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51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该装置主要是由镜头组承座、悬吊弹片及主体所组成。其中,主体上设有一可供容纳镜头组承座的容置空间。而镜头组承座上可供固定一组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将悬吊弹片以冲压方式制成一长条状的料带,然后将料带引入精密塑料模具内,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将本体及镜头组承座以一体成型方式固定于悬吊弹片的二端,然后将多余的料带切除。借由前述的结构与制造方法不仅适合于快速且大量生产,同时利用模具的高精度定位性,降低组装误差及组装步骤,具有大幅缩减整体体积以及生产制造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尤指一种用于摄影装置,借由塑料射出一体成型的方式,将镜头组承座及主体分别成型于悬吊弹片的二端,达到悬吊支撑效果。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摄影装置1中,主要包括有镜头组11、光感测组件12及变焦机构(未图示)。其中镜头组11可将被摄对象反射光成像于光感测组件12上(如图1所示)。由于如果镜头组11与光感测组件12间的距离(B.F.L.)为固定,则其仅能清晰呈现某特定距离范围(例如2-3公尺以外距离「hyperfocal distance」)的对象。若欲拥有清晰拍摄不同距离的功能(例如近拍功能),则镜头组11与光感测组件12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利用一变焦机构予以适时调整。而在现有技术摄影装置中所使用的变焦机构2(如图2所示),其使用高成本的机械式精密驱动组件21作为驱动设有镜头组11的镜头组承座22的的动力来源(例如:步进马达、超音波马达、压电致动器等等)。由于需要相当多的传动组件配合,不仅使得机械架构复杂,而具有组装步骤繁琐不易、体积大及成本高昂的缺点,同时还有耗电量大的严重缺点。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传统专用摄影装置不断的提高画质并朝缩小体积以便于携带的方向不断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业者也针对各种不同功能产品进行整合,例如将摄影功能与行动通讯功能的手机结合、将摄影功能与个人数字助理(PDA)结合或是将摄影功能与笔记型计算机结合,令其具有更强大的视讯功能。因此,在共享同一电源供应装置的设计上,如何缩小体积以及降低成本还有如何降低电源的消耗,借以在使用相同容量大小的电源供应装置时,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待机以及使用时间就成为业者所要研发改良的重点。-->在现有技术的变焦镜头结构中,经常会使用弹性组件来提供缓冲、定位及复位的效果,如中国专利局核准专利公告第468802号镜头组。于该现有技术镜头组3所公开的结构中(如图3所示),主要是由镜头座31及镜片座32所组成。其中该镜头座31的顶部设有镜片311,且该镜头座31中央部位具有一中空的容置部312,而镜头座31的外缘底段绕设有一电磁线圈组33。此外镜片座32是设置于镜头座31的容置部312中,且可于该容置部312中上下滑移。该镜片座32具有二凸部(图中未示),而该容置部312的形状则与之互补,使该镜片座32于该容置部312中滑移时不会转动。该镜片座32是由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于该电磁线圈组33通电后可产生磁力来吸引该镜片座32向下位移。且该镜片座32中莰设有一透镜321,该镜头座31的容置部312的上段及下段分别设有一上挡止部313与下挡止部314。该镜片座32则设于该上挡止部313与下挡止部314之间,且该镜片座32与下挡止部314之间设有一弹簧34。借由前述结构的设计,前述镜头组3中的镜片座32可以借由弹簧34所提供的推力,靠抵于上挡止部313,当欲调整焦距时,只要对电磁线圈组33通电产生磁力将金属材质制成的镜片座32吸引向下产生位移即可达到调整焦距的目的。在前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不仅其所使用的弹簧34体积过大,占用相当多的空间。另一方面,为了配合该弹簧34的使用,必须在镜头座31的容置部312的上段及下段分别设有一上挡止部313与下挡止部314,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该现有技术结构必须分别先行将镜头座31、镜片座32及弹簧34制造完成后再依序一一组装,不仅过程繁琐浪费时间,且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组装上的误差,造成品管检验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借由塑料射出一体成型的方式,将镜头组承座及主体分别成型于悬吊弹片的二端,达到简化组装步骤及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借由精密塑料模具所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性,可有效降低组装误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借由该一体成型的方式,令该悬吊弹片不仅可以提供镜头组承座双向运作的缓冲复位效果,且可以大幅简化组件间的固定结构,达到有效缩减整体体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其中,于悬吊弹片上设计平面式且曲折延伸的连接部,其可提供一缓冲弹力,且更因其为平面式设计而大幅缩小空间的占用。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其包括:一镜头组承座,其上可供固定一镜头组;一主体,其上设有可供容纳镜头组承座的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悬吊弹片,该悬吊弹片包括一主体固定端、一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以及位于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提供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复位弹力;其中,该镜头组承座结合于该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且该主体结合于该主体固定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准备一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该悬吊弹片包括一主体固定端、一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以及位于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提供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复位弹力;(b)将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引入塑料模具内,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一本体及一镜头组承座,并且,在该射出成型工艺进行的同时,该本体与悬吊弹片的主体固定端相结合,而该镜头组承座与悬吊弹片的镜头组承座固定端相结合;以及(c)切除多余的料带。借由前述的结构与制造方法不仅适合快速且大量生产,同时利用模具的高精度定位性,降低组装误差及组装步骤,具有大幅缩减整体体积以及生产制造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镜头变焦原理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变焦镜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公告第468802号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中悬吊弹片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中数个镜片组承座及主体成型于悬吊弹片上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切除多余料带后成单一个体的镜片组承座及主体成型于悬吊弹片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于调焦装置中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摄影装置;11~镜头组;12~光感测组件;2~变焦机构;21~驱动组件;22~镜头组承座;3~镜头组;31~镜头座;311~镜片;312~容置部313~上挡止部;314~下挡止部;32~镜片座;321~透镜;33~电磁线圈组;34~弹簧;4~镜头组承座;41~镜头组;42~第一驱动线圈;43~第二驱动线圈;5~悬吊弹片;51~主体固定端;52~镜头组承座固定端;53~连接部;54~贯穿孔;6~主体;61~容置空间;62~永久磁铁组;621~第一永久磁铁;622~第二永久磁铁;63~凸出部;71~74工艺流程步骤;8~调焦装置;81~上盖;811~扣合孔;82~底板;83~光感测组件;84~驱动线圈;841~第一驱动线圈;842~第二驱动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能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4、图5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与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下列步骤:(a)准备一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该悬吊弹片包括一主体固定端、一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以及位于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提供主体固定 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复位弹力;(b)将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引入塑料模具内,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一本体及一镜头组承座,并且,在该射出成型工艺进行的同时,该本体与悬吊弹片的主体固定端相结合,而该镜头组承座与悬吊弹片的镜头组承座固定 端相结合;以及(c)切除多余的料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下列步骤:(a)准备一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该悬吊弹片包括一主体固定端、一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以及位于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提供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复位弹力;(b)将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引入塑料模具内,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一本体及一镜头组承座,并且,在该射出成型工艺进行的同时,该本体与悬吊弹片的主体固定端相结合,而该镜头组承座与悬吊弹片的镜头组承座固定端相结合;以及(c)切除多余的料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长条状的悬吊弹片料带是将金属材质以冲压方式加工制成。3、一种自动对焦镜头的悬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镜头组承座,其上可供固定一镜头组;一主体,其上设有可供容纳镜头组承座的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悬吊弹片,该悬吊弹片包括一主体固定端、一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以及位于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提供主体固定端与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之间的复位弹力;其中,该镜头组承座结合于该镜头组承座固定端,且该主体结合于该主体固定端。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龙许文财
申请(专利权)人:力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