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82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包括内齿轮,橡胶垫,中间盖以及机壳,在内齿轮上设置突起和凹槽,在橡胶垫和中间盖上设置空心槽和凹槽,在机壳的内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6个均布的突起,以及与内齿轮上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突起。优点是,起动机内齿轮结构定位简单可靠,降低噪音,增加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起动机通过接通蓄电池的电源后,起动机在内部电磁开关的作用下,起动机 小齿轮弹出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的飞轮齿圈啮合,通过小齿轮的旋转带动飞轮齿圈旋 转,从而使发动机起动。起动过程结束后,蓄电池停止供电,小齿轮在电磁开关的作用下与 飞轮齿圈脱离回到原位。目前传统的有内齿轮结构的起动机,在起动过程中,小齿轮在电磁开关的作用下 弹出和收回,在弹出和收回的过程中,给小齿轮传递力矩的输出轴在小齿轮的作用下也会 有一定的轴向窜动,而输出轴是通过行星齿轮和内齿轮啮合传递转速和力矩的,这样内齿 轮以及装配在内齿轮一侧的中间盖就会在起动机内部发生轴向窜动,使中间盖与内齿圈脱 离,中间盖与起动机内部部件磨损产生失效,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带来极大的 振动而引发噪音。这也是目前传统内齿轮起动机存在的轴向,径向窜动,噪音过大,使用寿 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内齿轮结构的轴向窜 动,降低噪音,提高起动机的使用寿命的一种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内齿轮结构,包括内齿轮,橡胶垫,中间盖以及机壳, 在内齿轮上设置突起和凹槽,在橡胶垫和中间盖上设置空心槽和凹槽,在机壳的内周表面 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6个均布的突起,以及与内齿轮上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突起。本技术的优点是,起动机内齿轮结构定位简单可靠,降低噪音,增加使用寿 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内齿轮1上设有突起Ia和凹槽lb,在橡胶垫2上设有凹槽2a和凹槽 2b,在中间盖3上设有凹槽3a和凹槽3b,在机壳4的内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6个均 布的突起4a,以及与内齿轮上的凹槽Ib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突起4b。内齿轮结构进行装配时,内齿轮⑴装配在起动机驱动端盖(6)上,橡胶垫2通过 空心槽2a与内齿轮1的突起Ia配合,达到径向定位的作用,同理,中间盖3也通过空心槽 3a与内齿轮1的突起Ia配合定位。而且橡胶垫2与内齿轮1,中间盖3配合由于其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降低起动机过程中的振动,降低噪音,机壳4通过 4a作用在中间盖3 上,对中间盖3,橡胶垫2和内齿轮1的轴向定位。另外,机壳4还通过突起4b与内齿轮1 的凹槽lb,橡胶垫2的凹槽2b,中间盖3的凹槽3b配合,达到自身径向定位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包括内齿轮,橡胶垫,中间盖以及机壳,其特征在于,在内齿轮上设置突起和凹槽,在橡胶垫和中间盖上设置空心槽和凹槽,在机壳的内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6个均布的突起,以及与内齿轮上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起动机的内齿轮结构,包括内齿轮,橡胶垫,中间盖以及机壳,其特征在于,在内齿轮上设置突起和凹槽,在橡胶垫和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赵勇孙超王仲鑫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