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左右两个腔和增压装置(10),右腔为加热区,加热区内有加热装置、弹性加热管箱(3),弹性加热管箱(3)两端分别接有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2)和出口短接头(5);左腔为缓冲区,缓冲区顶部设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设有气体出口(8),增压装置(10)与缓冲区通过含水原油出口接管(9)相连通,同时接外输出口(11);左右两个腔由中间隔板(6)分隔,与弹性加热管箱出口短接头(5)相连通;整个装置固定在橇座(12)上。它操作简单,投资较低,可实现原油缓冲、分离、加热、增压、计量的集成一体化。(*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田设备,特别涉及油田产建工程中的加热增压以及输送 设备,确切说一种用于超低渗透油田中小型集输站场的橇装增压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超低渗透油田储量开发正在快速推进,但增压(接转)站使用的设备、工 艺存在以下问题设备多,生产周期长,投资较高;流程复杂,操作、维护不 便;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投资较低,满足超低渗透储量开 发需要的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实现原油缓冲、分离、加热、增压、计量的集成 一体化。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包括左右两个腔和 增压装置,右腔为加热区,加热区内有加热装置、弹性加热管箱,弹性加热管箱 两端分别接有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和出口短接头;左腔为缓冲区,缓冲区顶部 设立式捕雾分离装置,立式捕雾分离装置设有气体出口,增压装置与缓冲区通 过含水原油出口接管相连通,同时接外输出口;左右两个腔由中间隔板分隔, 与弹性加热管箱出口短接头相连通;整个装置固定在橇座上。所述的立式捕雾分离装置由压板和顶板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竖直固定在分 离筒体内。所述的捕雾丝网含液气体进入和排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 所述的压板和顶板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压板、顶板和捕雾丝网构成Z 字型。所述的捕雾丝网四角通过固定块与压板和顶板连接。所述的弹性加热管箱包括进口法兰、进口管箱、加热管、弹性管板、出口 管箱和出口法兰,进口管箱通过管板连接加热管,加热管另一端通过弹性管板 与出口管箱连接。所述的出口管箱的弹性管板设有压槽。所述的加热管的直径在25mm-50mm之间选取。本技术的特点采用立式捕雾分离装置,避免了液滴被高速气体带走,同时由于重力作用,积液无法在捕雾装置下部大量聚集,可确保低速气体也能顺利通过,分离出的伴生气体可用于燃烧器的燃烧或直接外输;采用弹性加热管箱,通过减小单根原油加热管截面、增加加热管数量,使得传热强度得到加 强,同时设置弹性管板以满足热应力引起的变形协调,确保管箱结构安全稳定运行,方便制造与现场安装;将原油混合物的缓冲、分离、加热、增压、计量 等集成橇装化,实现了上述功能由一套装置来完成的目的,大大縮短了生产安 装周期,满足了超低渗透储量开发的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结构示意图2是加热装置示意图3是弹性加热管箱结构示意图4是立式捕雾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器;2、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3、弹性加热管箱;4、火筒 及烟管;5、出口短接头;6、中间隔板;7、立式捕雾分离装置;8、气体出口 9、 出口接管;10、增压装置;11、外输出口; 12、橇座;13、燃烧室;14、火筒; 15、高频翅片烟管;16、支撑件;17、烟箱;18、烟囱;19、进口法兰;20、 进口管箱;21、加热管;22、弹性管板;23、出口管箱;24、出口法兰;25、 分离筒体;26、固定i央;27、捕雾丝网;28、顶板;29、定型架;30、压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增压罐体由左右两个腔和增压装置IO组成。右腔为加热 区,设有由燃烧器1和火筒及烟管4等组成的加热装置、弹性加热管箱3,弹 性加热管箱3两端分别接有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2和出口短接头5;左腔为缓 冲区,缓冲区的增压罐体顶部设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设 有气体出口8,增压装置10与缓冲区通过含水原油出口接管9相连通,同时接 外输出口ll;增压罐体左右两个腔由中间隔板6分隔,与弹性加热管箱出口短 接头5相连通;整个装置固定在橇座12上。