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7314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其包括第一镜片阵列、第二镜片阵列及夹设于该第一、第二镜片阵列之间的间隔片阵列。该第一镜片阵列包括多个第一镜片及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该第二镜片阵列包括多个第二镜片及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该间隔片阵列包括多个透光孔、至少一个第三对位结构及至少一个第四对位结构。该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三对位结构、第二对位结构与第四对位结构分别相互配合,以使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透光孔的中心轴重合,从而减小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偏心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涉及一种晶圆级(wafer level)镜头模组阵列。
技术介绍
一般的镜头模组主要包括镜片组、容纳镜片组的镜筒、影像感测器和镜座,影像感 测器设置在镜座内,镜座容纳可旋转的镜筒。但是,该镜头模组一般体积较大。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的 结合,更是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市场对小型化镜头模组的需求增加。目前小型化镜头模组多采用晶圆级镜片,其一般是利用精密模具制造出微型镜片 阵列,然后与硅晶圆制成的影像感测器电连接、封装,然后切割,得到的每一小单元都是一 个晶圆级的相机模组。然而,得到的相机模组也常常因两个镜片的光轴并不重合而出现偏 心情况,偏心的存在严重影响该相机模组所拍摄影像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偏心的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一种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包括第一镜片阵列、与该第一镜片阵列叠置的第二镜片 阵列及夹设在该第一镜片阵列与该第二镜片阵列之间的间隔片阵列。该第一镜片阵列包括 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镜片区及第一非镜片区。该第一镜片区具 有多个第一镜片。该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非镜片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该第二镜 片阵列包括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基板。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 镜片区及第二非镜片区。该第二镜片区具有多个第二镜片。该第二表面的第二非镜片区设 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该间隔片阵列为具有透光孔区及非透光孔区的板体。该透光 孔区具有多个透光孔。该非透光孔区具有靠近该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及靠近该第二表面的 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的非透光区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对位结构。该第四表面的非透光区设 有至少一个第四对位结构。该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三对位结构、第二对位结构与第四对位结 构分别相互配合,以使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透光孔的中心轴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的第一镜片阵列、第二镜片 阵列及间隔片阵列均具有对位结构,从而使得该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的一个第一镜片的光 轴、第二镜片的光轴及间隔片的透光孔的中心轴重合,减小了产生偏心的可能,提高了由此 阵列得到的镜头模组的成像品质,进而提高了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的成像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其具有间隔 片阵列。图2是沿图1的II-II剖开后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间隔片阵列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3的V-V剖开后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10,其包括第一 镜片阵列21、与第一镜片阵列21叠置的第二镜片阵列23以及夹设于该第一镜片阵列21和 该第二镜片23阵列之间的间隔片阵列25。该第一镜片阵列21包括一个具有第一表面211的第一基板212。该第一基板212 具有第一镜片区213及第一非镜片区214。该第一镜片区214具有多个第一镜片215。该 第一表面211的第一非镜片区21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216。该第一非镜片区214 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一镜片区213的第一周边区217及一个位于该多个第一镜片215之间的 第一中央区218。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对位结构216为贯穿该第一基板212的圆形通孔,且 其个数为两个,均设在该第一表面211的第一周边区217上。当然,该第一对位结构216也可以为方形通孔、三角形通孔、凹陷或凸起等其它对 位结构。当然,该第一对位结构216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当然,该 多个第一对位结构216也可以均设在该第一中央区218上,也可以部分设在该第一周边区 217,部分设在该第一中央区218上。该第二镜片阵列23包括具有第二表面231的第二基板232。该第二表面231与 第一表面211相对。该第二基板232具有第二镜片区233及第二非镜片区234。该第二镜 片区233具有多个第二镜片235。该第二表面231的第二非镜片区234设置有至少一个第 二对位结构236。该第二非镜片区234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二镜片区233的第二周边区237 及一个位于该多个第二镜片235之间的第二中央区238。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对位结构236 为贯穿该第二基板232的圆形通孔,且其个数为两个,均设在该第二表面231的第二周边区 237 上。当然,该第二对位结构236也可以为方形通孔、三角形通孔、凹陷或者凸起等其它 对位结构。当然,该第二对位结构236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当然, 该多个第二对位结构236也可以均设在该第二中央区238上,也可以部分设在该第二周边 区237,部分设在该第二中央区238上。请一并参阅图3,该间隔片阵列25为具有透光孔区251及非透光孔区252的板体。 该透光孔区251具有多个透光孔253。该非透光孔区252具有靠近该第一表面211的第三 表面254及靠近该第二表面231的第四表面255。该第三表面254的非透光孔区252设有 至少一个第三对位结构256。该第四表面255的非透光孔区252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对位结 构257。该非透光孔区252具有围绕该透光孔区251的第三周边区258及位于该多个透光 孔253之间的第三中央区259。该第一对位结构216与第三对位结构256、第二对位结构 236与第四对位结构257分别相互配合,以使第一镜片215、第二镜片235及透光孔253的 中心轴重合。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对位结构256及第四对位结构257均为贯穿该间隔片阵 列25的圆形通孔,且个数为两个,同轴,均设在第三周边区258。当然,该第三对位结构256也可为方形通孔、三角形通孔、凹陷或者凸起等其它对位结构。当然,该第三对位结构256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当然,该多 个第三对位结构256也可以设在第三中央区259,也可以部分设在第三周边区258,部分设 在第三中央区259。当然,该第四对位结构257也可为凹陷或者凸起等其它对位结构。当然,该第四对 位结构257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当然,该多个第四对位结构257也 可以设在第三中央区259,也可以部分设在第三周边区258,部分设在第三中央区259。当然,该第三对位结构256与该第四对位结构257也可以不同轴。当然,若该第一对位结构216、第二对位结构236、第三对位结构256及第四对位结 构257的个数均为一个时,该第一对位结构216、第二对位结构236、第三对位结构256及第 四对位结构257分别位于第一中央区218、第二中央区238、第三中央区259及第三中央区 259的正中央也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对位目的。当然,若第一对位结构216为“十”、“E”或“中”字形通孔,那末该第三对位结构256 为“一”或“口”字形通孔也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该间隔片阵列25还具有多个分别围绕该多个透光孔253的环形内壁260。为了防 止光线经第一镜片215及第二镜片235反射后进入影像感测器,从而形成眩光,造成影像模 糊,该环形内壁260上设有铬层261,以减少形成眩光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其包括:第一镜片阵列,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镜片区及第一非镜片区,该第一镜片区具有多个第一镜片,该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非镜片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与该第一镜片阵列叠置的第二镜片阵列,其包括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基板,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镜片区及第二非镜片区,该第二镜片区具有多个第二镜片,该第二表面的第二非镜片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间隔片阵列,该间隔片阵列夹设于该第一镜片阵列与该第二镜片阵列之间,其为具有透光孔区及非透光孔区的板体,该透光孔区具有多个透光孔,该非透光孔区具有靠近该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及靠近该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的非透光区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对位结构,该第四表面的非透光区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对位结构,该第一对位结构与第三对位结构、第二对位结构与第四对位结构分别相互配合,以使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透光孔的中心轴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泰成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