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837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压圈(1)、下压圈(9)、内齿圈(3)及多只滚柱和隔离块。内齿圈(3)的圆柱面上制作上、下两排滚道槽,其中上排滚道槽与上压圈(1)的之间水平放置多只滚柱I(2),两只相邻的滚柱I(2)之间设置隔块I(6);下排滚道槽与下压圈(9)的内孔之间水平和垂直交错放置多只滚柱II(10)均布设置,两只相邻的滚柱II(10)之间设置隔离块II(7)。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比三排滚柱式少了一排滚道,径向和轴向的尺寸比同规格的三排滚柱式的尺寸小很多,结构也比较紧凑。节约原材料,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轴向承载能力大,偏心距不大时,有足够的径向承载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具体涉及重型机械上使用的回转支承轴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回转支承行业所生产的重载回转支承,多为三排滚柱。这种回转支承轴 承的承载力很大,但起结构繁琐,制造工艺复杂,消耗的原材料多,成本太高。重型机械上使 用的大多数回转支承轴承,其承载力以轴向载荷为主,偏心距(e= ψα )不大,使用三排滚柱 回转支承轴承,成本太高,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艺简单、经济实惠的双 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压 圈、下压圈、内齿圈及安装在上压圈和下压圈之间的多只滚柱和隔离块;其中上压圈和下压 圈用多只螺栓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圈的圆柱面上制作上、下两排滚道槽, 其中上排滚道槽与上压圈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I,所述的滚柱I的轴线水平放置,滚柱 I均布设置,互不连接,两只相邻的滚柱I之间设置隔块I ;所述的内齿圈的下排滚道槽与下 压圈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II,所述的滚柱II的轴线水平和垂直交错放置,滚柱II均布 设置,互不连接,两只相邻的滚柱II之间设置隔离块II。所述的内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压圈(1)、下压圈(9)、内齿圈(3)及安装在上压圈(1)和下压圈(9)之间的多只滚柱和隔离块;其中上压圈(1)和下压圈(9)用多只螺栓(12)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圈(3)的圆柱面上制作上、下两排滚道槽,其中上排滚道槽与上压圈(1)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Ⅰ(2),所述的滚柱Ⅰ(2)的轴线水平放置,滚柱Ⅰ(2)均布设置,互不连接,两只相邻的滚柱Ⅰ(2)之间设置隔块Ⅰ(6);所述的内齿圈(3)的下排滚道槽与下压圈(9)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Ⅱ(10),所述的滚柱Ⅱ(10)的轴线水平和垂直交错放置,滚柱Ⅱ(10)均布设置,互不连接,两只相邻的滚柱Ⅱ(10)...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压圈(1)、下压圈(9)、内齿圈(3)及安装在上压圈(1)和下压圈(9)之间的多只滚柱和隔离块;其中上压圈(1)和下压圈(9)用多只螺栓(12)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圈(3)的圆柱面上制作上、下两排滚道槽,其中上排滚道槽与上压圈(1)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I(2),所述的滚柱I(2)的轴线水平放置,滚柱I(2)均布设置,互不连接,两只相邻的滚柱I(2)之间设置隔块I(6);所述的内齿圈(3)的下排滚道槽与下压圈(9)的内孔之间安装多只滚柱II(10),所述的滚柱II(10)的轴线水平和垂直交错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全关兆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丰禾回转支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