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6006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固定座、传感器以及驱动器,该固定座与传感器均设置于该支架上,该固定座用于放置致动器,该支架可转动并改变该致动器的姿态,在检测过程中,转动该支架使致动器的镜头处于朝上、朝下以及横向三种姿态,该驱动器电连接于该致动器上以驱动该致动器内的镜头移动对焦,该传感器感测该致动器的镜头处于朝上、朝下以及横向时镜头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其中上述三种姿态的测试顺序可以任意调换,在任意一种姿态下的测量过程中,该致动器驱动镜头移动对焦,该传感器感测镜头在移动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依在各姿态下所感测的位移量判定该致动器是否合格。以上检测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全自动化,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数字影像技术得以 迅速发展,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附有数字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个人数 字助理(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也在快速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 为提升相机的性能,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必须提升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的精密 性。 一般相机对焦系统包括一致动器,如压电马达、步进马达、音圈马达等,及一安装于该致 动器内并由该致动器驱动而伸縮移动对焦的镜头,一般镜头对焦的位移最大值约在300 400微米,使得影像之对焦距离从无穷远处至约IO厘米处,由于相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多 种不同的姿态,如最常用的横向放置与纵向放置,因此要求相机在不同的姿态下均要达到 一定的精密度,如此需要在不同姿态下检测相机致动器驱动镜头对焦过程中位移的精密 性,以保证其在不同使用状态下均具有高度的精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多方位检测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的检测装置及检测 方法。 —种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自动对焦过程中镜头在致动器驱动 下的位移量,包括支架、固定座、传感器以及驱动器,该固定座与传感器均设置于该支架上, 该固定座用于放置致动器,该支架可转动并改变该致动器的姿态以实现在不同姿态下测量 镜头对焦的位移量,在检测过程中,该驱动器电连接于该致动器上以驱动该致动器内的镜 头移动对焦,该传感器感测该致动器的镜头在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 —种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自动对焦过程中镜头在致动器的驱动 下的位移量,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支架;将一带有镜头的致动器与一传感器分别固定于该支 架的不同位置上;转动该支架使致动器的镜头处于朝上、朝下以及横向三种姿态,并分别测量 镜头处于朝上、朝下以及横向时镜头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其中上述三种姿态的测试顺序可以 任意调换,在任意一种姿态下的测量过程中,该致动器驱动镜头移动对焦,该传感器感测镜头 在移动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依在各姿态下所感测的位移量判定该致动器是否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利用可旋转的支架带动致动器转动改变 致动器镜头的姿态,通过简单地旋转支架实现镜头在不同姿态下在致动器的驱动下对焦过 程中的位移量的检测,程序简单,可实现低成本和全自动化的检测。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固定座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致动器放置于固定座内的位置姿态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固定座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检测过程中致动器镜头朝上的示意图。 图6为检测过程中致动器镜头朝左的示意图。 图7为检测过程中致动器镜头朝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9为图8中检测镜头位移量的具体流程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 进一步说明。 如图l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一底座10,一支架20,一固定座30、一传感器40、一 控制器50、一马达60以及一驱动器70。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致动器100 (参图5至图7)内的镜头在不同姿态下由该致动器ioo驱动对焦的过程中的位移量是否符合要求来判断该致动器IOO是否为合格产品。鉴于相机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常用即为横向放置与纵向 放置,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镜头在横向与纵向姿态下,即包括镜头朝上、镜头朝下、镜头横 向三种姿态下,致动器100驱动镜头伸縮移动的位移量来判断致动器100是否合格。若其 中任意一次检测结果为不符合要求,则表示该致动器100为不合格产品,应当结束检测,剔 除该产品,反之,若以上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则表示该致动器ioo为合格产品,结束 检测。下面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 其中底座10呈平板状,形成有一水平的上表面12。支架20装设于该底座10的上 表面12上,固定座30与传感器40均设置于支架20上,该固定座30用于放置待检测的致 动器100,该驱动器70电连接于马达60与致动器100上,控制器50则电连接于该传感器 40。为简化图示,以上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在图示中并未示出,可以理解地,各元器件 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可通过简单的导线连接实现。对每一检测姿态,首先由该驱动器70驱动 马达60旋转进而通过枢轴80带动支架20旋转至特定的待检测姿态,然后该驱动器70通 过致动器100驱动镜头伸縮移动对焦,此时由传感器40感测对焦过程中镜头的位移量,控 制器50则电连接于该传感器40上并根据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输出信号,根据该信号则可 判断出致动器100在该特定姿态是否合格,当在某一特定姿态合格后,则再次由驱动器70 驱动马达60旋转并带动支架20转动改变致动器100的姿态,继续进行检测。 支架20包括一竖直的支撑部22以及一连接于该支撑部22上的操作部24。该支 撑部22与操作部24均呈板状,其中该支撑部22与底座10相垂直并固定于底座10的上表 面12上,操作部24通过一枢轴80连接于该支撑部22的顶端,该枢轴80与该操作部24为 固定连接,如干涉配合,卡扣配合,从而该操作部24可与枢轴80同步转动。该实施例中,马 达60设置于该操作部24的后方,为一伺服马达,从而利用伺服马达高精度的姿态、速度、转 矩、定位及通讯控制实现致动器100测量姿态的精确定位。该枢轴80即为马达60的输出 轴。可以理解地,当安装的位置受到限制时,马达60可以设置于远离该操作部24的位置, 此时该枢轴80可为一与马达60分离的元件,通过其他元器件,如齿轮等与马达60的输出轴相连接或直接连接于马达60的输出轴上,从而实现远距离传输。 固定座30与传感器40分别设置于该操作部24的两端。该传感器40可为非接触 式的镭射位移传感器或接触式的电容式传感器。 如图2至图4所示,该固定座30包括一底板32与一盖板34,该底板32的一侧(图 2与图3中为后侧,图4中为右侧)的两端分别向上凸设一凸块320,该两凸块320之间设 一连接杆322,该底板32与设有凸块320相对的一侧(图2与图3中为前侧,图4中为左 侧)的外侧面321向外凸出形成一凸耳324。该底板32中央向上凸设有若干定位柱326, 所述定位柱326呈分离设置,定位柱326之间形成一方柱状的容置空间90,用于放置致动器 100,该容置空间90内设有若干插销328,所述插销328的顶端微凸出于底板32之上,低于 定位柱326的顶端,插销328的底端则穿过该底板32,所述插销328由可导电材料制成。 该盖板34包括与底板32相对的一本体340及一扣合部342。其中该本体340对 应底板32的连接杆322的一侧形成有穿孔(未标号),该穿孔供底板32的连接杆322穿设 从而将盖板34连接于该底板32上,并使该盖板34可绕该底板32的连接杆322转动使该 盖板34打开(图2、图3)以放置致动器100或在致动器100放置好后合上(图4)。该本 体340的中央对应底板32的容置空间90的位置形成一通孔346,从而在检测过程中,传感 器40所发出的检测信号可透过该通孔346直接到达放置于该固定座30内的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自动对焦过程中镜头在致动器驱动下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固定座、传感器以及驱动器,该固定座与传感器均设置于该支架上,该固定座用于放置致动器,该支架可转动并改变该致动器的姿态以实现在不同姿态下测量镜头对焦的位移量,在检测过程中,该驱动器电连接于该致动器上以驱动该致动器内的镜头移动对焦,该传感器感测该致动器的镜头在对焦过程中的位移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宽腾杨君贤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