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630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其是凭借电磁力与弹簧力配合以驱动镜头前/后移动而进行对焦者,包含一矩形底盖、两导电片、一绝缘片、四磁铁、一镜头套筒、一镜头、一线圈弹簧、一线圈、与一矩形上盖,其中,镜头套筒、镜头与线圈构成一可同步连动的镜头组,而线圈弹簧是套设在线圈与镜头之间并弹性支撑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凹槽与上盖之间,而四磁铁是等距且对称布设在线圈的外围并位于矩形底盖的四内角处,以简化与缩小模块的结构与体积,并缩小线圈与磁铁之间的距离以增进二者间所产生的电磁作用,且缩小线圈弹簧的圆径以增进其平衡性与稳定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尤指一种凭借电磁力与弹簧力 以控制镜头前/后移动而进行对焦的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数字相机或具拍摄功能的手机上均设有一镜头模块,而所述的镜头模块包括 无段式或远近焦两段式自动对焦型态;又一镜头模块基本上须符合轻、薄、短小 的要求,且须具备精密性与耐用性;然,现有镜头模块的结构仍较复杂,体积相 对较大,不利于小型化;又现有者利用弹片与电磁力配合设计以形成平衡状态, 但所述的弹片易受外力变形,包括震动、归位(落回原位)或长时间使用后,以 致影响镜头移动的平稳性与准确度;又本案申请人曾申请技术第 200520127682.9号、技术第200520144136.6号与技术第200620113888.0 号等多件国内外相关专利,其中技术第200620113888.0号专利案的结构中其 线圈是套设在镜头与线圈弹簧之间,也就是线圈弹簧在线圈的外围,致线圈与磁 铁之间的距离较大而相对降低二者间所产生的电磁作用(电磁力);又线圈弹簧 是套置在线圈的外围,使线圈弹簧的圆径相对较大,影响线圈弹簧的平衡性与稳 定性;由上可知,镜头模块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其是由一矩形底盖、 两导电片、 一绝缘片、四磁铁、 一镜头套筒、 一镜头、 一线圈弹簧、 一线圈、与 一矩形上盖组成,而镜头套筒、镜头与线圈是构成一可同步连动的镜头组,又所 述的线圈弹簧是套设在镜头与线圈之间并弹性支撑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凹槽与上盖 之间,又所述的四磁铁是等距且对称布设在线圈的外围且位于-矩形底盖的四内 角处,以简化与縮小模块的结构与体积,并縮小线圈与磁铁之间的距离以增进二 者间所产生的电磁作用,且縮小线圈弹簧的圆径以增进弹簧力平稳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底盖、两导电片、 一绝缘片、四磁铁、 一镜头套筒、 一镜头、一 线圈弹簧、 一线圈与一上盖,其中底盖,是一矩形框架体,其四角处设有扣合用四支架,其与所述上盖扣合成 一体,其中央处设有一中央孔,其形成镜头的光学路径,其内面对角处设有数个 定位销;导电片,是分别通过定位孔与底盖的定位销配合,以固设在底盖上并形成电 性隔离状态,又两导电片之间形成一中央孔,其与所述底盖的中央孔相对应;绝缘片,其上设定位孔以对应配合所述底盖的定位销,使其贴设在两导电片 上,又其上设一中央孔;磁铁,为对称形状且略呈圆弧形的磁铁,分别立置在底盖的四支架的内侧;镜头套筒,是一圆环体,设有一中央孔、 一环状凹槽与一环状外凸缘设在环 状凹槽的外围;镜头,是固设在镜头套筒的中央孔中;线圈弹簧,是套设在镜头的外围并设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凹槽上,使其弹性支 撑在所述的环状凹槽与上盖内缘面之间;线圈,是套设在线圈弹簧的外围并固定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外凸缘上,其头、 尾端导线是分别连接至所述的两导电片的不同电极;上盖,是套设在底盖上并扣合成一体;通过上述结构,使镜头套筒、镜头、与线圈组成一可同步移动的镜头组,并 利用线圈与磁铁二者间的电磁作用以驱动镜头组轴向移动,并通过线圈弹簧的回 复力使镜头组轴向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l一侧面剖视图;图4-图10是本技术各构件之间的连续组合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一镜头模块;2 —镜头组;IO —底盖;ll一支架;12—中央 孔;13 —定位销;14凸起;20—导电片;21 —定位孔;22—凸片;23 —中央孔; 30 —绝缘片;31 —定位孔;32—中央孔;40 —磁铁;50 —镜头套筒;51 —中央孔;52—凹槽;53 —外凸缘;60—镜头;70 —线圈弹簧80 —线圈卯一上盖;91—截角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配合下列一较佳实施例图示详述如后参考图1-3,本技术镜头模块1是包含一矩形底盖(base) 10、两导电片 (copperplate) 20、 一绝缘片(insulationspacer) 30、四磁铁40、 一镜头套筒 (lensholder) 50、 一镜头60、、 --线圈弹簧(coiledspring) 70、、 一线圈80、 与一矩形上盖(topcover)卯,其中,镜头套筒50、镜头60、与线圈80是组成--可同步移动的镜头组2如图2所示,可在底盖10与上盖90之间前/后(上/下)移 动而达成对焦功效。