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尤其涉及车顶结构、车体及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1、轨道列车的车体结构由车顶及其相连的侧墙等部分构成,在传统材料选择中,车体主要采用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其中铝合金因其较低密度和重量,广泛应用于城际列车、动车组以及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碳钢和不锈钢则多用于大型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随着对车辆系统节能效率越来越高的需求,寻求比铝合金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材料用于车体结构成为轨道交通制造业研发方向,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以其高强度和低密度的特性,在车辆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同时,由于传统车顶结构通常由平行设置的两条车顶侧边梁以及焊接于两条车顶边梁之间的若干组弯梁组成,在梁的布局上未能充分考虑载荷分布路径,在车顶强度需求下进一步加重了车顶结构的重量。
3、因此,为了迎合轨道列车车体轻量化的设计需求,目前亟需一种新型轻量化的车顶结构,以有效减轻车体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轻量化的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轻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还包括密封凹槽(33),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翻边(311)和所述第二外翻边(321)上,适用于与所述车顶设备的密封条配合,以密封所述车顶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边梁(1)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每个所述侧边梁(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梁模块(2)包括至少两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间隔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梁(1)之间的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还包括密封凹槽(33),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翻边(311)和所述第二外翻边(321)上,适用于与所述车顶设备的密封条配合,以密封所述车顶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边梁(1)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每个所述侧边梁(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梁模块(2)包括至少两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间隔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梁(1)之间的弯梁(21)和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梁(21)之间的加固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翻边(311)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部(11)之间,及所述第二外翻边(321)与相邻的所述弯梁(21)之间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包括多个支撑纵梁(22),间隔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梁(2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仁法,宋忠超,徐琦,龚振,田洪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