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93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片状金属导电片,其中,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包覆有一层用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金属外壳相接触的金属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电路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4月9日公开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 US2009/0093136A1号所揭示的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若干 金属导电片以及位于金属导电片后方的若干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包括焊接至电路板上的 尾部以及突伸在电路板上方的接触部。该连接器直接在电路板上设置金属导电片代替导电 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这样节约了制造成本,另外,由于电路板的厚度较小,因此可进 一步减小连接器的体积。然而,该连接器上未设置屏蔽装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并且连接器带有静电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排除。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 相对接,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连接器相 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片状金属导电片,其 中,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包覆有一层用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金属外壳相接触的金属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覆在对接部下表面的金属膜可以 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金属外壳相接触以将连接器上的静电排除掉,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 放电,起到很好地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包括电路板1、安装在电路板1上的 弹性端子2、绝缘块3、包覆在电路板1及绝缘块3上方的金属壳体5以及包覆金属壳体5 与电路板1的外壳4。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电路板1包括主体部10以及自主体部10前端向前延伸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的对接部11。主体部10的上表面镶埋成型有排布成一 排的若干片状金属焊接片12,该金属焊接片12—般为铜箔,主体部10在金属焊接片12的 前方设有一对上下贯穿的卡槽16。对接部11的上表面镶埋成型有排布成一排的若干金属 导电片13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对接部11在金属导电片13的后方设有排布成一排的若 干收容槽14,对接部11的下表面包覆有一层金属膜15,该金属膜15可与对接连接器金属 外壳上的金属弹片相接触以将连接器100外壳上的静电排除掉,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屏蔽 效果。弹性端子2包括焊接在电路板1的金属焊接片12上的尾部23、收容在电路板1的 收容槽14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弹性接触部21以及连接接触部21与尾部23的连接 部22。弹性端子2的接触部21收容在收容槽14内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接触部21的弹性。 弹性端子2的连接部22自接触部21的后端向上弯折后再向后延伸,弹性端子2的尾部23 自连接部22的后端向下弯折后再向后延伸。绝缘块3上设有固持槽32,弹性端子2的连接 部22组装在绝缘块3的固持槽32内,连接部22的两侧设有若干突起225与绝缘块3上的 固持槽32相配合,从而可将连接部22更好地固持在绝缘块3上。绝缘块3的前端设有若 干收容接触部21的开槽33,不仅为接触部21的上下移动提供空间,而且可将接触部21的 移动空间限制在开槽33内从而防止接触部21过度变形。弹性端子2与金属导电片13的 排布符合USB3. 0传输标准,弹性端子2的接触部21与金属导电片13共同排布于对接部11 的上方且分别排布成前后不同的两排,其中,金属导电片13排布在前排,弹性端子2的接触 部21排布在后排。金属壳体5包覆在电路板1的对接部11及绝缘块3的上方,其包括位于对接部11 上方的顶壁51以及自顶壁51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52,该两侧壁52的下端形成一开 放的空间,即金属壳体5的下端开放,未形成底壁。两侧壁52的后端向下延伸有卡持在电 路板1的卡槽16内的卡持片56,从而可将金属壳体5很好地固持在电路板1上。金属壳 体5的顶壁51上设有一对卡孔512可供对接连接器上的弹片卡持以将连接器100上的静 电排除掉,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外壳4包覆在电路板1及金属壳体5外围,外壳4上设有收容电路板1及金属壳 体5的收容空间42,从而可将电路板1、绝缘块3及外壳4更好地固持在一起。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直接在电路板1上设置金属导电片 13及弹性端子2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一方面,由于金属导电片13直接嵌入电路板1上代 替导电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这样不仅节约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嵌入电路板1上的 金属导电片13不易变形,充分保证了连接器100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电路板1的厚度 较小,因此,可降低连接器100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通过设置金属壳体5与金属膜15共同包覆电路板1的对接 部11,由于金属膜15包覆电路板1对接部11的下表面,金属壳体5无需再设置包覆对接部 11下表面的底壁,因此,该金属壳体5与金属膜15在达到很好的屏蔽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 降低了连接器100的厚度,使连接器100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在将弹性端子2焊接在电路板1上之前,先将弹性端子2的 连接部22组装在绝缘块3的固持槽32内,如此设置,可实现成排定位弹性端子2,不仅便于 弹性端子2的焊接部23在焊接过程中的准确定位,而且可防止弹性端子2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其连接部23发生变形。 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不仅可以是USB插头连接器或USB插座连接器,也可以是U盘等移动存储装置。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凡 是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 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片状金属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包覆有一层用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金属外壳相接触的金属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包覆对接部上方的金 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对接部上方的顶壁以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 所述两侧壁的下端形成开放的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卡槽,所述金属壳体的 两侧壁向下延伸有卡持在卡槽内的卡持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块以及固定在绝 缘块上并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若干弹性端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弹性端子 包括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尾部、突伸在对接部上方且排布在金属导电片后方的弹性接触部以 及连接接触部与尾部并组装在固持槽内的连接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与金属导电片的排布符合 USB3. 0传输标准。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主体部上设有片状金属焊 接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片状金属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包覆有一层用以与对接连接器上的金属外壳相接触的金属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郑启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