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597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化效果好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及装置。该工艺为含油尾气由净化装置的进气口吸入,经间接冷却螺旋除油、过滤净化后由排气口排出。该净化装置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净化通道,净化通道上设置有间接冷却分离装置和过滤器、压差报警器、抽气风机等,间接冷却分离装置优选设置走向为螺旋线的尾气通道和冷媒通道。净化装置的结构紧促、体积小、运行气阻低于4000Pa、净化效率高、操作简单、能有效回收润滑油,减少环境污染,可作为大型气体压缩机及透平机的配套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尾气分离工艺及设备,尤其是一种大型离心式气体压縮机或透平设 备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型气体压縮设备及透平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其温度一般在40 70°C,尾气中夹带的润滑油一般以油蒸汽或者液态油滴的形式存在,为了使排放的尾气不致污染环境,同时,也为了使润滑油得到回收利用,通常会使用尾气净化装置对含油尾气 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现有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水雾喷淋法风机抽吸尾气进入水雾喷淋净化器内,经水雾洗涤,使含油尾气净化,油 进入水中,排至废水池。其存在的缺陷 一是除油率仅在60%左右,外排不达标;二是要产 生二次污染,含油废水必须进行再处理。高压静电法风机抽吸尾气进入高压电场,油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极板捕集,使尾气 得到净化。其存在的缺陷净化效果受极板被油状况的影响较大,需定时清洗极板,极板腐 蚀严重,产生的含油废液需处理。物理拦截法包括滤网填料式或挡板式拦截法,前者以金属丝网、活性炭粒等填料或聚 丙烯吸油滤料对油滴进行捕集,后者采用挡板处理,尾气中油雾颗粒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与 折叠挡板发生碰撞,被捕集下来,达到净化目的。其存在的缺陷除油率低,处理后外排难 以达标。大型气体压縮设备及透平设备对含油的压縮空气一般采用的是滤网拦截法,即以金属丝 网、活性炭粒等填料或聚丙烯吸油滤料对油滴进行拦截,使尾气得到净化。其存在的问题是 :使用周期短,净化效果差,难以满足离心式空气压縮机润滑油尾气的净化要求。现用于螺 杆式压縮机压縮空气的油雾分离器,其净化效果好,但运行压力O. 4 0. 8MPa,无法在外排油烟尾气净化方面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净化效果不好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 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及用于该种净化工艺的含油尾气净化装置。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含油尾气由净化装置 的进气口吸入,经过滤后由排气口排出,过滤前对含油尾气进行油、气冷却分离。 在冷却分离时,采用间接冷却分离装置对尾气进行间接冷却和分离。 进一步的是,过滤器的过滤气阻〈4000Pa。含油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净化通道,净化通道上设置有过滤器, 过滤器与进气口之间的净化通道上设置有冷却分离装置,冷却分离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口所述冷却分离装置宜采用间接冷却分离装置。间接冷却分离装置设置有尾气通道和冷媒通道,尾气通道设置在进气口和过滤器进气口 之间的净化通道上,冷媒通道接入冷媒供给系统。 尾气通道和冷媒通道的走向设置为螺旋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含油尾气由净化装置的进气口吸入,油、气经冷却降温,油蒸汽不断冷凝,微小油滴不断聚集成较大油滴,于螺旋形尾气通道内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与 尾气分离,然后,尾气再进入过滤器进一步净化后由排气口外排,比单纯的过滤处理的净化效果更好;含油尾气经冷却分离处理后,尾气中40 50%的油及颗粒物被去除,显著降低了过 滤器的运行负荷;因此,过滤器中可采用运行气阻〈4000Pa的复合滤芯或者层叠的过滤板, 除油率高,单位面积处理气量可达到30(WVh.i/以上,排气口外排烟气含油量可控制在 