工作时,通过加热装置中的燃烧器1和火筒及烟管4对右腔体内的中间介 质进行加热,被加热的中间介质再对弹性加热管箱2内的原油混合物间接进行 加热。混合物通过短接头5进入左腔体进行缓冲、分离,伴生气用于燃烧器燃 料及外输,含水原油增压计量后直接外输。原油混合物通过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2进入弹性加热管箱3,加热后由短接 头5进入装置左腔区进行缓冲,逸出的气体通过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气液分离后,由气体出口8排出;含水原油则通过出口接管9进入增压装置10,增压计 量后由外输出口 ll排出。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主要由燃烧器l、燃烧室13、火筒14、高频翅片烟管15、烟箱17、烟囱18、支撑件16及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燃烧油田伴生气产生的热量,对加热腔内中间介质进行加热。燃烧器1火焰在燃烧室13内燃烧原油伴生气,受热后的烟气通过火筒14 和高频翅片烟管15进入烟箱17,产生的热量通过火筒14和烟管15传递给装 置中间介质,完成加热过程,烟箱17内剩余烟气通过烟囱18排出。燃烧室13为高铝浇注料耐火材料,火筒14和高频翅片烟管15通过支撑件 16与装置筒体固定,中间介质温度由燃烧器控制系统调节。如图3所示,弹性加热管箱3包括进口法兰19、进口管箱20、加热管21、 弹性管板22、出口管箱23,待加热原油混合物通过进口法兰19进入进口管箱 20,进口管箱20通过管板连接加热管21,加热管21另一端通过弹性管板22 与出口管箱23连接。这样待加热原油混合物先经管箱20汇集后再通过加热管 21加热进入出口管箱23,再次汇集后由出口法兰24流出。进口法兰19和出口 法兰24的设置,方便制造与现场安装。此外,加热管21与出口管箱23的连接 管板22上设置弹性压槽,压槽高度经热引力计算确定,以满足热应力引起的变 形,确保管箱结构安全稳定运行。加热管21的直径宜选取25mm-50mm之间, 数量根据需要加热面积确定。通过减小加热管直径、增加加热管数量,相对减 小单根加热管加热截面,加强了传热强度。如图4所示,立式捕雾分离装置,压板30和顶板28上下夹持着由定型架 29固定的捕雾丝网27构成Z字型,将压板30和顶板28固定在分离筒体 25内。使捕雾丝网27含液气体进入和排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捕雾丝网27四 角通过4个固定块26与压板30和顶板28连接。含液气体在分离筒体25内自 下向上穿过,使气体通过方向与积液返回方向互相垂直,受顶板28和压板30 的阻挡,气流变为水平方向通过捕雾丝网27,完成气液分离后气体继续向上排 出,避免了液滴被高速气体带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左右两个腔和增压装置(10),右腔为加热区,加热区内有加热装置、弹性加热管箱(3),弹性加热管箱(3)两端分别接有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2)和出口短接头(5);左腔为缓冲区,缓冲区顶部设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设有气体出口(8),增压装置(10)与缓冲区通过含水原油出口接管(9)相连通,同时接外输出口(11);左右两个腔由中间隔板(6)分隔,与弹性加热管箱出口短接头(5)相连通;整个装置固定在橇座(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左右两个腔和增压装置(10),右腔为加热区,加热区内有加热装置、弹性加热管箱(3),弹性加热管箱(3)两端分别接有原油混合物进口接管(2)和出口短接头(5);左腔为缓冲区,缓冲区顶部设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立式捕雾分离装置(7)设有气体出口(8),增压装置(10)与缓冲区通过含水原油出口接管(9)相连通,同时接外输出口(11);左右两个腔由中间隔板(6)分隔,与弹性加热管箱出口短接头(5)相连通;整个装置固定在橇座(12)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立式捕雾 分离装置(7)由压板(30)和顶板(28)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27)竖直固定 在分离筒体(25)内。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橇装增压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捕雾丝网 (27)含液气体进入和排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橇装增压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红,杨世海,王文武,何茂林,姚光蓉,张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