表面接近而带动拨动件朝向夹持位置转动。压制件可被固定件推动,于拨动件上滑动以对可携式电子装置施予朝向底座之正向力,而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操作方式简单,而且使用者不需要反复确认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否放置于正确位置,也不需要自行操作拨动件或压制件即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固定于底座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夹持机构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于扩充坞之夹 持机构。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超可 携计算机(Ultra Mobile PC,UMPC)、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可携式导航产品 (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 PND),其发展以轻薄短小为设计目标,因此许多功能被移 除或是简化,以达到可携式电子装置对于尺寸小、重量轻之要求。扩充可携式电子装置功能之方式,为电性耦接可携式电子装置至一扩充坞。扩充 坞用以提供额外之功能或电力来源,并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其上,以方便在移动载具中, 例如车辆中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扩充坞包含底座(Cradle)、电接头、及固定装置。其中底座用以承载可携式电子装 置于其上,电接头用以电性耦接底座及可携式电子装置,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透过底座取得 扩充之功能。固定装置用以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底座上,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因振动而位 移,导致电接头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电性接触不良,或是可携式电子装置自底座脱落。中国台湾专利TW575206、美国专利US7139168、及US7405929分别提出不同的固定 装置。前述固定装置分别包含一卡勾,设置于底座上,透过一导引孔突出于底座之上表面, 且可相对于底座进行线性移动。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底面设置一对应卡勾之扣孔。当可携式 电子装置放置于底座上,且电性耦接于电接头之后,卡勾同时插入扣孔中,并横向移动以钩 住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而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脱离底座。然而,前述之先前技术中,卡勾仅可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脱离底座,并无提供朝向 底座之正向力。若卡勾及扣孔之零件公差过大时,可携式电子装置仍可相对于底座100产 生相对位移。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及扩充坞承受振动时,可携式电子装置将会相对于底座往 复移动,导致连接部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电性接触不良,甚至造成电接头损坏。此外,于前 述之先前技术中,卡勾钩住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后,必须再以另一卡掣机构固定卡勾,避免卡 勾位移脱落而无法钩住可携式电子装置。卡掣机构的存在代表固定装置的组件数增加,使 固定装置结构变得复杂。
技术介绍
中的固定装置无法提供正向压力压制可携式电子装置于扩充坞上。虽可 携式电子装置被固定于扩充坞,但可能因为零件公差,致使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扩充坞之间 仍存在微小间隙,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接受振动之后会相对于扩充坞进行微量往复位移。 前述微量往复位移可能致使扩充坞之连接端口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出现电性接触不良 现象,甚至连接端口将因承受往复施力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坞之夹持装置。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扩充坞之夹持装置,用 以夹持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底座。夹持装置包含一拨动件、一压制件、及一固定件。拨动 件直接或间接地枢设于底座,可旋转于一释放位置及一夹持位置,且拨动件具有至少一拨 片,延伸至底座上。当可携式电子装置被放置于底座时,可携式电子装置将压制拨片朝向底 座之上表面接近,而带动拨动件朝向夹持位置转动。当拨动片朝向释放位置转动时,拨片远 离底座之上表面。压制件滑动地设置于拨动件,随拨动件之转动移动至可携式电子装置上。 压制件可被固定件推动,而于拨动件上朝向可携式电子装置滑动,以对可携式电子装置施 予一朝向底座之正向力。固定件于压制件压制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后,可进一步固定压制 件,从而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底座上。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之功效在于,压制件可进行一线性移动,而对可携式 电子装置施加朝向底座之正向力,因此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对于底座往复位移产生振 动。此外,于放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底座之过程中,拨动件之拨片可被可携式电子装置所 压制,而自然带拨动件及压制件移动。因此,只要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于正确的相对位 置,压制件即可移动至对应的位置,以进一步被固定件推动以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使用者 不需要反复确认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否放置于正确位置,也不需要自行操作拨动件或是压制 件,因此本技术更具备操作方式简单之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之扩充坞。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立体图,揭示盖体分离之状态。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立体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爆炸图。图5及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部分组件之侧视图。图7及图8为第一实施例中,部分组件之前视图。图9、图10、及图11为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剖视图,揭示该夹持装置夹持可 携式电子装置之状态。图1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剖视图,揭示弹性组件维持拨动件 于释放位置。图1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之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之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300之扩充 坞,包含一底座100及一夹持装置200。底座100用以承载一可携式电子装置300,且底座 100具有一或复数个电接头110,用以电性耦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300,以扩充可携式电子 装置300之功能,或是由底座100供应电力至可携式电子装置300。前述之可携式电子装置300可为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 超可携计算机(Ultra Mobile PC,UMPC)、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可携式导航产品 (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PND)。夹持装置200设置于底座100,用以夹持可携式电 子装置300,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300而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300由底座100脱落,或是因为振动产生的微小位移导致电接头Iio与可携式电子装置300之间接触不良。再参阅图1所示,夹持装置200设置于底座100上表面,且接近底座100上表面之 边缘。当可携式电子装置300被放置于底座100之上表面后,夹持装置200夹持可携式电 子装置300边缘之对应结构上,以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300。再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夹持装置200包含一基座、一拨动件220、一压制件 230、及一固定件240。基座包含一枢接部211及一盖体212。枢接部211设置于底座100之上表面,盖体 212设置于底座100之上表面且覆盖于枢接部211上。盖体212具有一第一开孔212a及至 少一第二开孔212b,其中第一开孔212a位于盖体212之顶面,而第二开孔212b位于盖体 212之侧面且朝向底座100。拨动件220位于盖体212中,且拨动件220包含一连接部221、至少一导引部 222 (本实施例为二导引部222)及二拨片223。连接部221为一狭长型板体,导引部222分 设于连接部221之二端。各导引部222亦为狭长型构件,且二导引部222互相平行。二导引 部222分别以枢接于基座之枢接部211,使拨动件220透过基座而间接地枢接于底座100。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拨动件220可转动于一夹持位置C及一释放位置R。 各拨片223分别垂直地延伸于各导引部222之一端,且穿过盖体212之第二开孔212b。当 拨片223朝向底座10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充坞之夹持装置,用以夹持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夹持装置包含:一拨动件,枢设于该底座,可旋转于一释放位置及一夹持位置,且该拨动件具有至少一拨片,延伸至该底座上;一压制件,滑动地设置于该拨动件,且该拨动件位于该夹持位置时,该压制件位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上;及一固定件,其固定于该压制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