3mg/m3以下,能有效回收润滑油,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含油尾气净化装置,由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间接冷却除油段和过滤器 、以及压差报警器、风机等组成,过滤器气阻变化小,运行平稳,滤芯的更换周期一般在4 个月以上;可以利用普通风机抽排含油尾气,分离出的油无需处理即可循环回用,能有效回 收润滑油,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尾气净化装置整体除油率在95%以上, 排气口处的气体含油量在3mg/n^以下,且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行平稳。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尾气净化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B-B剖面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标记为进气口l,冷媒进口2,冷媒出口3,排油口4,密封盖5,底板6,压差计连 接孔7,过滤器出气口8,风机9,排气口IO,压差报警器ll,法兰12,底座13,过滤器进气4口14,固定杆螺孔15,筒状复合滤芯16,滤芯顶盖17,滤芯底座18,滤芯固定杆19,密封盖 螺孔20,排油孔21,尾气通道22,冷媒通道23,间接冷却分离装置30,过滤器31,外壁32。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含油尾气由净化装置的进气口l吸入, 先对含油尾气进行冷却,油、气分离后再过滤,之后由排气口10排出。油、气先经冷却降温 ,油蒸汽不断冷凝,微小油滴不断聚集成较大油滴而与尾气分离,比单纯的过滤处理的净化 效果更好。冷却分离可采用直接冷却分离的方式,例如向尾气通道内通入冷氮气等作为冷媒,冷却 使尾气中的油与气体分离,此种方式下如要回收利用油液,对冷媒的要求比较高,只能使用 不会污染油液和环境的气体。冷却分离也可采用间接冷却分离的方式,间接冷却时尾气不与冷媒接触混合,对冷媒的 要求不高,冷凝得到的油液保持纯净,无须处理即可直接进入回收装置再行利用。因此,优 选采用间接冷却分离的方式对尾气进行间接冷却和分离。冷媒介质可根据用户现场资源,选 择冷却水或低温气体如污氮等。进一步的是,由于之前的尾气冷却分离步骤中对尾气进行了初步分离,除去了一部分的 油,也使尾气可夹带的颗粒物被除去,过滤时的过滤气阻可〈4000Pa。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口1和排气口10之间的净化通 道,净化通道上设置有过滤器31,过滤器31与进气口1之间的净化通道上设置有冷却分离装 置,冷却分离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口4。过滤前的尾气先在冷却分离装置中进行冷却和油、气分离,尾气经冷却降温,油蒸汽冷 凝成液滴,微小液滴聚集成较大油滴而与气体分离,分离出来的油经排油口4排出,剩余的 油中绝大部分再由过滤器31过滤后排放,比单纯的过滤处理的净化效果更好,由此整个含油 尾气净化装置的除油效果得到改善。一般地,可在排气口10处安装有风机9用于吸气,风机9设置在除油后的排气口10便于使 用和维护。所述风机通常选择高压离心风机或蜗旋风机。如前所述,为使分离出的油品清洁,冷却分离优选由间接冷却分离装置30采用间接冷却 分离的方式实现。如图1 图3所示,所述间接冷却分离装置30设置有尾气通道22和冷媒通道 23,尾气通道22设置在进气口1和过滤器进气口14之间的净化通道上,冷媒通道23接入冷媒 供给系统。尾气在尾气通道22中行进,利用冷媒供给系统向冷媒通道23输入水或污氮等冷媒,间接冷却尾气,使尾气中的油蒸汽冷凝成油滴。为充分利用离心力和重力,使得分离效果更好,尾气通道22和冷媒通道23的走向均设置 为螺旋线。通道走向一般设置为螺旋下行方式,也可设置为平面螺旋方式,较大的油滴在离 心力的作用下,被尾气通道壁捕集,并沿尾气通道壁汇流。此时,排油口4设置在尾气通道22的底部,被尾气通道22内壁捕集的较大油滴及烟气中 所含的少量固体颗粒物在离心力及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尾气通道22底部,并在气流的推动下 流向排油口4,与排油口4连接的集油管可根据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含油尾气净化工艺,含油尾气由净化装置的进气口(1)吸入,经过滤后由排气口(10)排出,其特征是:过滤前对含油尾气进行油、气冷却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林谭绍兵张金阳陈世江倪承新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市攀研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