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内翻边式流道结构太阳能集热管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64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侧内翻边式流道结构太阳能集热管排,其主要是:在换热流道管上设有成对的径向通孔,上述每对径向通孔的圆心分别设在换热流道管的两条母线上,其中下面一条母线上的径向通孔设有向内的翻边。上述每对径向通孔内设有径向贯穿换热流道管并且两端伸到流道管外的不等径式换热管,该换热管上部外径与换热流道管上径向通孔直径相同,它与换热流道管相交处采用角焊缝焊接相连,该换热管下部外径与径向通孔内翻边所构成的圆环内径相同,它与换热流道管相交处采用熔池焊缝焊接相连,热管的变径头设有与上述换热管相对应的不等径式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管与换热流道管连接处机械强度高、不易发生渗漏,同时换热面积又不减少。(*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排,特别是可拆分式太阳能集热管 排。
技术介绍
现有太阳能集热器管排分为整体式和可拆分式两种。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 可拆分式太阳能集热管排,其结构主要是它有一个贯通式等径换热流道管,其上设有若干 个径向通孔,每个径向通孔上设有上端封闭等径的换热管,该换热管与流道管相交处采用 角焊缝焊接相连,热管的等径变径头与上述换热管相匹配并置于换热管内。它的不足之处 是1、换热管与换热流道管连接处为线接触,在外力作用下易出现渗漏。2、热管在长期的使 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凝气体聚集在热管变径头的顶端,采用上述埋入式换热管时,热管变径 头顶端一部分面积不能参与换热,降低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与换热流道管连接处机 械强度高、不易发生渗漏,同时又不减少换热面积的单侧内翻边式流道结构太阳能集热管 排。本技术主要是集热管排的流道采用单侧内翻边式结构,流道的换热管及热管的 变径头均采用不等径式结构。本技术是在贯通式换热流道管上设有若干成对的径向通 孔,最好每对通孔的轴线与换热流道管轴线垂直并相交。加工时每对通孔同时钻,一次加工 完成,以保证每对通孔的同心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侧内翻边式流道结构太阳能集热管排,其特征在于:在贯通式换热流道管上设有成对的径向通孔,上述每对径向通孔的圆心分别设在换热流道管的两条母线上,其中下面一条母线上的径向通孔设有向内的翻边,上述每对径向通孔内设有径向贯穿换热流道管并且两端伸到流道管外的不等径式换热管,该换热管上部外径与换热流道管上径向通孔直径相同,它与换热流道管相交处采用角焊缝焊接相连;该换热管下部外径与径向通孔内翻边所构成的圆环内径相同,它与换热流道管相交处采用熔池焊缝焊接相连,插在上述换热管内的热管的变径头设有与上述换热管相对应的不等径式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单侧内翻边式流道结构太阳能集热管排,其特征在于在贯通式换热流道管上设有成对的径向通孔,上述每对径向通孔的圆心分别设在换热流道管的两条母线上,其中下面一条母线上的径向通孔设有向内的翻边,上述每对径向通孔内设有径向贯穿换热流道管并且两端伸到流道管外的不等径式换热管,该换热管上部外径与换热流道管上径向通孔直径相同,它与换热流道管相交处采用角焊缝焊接相连;该换热管下部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窦石林张宝坤徐广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