请再参考图4-图10,其是本技术各构件之间的连续组合关系示意图,其 中,如图4所示,底盖10是一矩形框架体,其四角处设有扣合用四支架11供与 上盖卯组合成一体,又其中央处设有一中央孔12供形成镜头60的光学路径,又 其内面分别设有数个定位销13与隔缘用凸起14。再如图5所示,两导电片20是分别凭借其定位孔21与定位销13配合,以固 设在底盖IO上并形成电性隔离状态,并各凭借一凸片22以连接不同电极;而两 导电片20之间形成一中央孔23以对应底盖IO之中央孔12。再如图6所示,绝缘片30是凭借其定位孔31与定位销13配合而贴设在两导电片20上,又其具一中央孔32以对应中央孔12、 23。再如图7所示,四磁铁40是具对称形状且略呈圆弧形,分别立置在矩形底盖 10的四支架11内侧,并可凭借上盖90的内缘面定位;又四磁铁40也可分别先 放置在上盖90的四角内缘处并固定住,以利组装作业。再如图8—图10所示,其中镜头套筒50、镜头60、线圏弹簧70与线圈80等构件间的组装次序并不限制;镜头套筒50是一圆环体,设有一中央孔51、 一 环状凹槽52与一环状外凸缘53;镜头60是锁固在镜头套筒50之中央孔51中(如 图3所示),锁固方式不限制,可为螺合方式或黏着方式;线圈弹簧70是套设在 镜头60与线圈80之间,且其两端分别支撑在镜头套筒50的环状凹槽52与上盖 90内缘面之间;线圈80是套设在镜头套筒50的环状外凸缘53上,而位于线圈 弹簧70的外围;又线圈80与镜头套筒50之间可凭借黏着方式固定,使镜头套筒50、镜头60与线圈80组成一可同步移动的镜头组2如图2所示;又镜头组2是 设置在绝缘片30上面,使镜头60与各中央孔12、 23、 32为同-中心轴。再如图1所示,上盖90是一配合底盖IO设计的壳体,其四角处设有截角端 91,使上盖90可套设在底盖10的四支架11之间并扣合成一体,以组装完成一镜 头模块1,并使四磁铁40夹固在上盖90内缘面与绝缘片30之间而不会移位。又线圈弹簧70可采用压縮式线圈弹簧,且当上盖90与底盖IO组合成一体时, 所述的线圈弹簧70可呈适当的压縮状态,并相对向下压迫镜头套筒50,使镜头 组2停放置在其伸縮动程中的后(下)死点位置,而形成远焦位置;又线圈80 的头、尾端可改变不同电极与电流大小,以配合磁铁40的N、 S极而产生向前/ 向后(向上/向下)的电磁力,以驱动镜头组2前/后(上/下)移动以进行对焦动 作;而在本实施例中,线圈80与磁铁40间电磁力的产生方式可选择只产生向前 (向上)电磁力,使在远焦位置时,线圈80可不通电流,使镜头组2不受电磁力 作用而停留在后(下)死点位置(远焦位置);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焦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底盖、两导电片、一绝缘片、四磁铁、一镜头套筒、一镜头、一线圈弹簧、一线圈与一上盖,其中:    底盖,是一矩形框架体,其四角处设有扣合用四支架,其与所述上盖扣合成一体,其中央处设有一中央孔,其形成镜头的光学路径,其内面对角处设有数个定位销;    导电片,是分别通过定位孔与底盖的定位销配合,以固设在底盖上并形成电性隔离状态,又两导电片之间形成一中央孔,其与所述底盖的中央孔相对应;    绝缘片,其上设定位孔以对应配合所述底盖的定位销,使其贴设在两导电片上,又其上设一中央孔;    磁铁,为对称形状且略呈圆弧形的磁铁,分别立置在底盖的四支架的内侧;    镜头套筒,是一圆环体,设有一中央孔、一环状凹槽与一环状外凸缘设在环状凹槽的外围;    镜头,是固设在镜头套筒的中央孔中;    线圈弹簧,是套设在镜头的外围并设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凹槽上,使其弹性支撑在所述的环状凹槽与上盖内缘面之间;    线圈,是套设在线圈弹簧的外围并固定在镜头套筒的环状外凸缘上,其头、尾端导线是分别连接至所述的两导电片的不同电极;    上盖,是套设在底盖上并扣合成一体;    通过上述结构,使镜头套筒、镜头、与线圈组成一可同步移动的镜头组,并利用线圈与磁铁二者间的电磁作用以驱动镜头组轴向移动,并通过线圈弹簧的回复力使镜头组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三伟朱贤儒黄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一品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