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929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电路板,将图像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再将固态镜头的基座背面黏贴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位于图像传感器上方,所述固态镜头的基座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基座内部配置有多个镜片,再将液态镜头配置于所述凸出部上方,液态镜头上配置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接着,将中空盖体盖于液态镜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上,使所述盖体与固态镜头稳固结合,在盖体盖于所述基座后,使部分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一端外露;最后,将外露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在确认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电路板呈电连接时,即完成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态镜头,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对焦的液态镜头 模块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相机的镜头是整台相机的灵魂之窗,即使已经进入手机照相的时 代,玻璃镜头仍然是市场主流。但随着科技不断创新,目前已有液态 镜头问世。这种液态镜头运用液体成像原理,没有机械零件,且液体 不会混融,可以用电流直接驱动,并通过电压的变化调整液体的表面 张力,就可以自动聚焦和变焦。由于液态镜头聚焦快而精确、体积小、耗电量少,非常适合用在 手机、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网络摄影机、车用 摄影机和医疗仪器等产品的照相模块上,再加上它的成本低廉,目前 已被广泛使用。传统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如图1和2所示,如步骤 100a,准备电i 各^反la。步骤102a,将图像传感器2a电连接于电路板la上。步骤104a,准备基座3a,将基座3a背面翁贴于电路板la上。基 座3a上具有穿孔31a,穿孔31a内壁上设有螺紋311a。基座3a正面 上设有多个与穿孔31a相邻的扣接部32a。基座3a的一侧面上凹陷有 凹陷部33a,凹陷部33a中凸设有凸块331a。步骤106a,将具有螺紋41a的固态镜头4a(包含多个镜片及套筒) 锁入基座3a的穿孔31a中。步骤108a,再准备液态镜头5a,将液态镜头5a、第一电极51a 及第二电极52a配置于固态镜头4a的上方及侧面。步骤110a,将中空盖体6a罩住液态镜头5a、第一电极51a及第二电极52a,并与基座3a结合。盖体6a正面设有通孔61a,盖体6a 的两側面上设有多个扣接槽62a,扣接槽62a供基座3a的扣接部32a 扣接,使盖体6a稳固结合在基座3a上,并将固态镜头4a及液态镜头 5a罩住。而盖体6a另 一侧所延伸的盖板63a盖于基座3a的凹陷部33a 中,使第一电极51a及第二电极52a—端的弯折电极端511a、 521a延 伸于盖体6a外部。步骤112a,将外露的弯折电极端511a、 521a与电路板la电连接。 步骤114a,确认第一、第二电极51a、 52a与电路板la电连接, 可对电路板la通电,第一电极51a与第二电极52a即可将电源传输至 液态镜头5a上,使液态镜头5a内部的液体变动,便可以确认第一电 极51a及第二电极52a与电路板la呈电连接,即完成液态4竟头自动对 焦模块的组装。由于上述的固态镜头4a与基座3a以螺紋旋转方式锁入调焦,在 组装过程中易产生微尘,从而使质量良率降低。再加上固态镜头4a 与基座3a非一体成形,而多了一个镜片的套筒(固态镜头的外壳), 因而造成制作工时、工序多,使制作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 种固态镜头与基座一体成形制作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液态镜头自动 对焦模块的组装工时、工序,以及降低制作成本与提高质量良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 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电路板,将图像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 板上,再将固态镜头的基座背面黏贴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位于图像传 感器上方,所述固态镜头上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正面上凸设有凸出 部,所述凸出部与基座内部配置有多个镜片,而基座正面上设有多个 与凸出部相邻的扣接部,基座的一个侧面上凹陷有凹陷部;接着,将 液态镜头配置于所述固态镜头的凸出部上方,液态镜头上配置有第一 电极及第二电极,再将中空盖体罩于液态镜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上,使所述盖体的多个扣接槽与基座的扣接部扣接,让所述盖体稳固结合在固态镜头上,而盖体另一侧的盖板则盖于所述基座的凹陷部中,使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一端外露;最后,将外露的第一电极、第二电 极与电路板电连接,并对电路板通电,4吏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将 电源传输至液态镜头上,通过液态镜头内部的液体变动即可确认第一 电极及第二电极与电路板呈电连接,从而完成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才莫块 的组装。附图说明图l是传统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2是传统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分解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分解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外观立体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现有技术步骤100a 114a 图像传感器2a 穿孔31a 扣接部32a 凸块331a 螺紋41a 第一电极51a 第二电极52a 盖体6a 扣接槽62a 本专利技术 步骤100-112 图像传感器2 基座31电路板la 基座3a 螺紋311a 凹陷部33a 固态镜头4a 、液态4竟头5a 弯4斤电才及端511a 弯4斤电极端521a il^孑匕61a 盖板63a电^各板1 固态镜头3 凸出部32镜片组321扣接部33钩部331凹陷部34凸块341液态镜头4环圈41第一电才及42箍环421第一电极片422第二电极片423弯4斤电4及端424第一电极43弯折电极端431盖体5通孔51扣接槽52盖板53薄膜印刷电路板6薄膜61铜箔线路6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进行如下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组装流程示意图。如图所 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00,准备电路板l,电路板1 (如图4所示)为硬性的玻璃 纤维印刷电路板或软性的薄膜印刷电路板、软性薄膜印刷电路与硬性 玻璃纤维印刷电路结合的电路板中的任意一种。步骤102,将图像传感器2电连接于电路板1上(如图4所示), 图像传感器2可采用棵晶的方式直接电连接于电路板上(Chip on board),或者将已封装完成的图像传感器2直接以表面勦着技术焊接 于电路板1上。步骤104,准备固态镜头3,将固态镜头3背面黏贴于电路板1 上(如图4所示),并位于图像传感器上方。固态镜头3呈凸字形,其 上具有基座31,基座31的正面上凸设有凸出部32,凸出部32与基座 31内部设有由多个镜片组成的镜片组321,而基座31正面上设有多个 与凸出部32相邻的扣4^部33。扣接部33呈柱状,其顶端上i殳有钩部 331。基座31的一个侧面上凹陷有凹陷部34,凹陷部34中凸i殳有凸 块341,如图4所示。镜片为玻璃、塑料和模造玻璃中的任意一种。而且,基座31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如PC、 LCP、或PC 与玻璃纤维混合材料等,而金属材料如铝、铜或合金等。步骤106,再准备液态镜头4,将液态镜头4配置于固态镜头3 的基座31的凸出部32上方及侧面,如图4所示。液态镜头4的表面 上设有呈阶梯状的环圈41,液态镜头4上配置有第一电才及42及第二 电极43。第一电极42具有箍环421,箍环421内延伸有多个第一电极 片422,电极片422与环圈41接触。箍环421 —侧延伸有第二电极片 423,第二电极片423配置于基座31的凹陷部34中。第二电极43 — 端与液态镜头4侧缘,接触,而另一端配置于基座31的凹陷部34中。 第一、第二电极41、 42由金属材料制成。步骤108,将中空盖体5罩住液态镜头4、第一电极42及第二电 极43,并与固态镜头3结合,如图4所示。盖体5正面上设有通孔51, 盖体5的两侧面上设有多个扣接槽52。扣接槽52供基座31的扣接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态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电路板; b)、将图像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c)、准备固态镜头,将所述固态镜头黏贴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方; d)、准备液态镜头,将所述液态镜头配置于所述固态镜头的基座上的凸出部上方,所述液态镜头上配置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e)、将中空盖体罩于所述液态镜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上,并与所述固态镜头结合,使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外露;以及 f)、将外露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铃达王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